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川
[ 國常會確定,增加再貸款再貼現5000億元,用于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
為降低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金融高層不斷加碼金融服務力度,多措并舉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增加再貸款再貼現5000億元,用于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等更多重磅舉措。
不僅如此,國常會還確定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貸款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并新增優惠利率貸款;部署對個體工商戶加大扶持,幫助緩解疫情影響紓困解難。會議確定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
自疫情以來,為做好受困企業的金融服務,政策文件密集落地。以銀保監會為例,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銀保監會已單獨或會同相關部門出臺8份相關文件。
針對疫情帶來的融資需求變化,同日,銀保監會就銀行保險業支持復工復產問題召開媒體通氣會,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指出,將通過“穩、續、增、降、簡、容”政策,做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工作。
馳援小微需“穩、續、增、降、簡、容”
當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正發生一些變化。
這些變化體現為:紓困、救急性貸款需求增多;小微企業復產復工后,新增信貸需求旺盛,補償性需求可能會在3、4月體現;一些企業短期內的償還貸款能力下降,還款壓力增加,貸款需要展期、延期,增加了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通氣會上,李均鋒指出。
針對這些變化,不少政策正在落地,李均鋒將之歸納為六個字:“穩、續、增、降、簡、容”。
穩,即利用穩金融、穩小微企業信貸來達到穩就業、穩預期的目的;續,即對受影響企業的貸款進行合理延期和續貸;增,即對小微企業增加的補償性信貸需求給予積極支持;降,即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簡,即按照特事特辦,簡化首貸、續貸、展期的手續和流程;容,即提高不良容忍度,增強靈活性,對監管政策進行預調微調。
李均鋒透露,銀保監會正在和央行研究是否可以增加支小再貸款以及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額度。同時,銀保監會對地方設立的針對小微企業的轉貸基金等舉措都是支持的。
25日,國常會確定,增加再貸款再貼現5000億元,用于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6月底前,對地方法人銀行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符合條件的允許等額申請再貸款。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小微信貸力度,努力使利率比上年明顯下降。國有大銀行上半年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力爭不低于30%。政策性銀行增加3500億元專項信貸,以優惠利率向民營、中小微企業發放。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金融政策的重點是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其融資成本。國常會推出的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政策非常及時和必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助于中小微企業更好地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允許銀行提高不良容忍度不是放松監管
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多次表態,對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不良貸款、形成損失的,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地簡化內部認定手續,加大自主核銷力度,允許銀行進一步提高不良貸款的容忍度。但市場也關注此舉是否會對銀行體系造成沖擊,令銀行資產質量承壓。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回應,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銀保監會采取了一些臨時性、階段性措施鼓勵銀行對受困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進行幫扶,包括續貸、展期、延期等,但這些政策是有條件的,前提是明晰區分企業不能還本付息的具體原因,同時也有期限的要求。總的來看,銀行體系有能力化解這些不良貸款。
“即便不良率稍微上升,也可以應對。”肖遠企稱,撥備有近6萬億元,是現存不良貸款的兩倍,銀行每年產生2萬多億元的凈利潤,且資本充足率達到14.64%,有將近23萬億元的資本。
當日國常會指出,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流動性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本金,給予臨時性延期償還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免收罰息。湖北境內各類企業都可享受上述政策。
肖遠企表示,銀行首先應當進行分類,解決那些疫情前經營正常、疫情發生后現金流緊張、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的問題。其次,對這類企業的還款期限也是有條件的,鼓勵銀行業機構對于2020年6月30日前貸款到期但受疫情影響較大難以按期還款的客戶主動進行續貸。
“如果疫情過去,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恢復后,還不能還本付息,就必須按照貸款分類辦法記入不良。”他強調,就當下的情況來看,不良率短期內會小幅上升,而疫情帶來影響是短期的,暫時不能還款的絕大部分企業也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影響。另外,從商業銀行自身的角度來看,有足夠的風險抵御能力。
“必須強調,我們并不是放松監管,依法監管、合規監管、審慎監管的方向沒有任何改變。”肖遠企強調,對企業的支持也是銀行業防范風險的一個有效舉措,“如果企業因疫情造成資金鏈緊張,銀行不給它可以有的幫助,就會變成實質性的不良。銀企共渡難關,疫情過后有望恢復正常。”
房地產差異化“一城一策”空間加大
近期,有銀行下發調整對非“限購”城市個人房貸的通知等被市場視為房地產調控出現松動信號。不過,監管表態稱,房地產金融政策沒有調整和改變。
肖遠企在通氣會上表示,房地產金融的政策沒有調整和改變,銀保監會也會對房地產市場融資的情況進行監測,動態掌握。
近日,浙商銀行下發調整個人貸款通知,對非“限購”城市,各分支機構可根據當地“限購”“限貸”和監管政策情況,將非“限購”城市居民家庭購買首套個人住房的首付貸款比例從原來的三成(30%)調降至二成(20%)。
此前,也有多地發布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來看,仍然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總基調,保證房地產市場三穩,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近期,我們也看到一些地區、城市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根據當地房地產運行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包括預售的放松、房地產金融首付比例下調,這也有利于房地產“三穩政策”以及當地房地產的運行平穩。
受疫情影響以及綜合多種因素,一些城市供求關系在發生變化。穆迪近期發布最新一期《中國房地產市場焦點》內容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三四線城市需求減弱以及2019年合約銷售額的高基數影響,預計2020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額將小幅下降。
“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出、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短期內受疫情影響,房地產還出現了土地流拍、房價下降的趨勢,每個城市還是要因城施策,確保房地產三穩。”溫彬稱。
溫彬預計,下個階段,也會有一些銀行根據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和信貸政策采取類似調整,但調整主要還是與當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相結合,確保市場平穩運行。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差異化“一城一策”空間正在加大。“原來也是一城一策,地方在大的方向下根據城市情況做安排,不違反大的政策要求即可,包括房地產融資政策。”肖遠企表示。
東方金誠研究報告稱,總體來看,疫情對短期銷售形成負面影響,但消費者中長期購房需求并未減弱,未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購房需求回補,“三穩”基調不變,按揭投放趨穩,同時貨幣政策和因城施策下的局部地區政策邊際寬松可期,預計銷售將穩中趨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