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首次使用了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說法,與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相并列。
一紙官方文件,正式坐實了深圳“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地位。
近日,科技部、發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
這也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提法,首次出現在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國際競爭向基礎研究競爭前移。深圳作為產業創新之城,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到了引領階段,未來產業升級所需的“科學知識”,極大倚賴于自身的基礎研究積累,最近幾年,深圳一直在致力于加強源頭創新。
有了“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加持,深圳將有望獲得國家和廣東省更多重大科技資源的布局。放在深圳市內范圍來看,要承載增量的科技資源,新的科創之區正在崛起。
從“主陣地”到“第四城”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發布,其中提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這是官方文件里,首次明確提出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但尚未有正式命名。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部長鄭宇劼當時向記者表示,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在粵港澳大灣區,而深圳將是“主陣地”,這基本是可以明確的。
2019年5月,廣東省發改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葛長偉在深圳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題輔導報告時也曾透露,國家已經基本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以國際科創中心為依托,布局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就是要加強基礎研究。
此次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首次使用 “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說法,與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相并列,意味著這一命名的正式確定。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一個學科交叉融合的概念,而科學發現、基礎研究、源頭創新尤其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
上述《工作方案》提出了基礎研究重點領域的原創方向,包括持續支持量子科學、腦科學、納米科學、干細胞、合成生物學、發育編程、全球變化及應對、蛋白質機器、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等重點領域,針對重點領域、重大工程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關鍵數學問題,加強應用數學和交叉研究,加強引力波、極端制造、催化科學、物態調控、地球系統科學、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等領域部署,搶占前沿科學研究制高點。
此外,還將重點支持人工智能、網絡協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制造技術與關鍵部件、云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深圳的科創新星
2019年12月深圳市印發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指出,依托光明科學城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扎實做好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作,全力爭取國家和省把更多重大科技資源布局在深圳。
其中,光明科學城位于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區。在傳統強區福田、南山等之外,光明正在成為深圳的一個“科創新星”。
光明區此前曾是光明新區,是深圳的第一個功能區,2007年8月正式成立。2018年5月,廣東省政府發布了關于設立深圳市光明區的通知,新區升格為行政區。伴隨著升級,光明區推出了大手筆的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學城,這覆蓋了全區156.1平方公里超過60%以上的范圍。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2018年在一個集中采訪場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深圳能拿出這么大的地塊,可能將是絕無僅有的。
2019年4月,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深圳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其中,裝置集聚區包括“一主兩副”三個科學集群。“一主”即大科學裝置集群,“兩副”即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其中,大科學裝置集群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科教融合集群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布局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科學城輸送創新人才;科技創新集群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布局產業創新條件平臺、共享實驗室、產業轉化加速平臺等,促進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創新融通發展。
從地理位置來看,光明區地處深圳西北部,東至龍華區,西南與寶安區相連,北與東莞市接壤,是廣深港經濟主軸上的節點。
2019年4月,梁永生在參加本地“民心橋”節目時透露了關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情況:從香港的教育科研學術帶出發,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地區),再往西是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繼續往西是東莞中子科學城,延伸到廣州的學術、科研的“條”或“帶”,再到珠海、澳門,就是一條學術交叉融合的“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按照一直以來的規劃,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依托,而光明科學城,將是整體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2019年是光明成立行政區之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經濟總量邁過了千億大關,GDP增速為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這也是連續第三年增速超過20%。
深圳一位區域研究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概念出來之后,深圳的區域格局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光明區正在成為深圳的一張“新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