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當地時間30日,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萬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英國蔓延,民眾抱怨政府采取措施不力。近日,一些英國政客和媒體為轉移民眾不滿情緒,把政府處理疫情不力的責任推給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
對此,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社會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表示,一些政客是為民眾不滿“尋找替罪羊”,而“極右派”政客卻希望借此呼應美國“反華”政客的言論,利用疫情引發的爭論對中國進行打壓。
某些英國政客為民眾不滿“尋找替罪羊”
3月29日, 英國內閣辦公廳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參加英國廣播公司(BBC)訪談節目《安德魯·馬爾訪談》。在回答英國為何無法提供足夠的抗體檢測試劑盒時,他將政府防疫措施不力的責任轉嫁給中國。
戈夫稱,中國雖然及時報告首例病例,但來自中國的報告并沒有清楚地說明病毒的規模、特質和傳染性。戈夫的言論在社交媒體上廣受批評。網民:政府正在尋找替罪羊,但我們現在的處境是由于英國脫歐派領導人選舉勝利后的傲慢、無能及特立獨行導致的。
網民:當中國政府一月份決定武漢“封城”時,很多西方媒體批評中國侵犯了人權。當世衛組織宣布冠狀病毒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英國政府決定采取“群體免疫”措施。現在不是責備別人的時候。
網民:請戈夫先生在英國多花些時間拯救生命,不要再指責別人了好么?這不會緩解局勢。
網民:在這種困難時期,總是很容易指責其他國家掩蓋我們自己政府的不作為,政府為什么不在二月“封國”?中國武漢“封城”清楚地表明病毒的嚴重性。
網民:責怪中國?這太愚蠢了!兩個月前中國武漢“封城”,那不是通知么?這樣的新聞每個人都能看到!兩個月時間,英國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他們沒有認真對待。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社會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發生時中國也不了解病毒的規模和傳染性,因此無法在報告中說明。邁克爾·戈夫此番言論的目的很明顯是轉移民眾的批評。他是在‘尋找替罪羊’,這種做法非常孩子氣、非常不必要、非常愚蠢。這種簡單推卸責任的方式,就像是十歲小孩在游樂場上的做法。”麥克法蘭教授表示,邁克爾·戈夫沒有提及中國處理疫情的方式有效,也沒有提及中國政府如何迅速地將病毒基因序列信息與世界分享。如果中國不這樣做,那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會更嚴重。
某些英國政客發表攻擊中國言論別有用心
3月29日,英國保守黨前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Smith)在《每日郵報》上撰文,批評中國處理新冠疫情不及時,導致全球衛生專家沒有充足時間準備,使得疫情進一步惡化。他還督促英國政府在疫情結束后,重新審視英國和中國的關系,鄧肯·史密斯的反華言論引發輿論嘩然。
麥克法蘭教授表示,鄧肯·史密斯是一位極端脫歐派成員,也是一位失敗的政治家。這些脫歐派人士發表攻擊中國的言論另有目的。脫歐后英國會更加依靠美國,這些政客盡可能地向美國示好。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頻繁將新冠病毒貼上“中國病毒”的標簽,利用中國充當“替罪羊”。他們呼應特朗普對中國的批評,能讓特朗普繼續回應,這種“甩鍋”不斷循環,或許是大策略中的一個環節。
麥克法蘭教授表示,邁克爾·戈夫的表態不足為道,但鄧肯·史密斯的言論卻非常危險。這表明英國執政黨中的極端脫歐派分子企圖借新冠疫情之機,疏遠英國與中國的距離,拉近與美國的距離。麥克法蘭教授表示,英國脫歐后外交政策將進行重大調整,如何平衡與中國和美國關系,確定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將至關重要。一些英國政客的“甩鍋”行為,受到當下中美戰略博弈的影響。正如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其全球暢銷書《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中的描述,隨著中國實力的迅速提升,美國長久以來擁有的全球優勢地位受到了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