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正值全國上下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特殊時期,更應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平安健康險積極響應銀保監會“以金融消費者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的號召,以消費者為中心,積極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系列工作開展。同時,通過強化保障與服務提升,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營造“誠信、理性、安全、保障”的金融環境不懈努力。
高效協同,提升服務體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平安健康險即啟動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開放7*24小時理賠報案和在線理賠指導服務,開通快速理賠綠色通道,優先處理本次疫情中出險客戶的理賠需求,簡化理賠申請材料,并安排資深專業理賠人員提供一對一全流程服務;同時,為解決疫情期間無法上門服務的理賠難點,平安健康險為客戶提供遠程無接觸式服務,確保特殊時期服務不打烊。此外,還可為客戶提供預賠服務,有效緩解客戶的醫療費用壓力。截止目前,平安健康險已為三名客戶提供理賠預賠服務,預賠費用共計8500元,服務全程均通過平安健康APP進行,無需出門辦理,不需郵寄材料。
除去新冠肺炎患者的就診情況,平安健康險也時刻關注客戶的其他就醫需求,充分協調各方資源,幫助客戶在特殊時期“看得上病”。
平安健康險客戶李女士,因患乳腺癌,需要靶向治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2月7日于天壇醫院進行的靶向治療被告知暫無法進行,需無限期延期。2月7日晚10點,心急如焚的李女士家人聯系到了平安健康險并申請了住院綠通服務,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平安健康險員工立即與各大醫院積極溝通,最終確認同仁醫院可接收。2月9日上午,李女士到達同仁醫院開具住院單,平安健康險為其安排了檢查加急,隨后李女士順利入院治療。
同時,平安健康險積極加強線上服務建設,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享有方便快捷的服務,以滿足大眾多方面的健康需求。依托于【在線保險】、【在線醫療】、【在線理賠】三大模塊,平安健康APP可為用戶提供從保險購買到在線問診、7*24小時在線理賠等全流程服務,致力于為用戶打造智能、便捷、暖心的服務體驗。
加碼保障,優化消費體驗
疫情當前,為給大眾帶來切實、有用的保障,提升抗風險能力,平安健康險從公益保障、責任拓展等方面積極加強保險保障,以提升保障體驗。
2月4日,平安健康APP推出公益保障——平安i康保·公益戰疫,該保險在原“平安i康保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保障基礎上進行拓展,拓展后的保障由兩部分組成: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供保額高達20萬元的身故保障金,及最高100萬保額的交通意外身故保障金。符合投保條件的18—65周歲用戶均可免費領取,保險期限為90天,等待期為14天。值得一提的是,如保險期滿后疫情仍未結束,可再次領取。
隨后,平安健康APP旗下專屬產品“平安i康保·百萬醫療”再度進行責任拓展,免費增加十萬元新冠肺炎津貼,確診新冠肺炎重癥、危重癥或因此身故的,可一次性獲賠10萬元;且新冠肺炎門急診、住院及后遺癥復查費用也可報銷,保額最高可至200萬。同時,“平安i康保·公益戰疫”與“平安i康保·百萬醫療”可疊加,即對于符合保障條件的人群來說,百萬保障基礎上,可再增加20萬元新冠肺炎身故保障,也凸顯了平安健康險做“好保障、優服務”的決心。
此外,在疫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平安健康險即宣布,對本次事件中出險的客戶,在產品保障范圍內提供五大人文關懷:1、取消藥品限制;2、取消診療項目限制;3,取消醫院限制;4、取消等待期限制;5取消免賠額。旗下以“平安e生保2020”、“i康保·老年醫療(升級版)”等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均已開放此項服務,為客戶就醫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系列宣導,強化服務意識
優化服務與強化保障外,從內部加強管理,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一直是平安健康險重點關注的方向。3月9日到3月15日期間,平安健康險總部及旗下二十余家二、三機構聯動,以線上宣導與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多項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內容傳播。
對外,平安健康險積極組織產品、運營及理賠專家等,通過直播、圖文等形式為消費者答疑解惑;通過官網、微信自媒體矩陣等,立體化、多途徑地加強金融知識宣傳,加強消費者金融知識普及。對內,通過職場軟裝、內部宣導等,進行違規案例、不當宣傳等的公示,并組織趣味、豐富的線上學習,多方面促進合規化發展,明確將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的發展理念。
(平安健康險北京分公司線上總經理接待日)
(平安健康險浙江分公司線上總經理接待日)
一直以來,平安健康險都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并始終將合規經營放在首位,積極推動健康保險行業的發展。以本次315教育宣傳周為契機,平安健康險再次強化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為其后續穩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疫情當前,平安健康險的系列快速反應再次凸顯了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后續,平安健康險將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為核心,聚焦產品力與服務力的提升,朝著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健康險公司”的愿景堅實前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