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平凡的堅守者,是勇敢的“逆行者”,每次拼搏、每份付出,都映照著英雄的光芒,激蕩起為家為國的氣魄,匯聚起同舟共濟的強大信念。面對危機挺身而出、無畏考驗英勇奮起,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鐵路人的責任與擔當。
|
“陳林,10道車列解體完不用回屋,西峰開始預推,其中有2輛裝有大米的車輛駛往湖北宜昌,請抓緊時間作業。”
2月25日16時許,在鄭州北站下行駝峰場,一項項指令通過對講機傳到陳林的耳中。
|
|
今年30歲的陳林是鄭州北站下行運轉車間的一名駝峰連結員,是2019年度“最美鐵路人”。工作8年來,他平均一個班解鉤千余次,沒有出現過一次差錯。同事們稱他為“無敵解鉤手”。
“嘟……”一列貨物列車駛出編組場,列車漸行漸遠。陳林仔細地看著作業計劃單,默默記住作業內容。
當他解體到第20鉤、也是這一列最后一鉤時,便是那兩輛裝有大米駛往宜昌方向的車輛。陳林向機車方向跑步行進,隨車“起舞”,摘管、提鉤,一氣呵成。
“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黨員,我更要堅守崗位,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保證裝載物資的列車快速運達,也是為防控疫情貢獻力量。”
|
在陳林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鄭州北站的辦理量從2月5日的14600輛上升到了2月25日的20325輛。2月1日至2月25日,鄭州北站向湖北方向編開運輸防疫物資和生產生活保障物資的列車83列、245輛。
|
2月17日7時,曲靖站籠罩在濕冷的晨霧里。看似普通的一個早晨,昆明供電段接觸網工代云華的神經卻緊繃著。
疫情防控期間,滬昆鐵路承擔著運輸防疫物資、生活生產物資的重要任務。
為確保供電安全、列車運行暢通無阻,昆明供電段精心組織進行滬昆鐵路接觸網大修施工,對管內供電設備進行全面排查整治。為順利推進大修工作,該段抽調12名精兵強將,成立“防疫保安全突擊隊”,由2018年度“最美鐵路人”代云華擔任突擊隊隊長。他全過程參與大修施工,堅決確保供電安全萬無一失。
|
為確保搶運物資列車順利通過,代云華二話沒說,果斷接下搶修任務:“堅決完成更換任務,絕不耽誤物資搶運!”
代云華迅速分析并梳理安全卡控關鍵點。封鎖區間命令下達后,代云華迅速爬上梯車,和徒弟張曉平兩人一組開始更換作業。
|
|
|
將空蕩蕩的冰箱關上,吳忠強嘆了口氣:“以后幾天都得吃方便面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假期返崗的他得單獨隔離14天。僅4天,吳忠強的冰箱就空了。
正在吳忠強沮喪時,他的手機響了。“吳忠強,屋里沒吃的了吧?我放了飯在你門口,你嫂子做的川菜,你嘗嘗。”
打電話的人叫汪伯華,是百色工務段百色線路車間百色線路維修一工區的工長,被職工親切地稱為“神奇工長”。
|
|
去年7月,汪伯華調到吳忠強所在班組。第一個月,吳忠強的績效考核分就墊了底。他氣沖沖地找汪伯華理論,汪伯華對著制度一條條講給他聽。他自知理虧,但還是不服氣。
“汪工長送飯是為了什么?”雖然心里有疑問,但吳忠強還是把飯吃了個精光。接下來的幾天,吳忠強一日三餐都吃汪伯華送來的飯菜。
“工長,吳忠強總是給您找茬,您還給他送飯?”面對工友的疑問,汪伯華笑笑說:“你聽說過沒,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叫暖心計。”
“老公,汪工長給家里來電話了,隔離期間家里有什么難處單位給解決,讓我們家屬多理解。”接到妻子的電話,吳忠強思索許久,給汪伯華發了個信息:“謝謝。”
結束隔離回到崗位的吳忠強,陸陸續續聽到了關于這個“神奇工長”的故事。
“這次隔離的4名職工,一日三餐都是工長送飯。”
“工長把自己好不容易買到的30個口罩和2瓶消毒液全捐給班組了。”
“大周末的,工長帶著幾名黨員去家屬區協助測量體溫和登記人員信息了。”
|
|
2月25日22時許,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在沈陽動車段應急指揮中心驟然響起。
在這里坐鎮的應急指揮組成員、該段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2018年度“最美鐵路人”唐云鵬迅速拿起電話。
|
|
|
為了不影響第二天動車組上線運行,唐云鵬根據黃興遠提供的故障信息,通過應急指揮通信系統遠程查看車輛相關信息,指揮現場工作人員進行檢修。但是經過反復嘗試,廢排控制裝置無法投入使用,空調系統依然不能正常運行。
當下,動車組空調系統是防控疫情的重要設備。沈陽動車段細化動車組空調系統檢修方案,要求空調濾網及時更換消毒,將新風門調節至最大位置,保證列車通風。
|
23時47分,在唐云鵬的盯控指導下,廢排風機更換作業結束。他從現場返回應急指揮中心,繼續參與后續應急指揮工作。
來源:《人民鐵道》報
文字:肖培清 郭薇娜 李芹 韓慶瀟 蔡燕 郭夢嫻 韋森 周生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