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發生以來,生鮮電商、無人工廠、云會議、在線醫療等在線新經濟行業快速發展。尤其是復工復產后,這些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也是支撐經濟行穩致遠的重要手段。
4月13日,上海公布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集聚“100+”創新型企業、推出“100+”應用場景、打造“100+”品牌產品、突破“100+”關鍵技術等行動目標,聚焦12大發展重點,實施6項專項行動,落實5條保障措施,支持在線新經濟發展。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經濟發展角度,新經濟大多數是以互聯網為核心基礎設施,以數據為核心資源,其增長空間不受到傳統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限制,發展潛力巨大,是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而且,通過新技術、新理念、新流程等重塑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能為傳統產業賦能,推動傳統產業從提高生產效率到提升產品質量,再到提升產品價值。
12大重點領域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本次疫情雖然使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都有一些改變,但很多企業同時也在危機中根據新需求開拓了新業務,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等發展目標。
而在上海,不管是《關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還是即將向社會公開發布的《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都從多個維度為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供給。在這些文件中,基本都可以看到關于新興技術、大數據、技改等相關的內容。
在13日公開的《行動方案》中,上海明確4個“100+”行動目標,并聚焦12大發展重點,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上海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產業門類齊全、企業創新踴躍,應用場景豐富。制定發布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就是對這段時期涌現出的好做法加以固化和推廣,打造經濟新場景新動能,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轉型升級。
具體來看,12大發展重點分別是: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曾表示,當一個制造業產品價值,其中有50%以上是軟價值時,就可以叫做軟性制造業。例如蘋果手機、默克制藥等,雖然都是制造業,但是它們的價值主要在于研發、設計和品牌。還有很多知識產業、文化娛樂產業、信息傳媒產業、新金融、高端服務業,都是不消耗自然資源、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軟產業,這些新經濟和軟財富是工業革命完成以后的主要經濟增長潛力所在。
而在劉哲看來,上海發布的《行動方案》涵蓋范圍廣,“不僅包含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領域,又包括了軟產業的領域,比如文化娛樂、會展經濟、在線教育、電商零售等,體現了上海市對于在線新經濟的高度重視以及未來發展的決心!
她告訴記者,方案除了涉及范圍廣,還明確了包容審慎的“沙盒”監管模式。
劉哲解釋稱,經濟發展具有高創新性的特征,要求監管的包容性也更高。無論是新產業、新業態或新的商業模式,沒有破壞性創造就很難有生產力突破性解放,創新是一個反復試錯的過程,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容忍度,有利于提升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的活力。
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在發布會上說,這12個重點領域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因疫情倒逼而催生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無中生有),體現“新”,包括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第二類是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有中啟轉),體現“轉”,包括在線展覽展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第三類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壯大(轉中做大),體現“大”,包括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
上海市商務委表示,下一步,將按照《行動方案》有關要求,從大力促進消費新業態發展、加快發展“無接觸”配送、鼓勵發展智慧零售終端三個方面,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效應好、帶動作用強、市場影響大的電商平臺,培育壯大新興消費,推動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
長期積累
可以發現,這次在疫情中涌現的在線新經濟行業,其實也是上海前期積累的結果。不管是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戰略新興產業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近年來,上海也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5G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作出部署。
去年6月,《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提出實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推進長三角智能制造“百千萬”工程;去年9月的《上海5G產業發展和應用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目標是到2021年,將上海打造成全球知名的5G產業發展高地和應用創新策源地。截至今年1月,上海已建成超過1.6萬個5G基站、1.3萬個5G室內小站,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
而作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先導區,以及人工智能試驗區所在地,上海已經把人工智能上升為優先發展戰略。此前,上海公布了兩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涉及醫療、教育、民生等多個領域。預計到2020年,上海擬形成60個左右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項目,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特色小鎮和特色示范園區。
前期的積累使得這些新經濟領域應用在疫情中得到快速發展。
比如,在智能制造領域,此次疫情期間,寶鋼股份(600019,股吧)通過遠程運行維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綜合手段,把上海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了一座24小時運轉的“黑燈工廠”。該工廠內兩條200米長的生產線基本實現了機器代替人工,每條產線只需要2至3名工人流動檢視,而且不用碰面的操作人員只需要通過智能遠程操控系統,就可以實現對寶山基地的操控。
在醫療領域,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業依圖科技聯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在春節期間開發上線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這也是行業內首款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的AI影像產品,在2~3秒內就能完成肺炎篩查、定量評價;張江企業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疫情形勢嚴峻之時,向上海、湖北等一線醫院輸送鈦米智能消毒機器人。
在復工復產后,云辦公、云簽約則成為不少企業的首選。2020年一季度最后一天,上海集中簽約了總投資4418億元的152個重大產業項目,這一次就是在5G技術支撐下完成的“云簽約”。而在2月末,進博會也舉行了首場“云簽約”。
此外,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生鮮電商此次表現尤其突出,與去年相比,今年春節,叮咚買菜的平均日活增幅為213.5%,新增用戶增幅達291.42%,近期整體訂單量增長約80%。來自上海市商務委的數據也顯示,一季度,上海市生鮮電商累計交易額88億元,同比增長167%,訂單量增長80%。
劉平表示,下一步將聯合相關部門分類推進、因勢利導,通過軟件化、平臺化、智能化等技術鎖定場景應用,通過應用場景帶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固化應用場景,并在更多行業復制推廣。同時,積極探索有利于在線新經濟創新發展的“沙盒”監管措施,市、區聯手,精準、連續、滾動支持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用戶流量、商業模式的在線新經濟領域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