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4例確診病患行蹤路徑極其廣泛,誰也不能保證能完全追蹤到與他接觸過的人。
作者: 康愷
在意大利念完碩士后,陸華(化名)便留在了米蘭工作。米蘭是意大利的時尚之都,位于北部的倫巴第大區。
倫巴第大區是此次意大利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另外一個是威尼托大區。兩個大區的GDP總和占整個意大利的三分之一;人口為1500萬,占意大利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
意大利距離中國有八千多公里。雖然從2月中旬開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新聞逐漸占據意大利的新聞榜,但陸華沒有想到會波及到意大利。她更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意大利竟然會位于歐洲疫情的風口浪尖。
而這一切只用了短短三天。
2月21日,據意大利政府通報,意大利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達4例。該病例系一名38歲的意大利男子,感染原因不明。之后的三天里,意大利的確診病例以每天近百例的數量增長,感染地區也從北部逐漸擴散到中南部地區。
27日晚些時候,據意大利官員透露,意大利有528例病患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當天也新增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累計死亡人數升至14人。
意大利的第4例確診病例是一名“超級傳播者”,倫巴第大區最初發現的一百余名確診病例均與其有關。該病患的社交活動極為廣泛,還參加了當地的馬拉松比賽,這也成為了整個歐洲疫情蔓延的開端。
拉響警報
2月23日那天是星期日,正在米蘭念書的隋毅(化名)讀到了倫巴第大區有89例新冠肺炎確診的新聞。雖然前兩日新聞上已有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相關報道,但這個數字讓他吃了一驚。
隨后意大利政府封城的消息傳來,倫巴第大區和威尼托大區的11個市鎮開始封城隔離。
定了定神,隋毅立刻戴好口罩,準備去附近的超市和藥店采購食材和生活物資。隋毅到達超市的時間大約是下午三點,那時超市里已經擠滿了人。他說,人們采購的物資基本上是兩種:第一種是消毒防護用品;第二種則是生活物資。
隋毅到超市的時候,諸如Amuchina洗手凝膠之類的消毒劑、消毒液已經差不多賣光了。食品也是民眾搶購的對象。隋毅說,當時超市里的雞蛋和大米也快沒有了,只剩下了一些意面醬。肉類、水果、蔬菜所在的貨架都空蕩蕩的,結賬處人們大排長龍。
就在第二天,意大利民眾搶購物資的新聞相繼登上媒體頭條。但意大利總理孔特對此表示,意大利物資充裕,疫情可控,民眾無需緊張。
據隋毅透露,米蘭的大部分超市確實在第二天就開始補貨了。米蘭市城區沒有“封城”的政策,所以食品和生活物資的運輸通道依然通暢。
盡管如此,在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仍是寥寥。
隋毅說,當他去超市的時候,看到大街上戴口罩的基本上都是東亞面孔。這個事實也為陸華所證實。陸華說,在23日下午五點左右,她正路過米蘭市中心的Duomo地區,她發現基本上只有亞洲人在戴口罩。
不過,當隋毅走出超市的時候,他發現也有少數意大利人開始戴口罩了。隋毅說:“他們戴的都是比較高級的N95口罩,把自己保護得妥妥的,而中國人戴的大多是普通的醫用口罩。”
不停工的企業
23日晚間,回到家的隋毅接到學校發來的郵件:學校停課一周,而后會商議網上授課事宜。
但陸華卻沒有接到在家辦公的通知。
陸華畢業后進入一家時尚產業公司。除了她,所有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都是意大利人。陸華時常說,這是一家很有意大利風格的公司。
上班還是在家?陸華為第二天是否要去公司而苦惱——在她看來,疫情擴散到整個意大利只是時間問題。陸華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她的擔憂:從21日到23日,發現的確診病例都是在倫巴第大區的小城鎮,這些小城人口密度并不高,卻已經發現了這么多病例。而且,由于第4例確診病患行蹤路徑極其廣泛,誰也不能保證能完全追蹤到與他接觸過的人。
另一個讓陸華擔心的事情是,雖然當地民眾已意識到了新冠肺炎的嚴重性,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她舉例說,就在23日當晚,她的意大利朋友們仍舊像往常的周末一樣出去聚餐、蹦迪,一切照舊。
是否停工或者在家辦公?意大利的企業也需要在安全防疫和經濟損失中平衡。
除了企業會擔心利潤受損,工會也可能會對停工和在家辦公提出反對。陸華說,意大利政府目前只是“建議”企業停工或者讓員工在家辦公,但是企業有權不遵守。而在意大利,工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一旦他們認為對自己的利益造成了損失,則會向政府提出抗議,而這往往都會奏效。
雖然政府在追蹤所有的密切接觸者,但是疫情在意大利的傳播路徑并沒有完全清晰。意大利政府至今仍沒有搞清誰是“零號病人”,也不知道倫巴第和威尼托兩大疫區之間有何聯系。
戴不戴口罩成了一個問題
24日早上,陸華來到了公司上班。如她所料,疫情成為了同事們討論的焦點。“不過,沒人在討論的時候戴口罩。”
陸華說,而且意大利政府對娛樂和休閑設施的關閉是不徹底的。目前關閉的大多是博物館、劇院等場所,但像酒吧和商場并沒有關閉。
陸華很糾結要不要戴口罩。她認為,戴口罩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但意大利人卻不這么想。
“不戴口罩”的觀點占據了意大利乃至西歐社會的主流。多名米蘭、巴黎和柏林的歐洲民眾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在“戴口罩防御傳染病”的觀點上,歐洲和東亞確實存在一定的分歧。一個核心區別是:歐洲人認為戴口罩是保護他人,東亞人則認為戴口罩是保護自己。
在歐洲人看來,如果整個傳染病傳播途徑是清晰的話,那他們所在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是安全的。一旦有人感到自己是疑似病例時,便會立刻就醫。而且醫院也有特定的傳染病就醫通道,不會讓疑似病例和醫院里的其他人接觸,這樣的處理方式就保證了整體大環境的安全。
在疫情蔓延時,包括意大利在內的歐盟國家衛生部也向民眾呼吁:沒有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只有病人才戴口罩。
不過,正如隋毅所見,隨著病情逐漸在意大利和全歐境內蔓延,歐洲民眾對口罩的態度已開始轉變:人們逐漸意識到,“戴口罩”是一種有效的防控措施。
法國正以每日生產130萬個口罩的速度加緊生產。法國衛生部也將把庫存的1500萬只防噴濺口罩投放到全法各大藥店。德國、捷克等國也開始加大了口罩產能。
26日,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歐洲疾控中心(ECDC)的專家在羅馬召開了關于意大利新冠疫情形勢的特別會議。他們認為,意大利的情況是可控的。隋毅也希望,意大利的疫情在未來一段時間按下暫停鍵。但他目前最想做的,還是能多買些口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