作者: 馮迪凡
[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即表示, IMF已經開始全面評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但“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
[ 她指出,就經濟前景而言,隨著工廠重新開工、庫存得到補充,中國經濟有望迅速復蘇;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V形”增長,即經濟活動出現下滑后迅速回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 ]
在沒有將新冠病毒疫情相關影響計入此次數據的基礎上,世貿組織(WTO)最新發布的貨物貿易晴雨表(Goods Trade Barometer)顯示2020年初全球商品貿易增長看起來仍將疲弱。
WTO貨物晴雨表的基準值為100,此次截至2月為止錄得95.5,低于去年11月的96.6。通常低于100的讀數表明貿易增長低于中期趨勢。
WTO警示稱,未來這一情況有可能受到新一輪全球健康威脅的影響。
該機構貿易統計的數據還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額與前一年相比下降了0.2%。盡管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長數字可能會略有回升,但并未顯示出有持續復蘇的跡象。
WTO指出,這意味著2020年第一季度貨物貿易同比增長可能會再次下降,不過要等到今年六月才會公布相關官方統計數據。
此前,WTO總干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在上月底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同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進行對話時曾指出,WTO預計2020年的貿易增長形勢要好于2019年。2019年全球貿易擴張2%,今年預期同比可以達到約2.7%的增幅。“我們仍在下跌通道中,但也沒有特別戲劇化的變化出現。”
集裝箱運輸、農業原材料貿易持續下降
世貿組織貨物貿易晴雨表通過采集貨物貿易統計數據,就當前世界貨物貿易的發展趨勢和拐點提供早期信號,每季度更新一次, 通常數值超過基準值100時表明全球貨物貿易趨向增長,低于100則表明全球貨物貿易趨勢疲弱。
此次,從各分項上來看,從去年11月開始,商品貿易指數就開始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到集裝箱航運指數(94.8)和農業原材料指數(90.9)進一步下跌以及汽車生產指數(100)停滯不前的影響。
同時,盡管出口訂單指數(98.5)、航空貨運指數(94.6)和電子零件指數(92.8)均低于基準水平,但這類指數似乎已穩定,并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會逐步上升。
不過,WTO謹慎指出,目前暴發新冠病毒疫情及對其的防治效果將會影響商品貿易指數的每一個組成部分。
如前所述,WTO此次并沒有將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因素計入此次的晴雨表之中。
此前阿澤維多指出,WTO預測2020年的貿易擴張增長是在1.7%~3.7%區間內,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比歷史趨勢要低。
“這不是太值得慶賀的事情,2019年大概是十幾年以來全球貿易擴張形勢最差的一年了。”阿澤維多指出。
新冠疫情全球經濟影響溢出效應有限
除WTO外,近期國際機構和統計機構也紛紛出臺相關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都已指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中方的努力減少了對世界經濟影響的風險。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即表示, IMF已經開始全面評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但“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她指出,就經濟前景而言,隨著工廠重新開工、庫存得到補充,中國經濟有望迅速復蘇;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V形”增長,即經濟活動出現下滑后迅速回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
就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格奧爾基耶娃說,疫情對經濟和價值鏈的影響方式仍不確定。
與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時相比,中國經濟對世界的意義要“大得多”,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彼時的8%升至19%,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一體化程度也更高。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回暖,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程度有望得到控制。
格奧爾基耶娃說,隨著未來一周至10天內更多數據發布,IMF將繼續仔細評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完善經濟預測。
歐盟在《2020年冬季經濟展望》(下稱“展望”)中則指出,歐盟的推定基線是,在當前情況下,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所造成的沖擊主要是指一季度,但其全球溢出效應相對有限。
展望指出,目前新冠病毒疫情對于中國服務業影響較大,特別是疫情暴發正好同新年假期重合。但是任何目前對于疫情同經濟影響之間的評估都會受到較大不確定性的影響,這主要取決于疫情持續時間等因素。
展望并指出,隨后伴隨各種干擾情況的緩解以及生產和需求開始迎頭趕上,可以推定經濟將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恢復,同時,宏觀經濟情況也可能因額外的政策刺激而得到緩沖。
不過展望也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會對外貿和供應鏈產生影響,而德國工業界對此的敞口較大。
歐盟在展望中判斷,盡管面臨風險,歐洲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溫和增長。
展望預測,歐元區GDP增長將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穩定,為1.2%。就整個歐盟而言,預計到2020年和2021年,增長將略微放緩至1.4%,比2019年的1.5%略低。
。▽嵙曈浾吆戽瘜Ρ疚囊嘤胸暙I)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