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鐘南山今日表示,出現出院患者重新感染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代表什么。此外,他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流感每年都有,這種可能性應該較小。
來 源丨央視新聞、南方日報、公開信息
鐘南山: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經常性爆發
24日,總臺央視記者就最近出現的新冠肺炎“非常規”病例以及多地下調應急響應級別等公眾關心的問題,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進行了獨家專訪。
1.如何解讀最近出現的新冠肺炎“非常規”病例(即咽拭子檢測呈陰性,但糞便檢測呈陽性)?
鐘南山:目前,咽拭子檢測陰性是出院標準。部分患者進行肛拭子或糞便檢測(出現陽性),這只是檢測到核酸片段,并不是檢測到活病毒,這是兩回事。因此,少數患者出院后復查又出現核酸片段呈現陽性的情況,我不覺得奇怪。這些患者需要繼續觀察兩個星期,長時間隔離后再進行復查。但是,這個現象是值得警惕的。
2.“非常規”病例會是個例嗎?
鐘南山:是少數,不能說是個例。按照目前的檢測標準,兩次咽拭子檢測呈陰性、沒有任何臨床癥狀,體溫、CT檢測數據都正常,就可以出院了。如果我們將目前的檢測標準進行調整,要求患者的肛拭子檢測結果也完全呈陰性,這樣就容易造成病人的積壓,影響后續診療。我建議對于這些病人要進行分級管理,密切觀察。
3.最近,一些省份陸續下調應急響應級別,下調時間到了嗎?廣東下調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鐘南山:我覺得下調的時間到了。就廣東而言,絕大多數城市新發病人數明顯減少,這是前提。此外,各地的防控意識也大大提升。目前,我們是二級應急響應,采取一級防控的措施。并不是不分任何地方,都要采用一級響應。廣東應急響應級別降為二級意味著分類處理,分級分區分類處理是最核心的。我認為這是合適的,一方面該緊的緊,該松的松。另一方面,這對發展生產是有利的。
4.您曾說公眾要做好長期跟冠狀病毒打交道的準備,包括新冠病毒嗎?公眾是否要一直堅持目前的防控舉措?
鐘南山:防控級別要下降,但意識要保持。這一次病毒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凡是出現冠狀病毒的感染,都要高度警惕對人的傳染性。防控意識需要保持,防控級別完全可以改變。
5.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嗎?
鐘南山:這仍需要時間考慮,目前冠狀病毒中,SARS病毒零星出現,但沒有形成氣候。新冠病毒會不會常態、長期地存在,但沒有形成暴發的形勢,這也有可能,防控的關鍵在于要將其控制到最少。我并不完全認為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成為常態,這個可能性比較小。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鐘南山:出院重新感染是小概率事件
2月24日下午,鐘南山院士再次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進行遠程會診。此次連線的是廣東支援湖北武漢防控疫情醫療隊重癥專家組,對4位重癥患者進行會診。
在會診中,鐘南山透露了關于兩大重要信息:
出現出院患者重新感染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代表什么;
第六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增的兩款試用藥物磷酸氯喹和阿比朵爾,目前發現氯奎的轉陰周期稍短于阿比朵爾。“目前,氯喹平均轉陰時間4.2天,阿比多爾平均6-7天,但是氯喹在使用上要注意一些調整,對于一些有心理紊亂、有傳導障礙的患者在使用上要注意。
以下是來自南方日報的訪問詳情。
廣州、中山等地近期出現隔離20天、30天后陽性患者,對于這些病例情況,您怎么看?
鐘南山:這個陽性多數指的是檢測出病毒核酸序列的片段。這種陽性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在檢測的過程中,試劑盒的敏感度不同。但是一般來說,一個病人得了這個病真的改善了以后,體內就會出現抗體,出現抗體后重新再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小。
所以我們需要對這些病人做一些簡單的抗體檢測,這兩天很快就可以出來了。在早期是IgM抗體,出院是測IgG抗體,假如IgG出現4倍的增高的話,這個病人應該就不是再次感染。
磷酸氯喹、阿比多爾對新冠肺炎治療的效果如何?目前對危重癥者有何治療建議?
