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從環比看,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 ]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比較大的沖擊,一些企業因此停工停產,工業增速出現大面積的下滑,但是,也有一些行業卻在逆勢增長,尤其是這些產業作為一些省份的支柱產業,成為了地方經濟的穩定器。
煙煤鋼救經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
不過,具體到各個省份境遇并不同。1~2月份,新疆、云南、寧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小幅下降0.7%、3.8%和3.8%,增幅位居全國省份前三位,降幅比全國分別低了12.8、9.7和9.7個百分點。
下降幅度在10%以內的省份還有甘肅、內蒙古、四川、青海、陜西、湖南、遼寧、河北和海南,這9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下降了4.0%、4.7%、5.2%、6.5%、7.1%、7.4%、7.7%、9.4%和9.7%。
從這些省份名單不難看出,經濟總量低和欠發達省份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省份工業發展不充分,在疫情沖擊下,相比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受到的損失就較小。另外,這些省份的傳統支柱產業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
以云南為例,其煙草、電子行業逆勢上漲,分別增長8.0%和48.3%。電子行業是云南新興產業,其對經濟帶動較小,而煙草行業占據云南工業的近半壁江山,逆勢增長對工業及經濟增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實上,不只云南,煙草行業也是多個省份增長的基石。比如,陜西煙草制造業增長12.7%;福建煙草制品行業增加值增長18.0%,卷煙產量同比增長15.3%;安徽40個大類行業中有8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煙草、鋼鐵、有色業分別增長11.6%、6.7%、1.8%。
貴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貴州省規模以上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7%,增速比2019年全年提高12.9個百分點。煙草行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8.7%,拉動全省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
煙草是全國正增長的少數行業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1%,煙草制品業增長6.9%,其他39個行業增加值下降。
除了煙草之外,煤炭、鋼鐵、有色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也在一些省份發揮了穩定作用。
1~2月份,陜西能源工業增加值由上年同期下降1.6%轉為增長4.8%;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15.4%。煤炭工業在陜西工業中占據40%左右的分量。而其非能源工業增加值下降18.7%,較上年同期回落24.5個百分點。
1~2月份,貴州規模以上有色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延續了2019年以來的正增長態勢。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4%,拉動全省工業增長0.1個百分點。
這些行業為什么能在疫情期間保持逆勢增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生產工藝的連續性,即在疫情嚴重時刻也沒有停止生產。而這些產業往往是上述經濟體量小欠發達省份的支柱產業,因此起到了穩定作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也表示,疫情防控期間,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總體保持正常的生產秩序。一些行業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1~2月份,從產品產量來看,乙烯產量增長5.6%,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
催生新興產業
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對防疫物資及其原材料的需求急劇攀升,這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新方向,而且一些地方也在借機大力培育新興增長點,為地方產業轉型創造契機。
疫情暴發之后,福建大量企業轉產,健康醫療產品大幅增長。1~2月,福建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的口罩產量同比增長2.8倍;化學藥品原藥同比增長3.2倍;高密度聚乙烯樹脂(口罩生產無紡布原材料)同比增長63.3%。1~2月,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藥用輔料及包裝材料、其他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2.4%、39.0%和11.4%。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貴州省相關防護物資企業全力復工復產或迅速轉產,快速提高供給能力,重點保障感冒藥、口罩、酒精等防護藥品和物資的供應。1~2月,中成藥累計生產0.94萬噸,產量同比增長6.7%。
安徽省8個增加值保持增長的大類行業中,與居民生活保障、疫情防控保障相關的方便食品制造、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7.8%、36.1%和20.3%。
河南的數據也反映,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334.9%、23.1%,焙烤松脆食品、方便面產量分別增長47.6%、34.2%。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省份推進產業轉型,重點發力生物醫藥產業。四川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駱玲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經濟沖擊很大,將倒逼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很多城市都會調整產業結構,補齊短板,比如發力生物醫藥產業。
不僅如此,還有地區轉危為機,在疫情中培育新經濟。2月,成都發了第二批《成都新經濟疫情防控城市機會清單》,為企業復工復產中疫情監測、防疫物資、金融服務、在線辦公等方面的問題及需求提供了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份清單針對疫情防控階段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痛點問題及其釋放的市場機遇,整合新經濟企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制藥、5G、移動互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面向疫情監測、輔助防控、金融服務、復工協助等場景提供了產品和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