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一線高度緊張,日本疫情進入“和時間賽跑”階段。
鑒于疫情繼續蔓延,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當地時間4月16日晚間,日本政府決定將緊急事態宣言范圍從目前的7個都府縣擴大至全國,這意味著日本全國將進入緊急狀態。
安倍宣布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就在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布了日本歷史上首次的緊急事態宣言,日本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大阪、兵庫和福岡七地進入緊急狀態,期限到5月6日為止。
但政府劃定的范圍遠遠不夠,在安倍宣布七地緊急狀態后,不少地方政府基于對當地疫情狀況的判斷,開始陸續獨自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此決定意味著,日本全國范圍內,除了維持社會日常運作的必要活動(包括醫療、交通、物流、銀行和超市等等)不停外,政府要求民眾非必要情況避免外出、限制公共場所營業、停課和叫停集體活動等。
和其他國家的措施相比,日本的顯得較為軟性,一方面安倍強調,日本的措施不是封城,交通將維持正常運作。
另外,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企業,日本政府的要求并無強制力,不會對外出者處以罰款;另一方面若企業拒絕政府的要求,且無正當理由,政府可以發布約束力高于要求的“指示”,地方政府將有權公示發布指示的企業。
換句話說,日本的措施實際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將依靠社會的自覺。
相比之下,政府對于醫療資源的調配更有強制力,在進入緊急狀態后,地方政府將獲得強化醫療體制的權限,可在未經所有者同意的情況下征用土地和建筑物用于設置臨時醫療設施;另外,還將有權征用防疫物資、藥品和食品,若企業隱瞞,可處以6個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或30萬日元以下罰款。
此外,日本政府近日還探討改變此前制定的現金派發計劃,將向全民派發10萬日元現金疫情補貼,此前的方案為向因疫情而收入減少的家庭派發30萬日元補助,但方案出來之后,遭到了不少的質疑,因為無論是門檻還是申請程序都太過復雜。
另外,在叫停非必要商業后,盡管日本政府決定將發放停業補貼,但要到5月日本的黃金周結束才后發放,這讓許多日本中小企業叫苦不迭。
眼下日本已經進入了“抗疫”的攻堅階段,隨著全國日新增連續以幾百例的速度增長,眼看著將突破萬例確診大關。
就在4月15日,日本厚生勞動省聚集性病例專家小組發布推測稱,若毫無措施,那么日本將有超40萬人死亡,專家強調這是最壞的情境,但日本目前已采取諸多措施,因此公布數據的目的僅僅是敲響警鐘。
日本專家分析稱,日本要想快速平息疫情,就需要將人與人的日常接觸減少80%,如能做到,那么未來一個月左右就可做收尾工作;但如果日常接觸減少65%左右,那么則要等上兩個月時間了。
安倍在4月7日發出警示稱,任由疫情蔓延,那么半個月后日本將有1萬人感染,一個月后將有8萬多人感染。若好好實施減少接觸的措施,將人與人之間的日常接觸減少7成到8成,那么半個月后感染人數將開始下降。
醫療一線已開始陷入高度緊張
對于日本來說,“抗疫”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就是控制檢測,民眾想檢測實在太難了,整個流程冗長且繁瑣,這為各界長期詬病。概括而言,日本采取的就是控制核酸檢測和緩和策略。2月25日公布的新冠疫情基本方針的核心內容是,集中資源防重癥和防死亡,輕癥在家休養治療,避免出現醫療資源擠兌。
目前日本政府已開始強化檢測體系,東京都已率先開始簡化檢測流程,將在市內設立47個核酸檢測中心,經醫生判斷后(可在線問診),患者即可被推薦至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由于新增持續上漲,日本的醫療一線已開始陷入高度緊張、面臨崩潰邊緣的狀態,不僅出現了缺物資,還出現了缺人手的情況。根據提供醫療信息服務的公司“eHealthcare”(東京)3月17至23日期間實施的網絡問卷調查發現,在回收到的817份醫護回答樣本中,有6成表示口罩等感染防護用品存在不足。
據媒體報道,比如在大阪,由于一線醫護缺防護服,衛生部門就呼吁市民朋友捐贈雨衣,在發出呼吁后,大阪衛生部門已收到了1萬多件雨衣。另外,許多醫學院學生也被推上了“抗疫”一線。
此外,政府還要求制造商大力增產口罩、呼吸機和ECMO等重要“抗疫”物資和設備,此外,病床數也是關鍵,日本政府正在推進利用賓館客房和奧運會設施作為臨時治療場所的計劃,作為輕癥和無癥狀者的隔離治療場所,以此為中重癥患者騰出床位和資源,此前安倍表示已在日本關東地區已爭取到1萬間客房,關西地區已爭取到3千間客房。4月17日起在東京,新冠陽性者在經醫生判斷無需住院后,將直接送入賓館進行隔離治療。
(截至4月16日的東京新增確診數走勢
來源:東京都政府官網)
截至4月16日晚間,日本累計確診9932人,其中包括712例“鉆石公主”號相關病例,東京都最多達到2595人,大阪第二多已超過1千人,全國累計死亡199人,全國重癥患者197人,全國累計出院1563人。
關鍵詞:安倍宣布日本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安倍新冠肺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