鐘南山:全國當時做的對照觀察很不規范,嚴格來講沒有一個是規范的,沒有一個嚴格的對比。但是我們很理解,因為這些病人的病情可能要加重,有的要搶救,所以什么藥能夠用就上。
總得來說,這幾個藥要是單獨比較的話,阿比多爾和克力芝轉陰的時間平均是6-7天,氯喹的平均轉陰時間是4.2天。但它們是不是一定非常有效,目前還沒辦法完全確定,只能總結一下單臂試驗的數據,沒有做嚴格的對照實驗,這些藥還不能說是絕對有用。我完全理解在一個完全沒有治療方法和針對性治療的病情面前,出現這種情況。
至于磷酸氯喹,以前資料指出,它是針對病毒的一個核心靶點,這個有它的依據。現在對磷酸氯喹有提出一些質疑,就是現在用的量太大了,有人提出文獻,說用到3-5克就會出現突然死亡。這兩天我們找了一幫藥理學家進行了廣泛的文獻檢索,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1988年《新英格蘭雜志》里提到,有些人買了這些藥就整包吞進去自殺。分析了30多個患者,發現致死的血藥濃度是25個微摩爾每毫升。但我們現在用的劑量是0.5克,一天兩次,這樣的劑量到血漿濃度是1.51微摩爾,與致死劑量差別很大。值得注意的是,磷酸氯喹的這個用量不要一次性口服,我們也沒這么用,一天也就是1g。
至于這一藥物在血液內的積累,因為氯喹的半衰期比較長,所以積累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目前的劑量應該說相對比較安全。我們也請教了很多藥理學教授討論,準備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加一個什么補充呢?就是說一些有心內紊亂或者心傳導障礙的這些病人,要特別警惕長期使用。
現在我們準備進一步的觀察討論,是不是把它的使用時間限定在七天,而不是隨便用。
根據中山二院和中山五院共同研究的結果,從108個病人單臂觀察的話,患者用藥后平均轉陰的時間是4.2天。所以我的看法是磷酸氯喹還是有些用處,而且它有理論的基礎,2004年西方所做的試驗也證實了它對冠狀病毒的療效。
在最后,鐘南山院士針對前線的醫務人員輪休制度還說了一段話。他說,“我很贊成醫護人員要有一兩天的休息,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們醫務人員的關心。但就算請國外最好的專家來,也要磨合一段時間,所以目前的框架不能散。輪休是需要,但是主力是必須要保證。”
最后,鐘院士希望各位前線的醫護人員“多保重!”
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專家組:
新冠病毒未發生明顯變異,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
2月24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會上通報:
1、關于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的變異。
2、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根據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數據以及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廣州、四川成都等現場考察,聯合考察組對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征有以下認識:
一是人口學特征。患者平均年齡51歲,30–69歲患者占77.8%,77.5%的病例來自湖北。
二是動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三是傳播途徑。目前認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已從一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中國這不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從廣東和四川的現場考察來看,78%-85%的聚集病例發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觸者管理。在廣東和四川,現場流行病學工作者幾乎對所有已發現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醫學觀察,大約1%-5%的密切接觸者實驗室確診為陽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因此,各年齡段人群均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介紹,關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動力學分以下四種:
①武漢傳播:武漢早期發現的病例大多與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有關,隨后,病毒通過接觸海鮮市場的人群擴散到社區,形成社區傳播;
②湖北除武漢外其他地區的傳播:在緊鄰武漢的湖北孝感、黃岡、荊州和鄂州等地,傳播流行強度略低于武漢;
③湖北省以外其他地區的傳播:截至目前,絕大部分報告病例與湖北武漢有關,其他省份的社區傳播非常有限,大部分為家庭聚集性疫情;
④特殊場所和人群的傳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