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愷
[ 對外經貿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趙永升表示,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入股各大企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企業提供流動性,并非只是防止惡意收購,也并不會導致歐洲企業的國有化。 ]
[ 他認為,對于大企業,政府可采取直接入股的方式救助;對于中小企業,目前最重要的是采取免稅、失業救助等辦法為其紓困。 ]
[ 目前,歐元區財長達成的一攬子計劃是:拿出5000億歐元刺激計劃,為成員國提供貸款擔保和失業保險計劃。 ]
新冠肺炎疫情讓歐洲股票市值大跌,加大了海外買家競購的可能性。
為防止對歐盟關鍵企業的惡意收購,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副主席、競爭事務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近日表示,歐盟成員國應購買企業股份,以此預防因惡意收購帶來的風險。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正加緊制定提案,賦予歐盟成員國這一領域的廣泛權力。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對外經貿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趙永升表示,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入股各大企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企業提供流動性,并非只是防止惡意收購,也并不會導致歐洲企業的國有化。
不過,他認為,政府入股企業只是權宜之際,從中長期來看,歐洲經濟基本面的恢復,仍取決于其經濟體制改革。
歐委會重提國有化收購選項
雖然歐洲領導人出臺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刺激計劃,但仍難掩其對企業破產和被惡意收購的擔心。過去幾個月來,歐股一直相對處于低迷狀態,國際市場上不少買家正尋找可以低價交易的機會。
維斯塔格表示:“歐洲各國需要明白,那些脆弱的企業可能會淪為收購目標,這種風險切實存在。”她認為,未避免關鍵行業、關鍵企業被別國收購,必要時可以由國家充當市場參與者。
維斯塔格稱,各成員國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制定出能起到震懾作用的規章制度。此規章制度必須具備雙重功能:既有益于別國在歐洲做生意,又防止其使用不公平的競爭手段。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法國政府將通過資本注入和直接國有化的方式幫助受困企業,法國政府已草擬了20家被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公司的名單。他表示,國有化顯然是最后手段,但這是我們不能排除的舉措。法國不會坐視那些已經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的行業領軍企業因為一場經濟危機而“灰飛煙滅”。
勒梅爾表示,他不能透露出現在這份名單上的企業。但是,據法國媒體報道,近期勒梅爾和法荷航、雷諾、標致等公司接觸頻繁,勒梅爾向這些企業表達了法國政府的支持。
德國汽車股股價也因疫情大跌,德國內閣透露,為保護本國企業免受外國企業收購,政府將對關鍵性企業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支持金額約為1500億歐元。德國政府亦表示,在必要時將部分甚至全部收購公司股份。
不過,不論是維斯塔格,還是法德政府,在表示向各國關鍵企業提供幫助的同時,都提出了三個條件:大企業應適度給股東分紅,減少獎金,并確保在此期間不進行并購交易。
流動性仍是短期最嚴重的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成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法國等歐洲企業來說,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流動性危機,政府唯一可以做的而且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保障企業資金的流動性。
趙永升也持此觀點。他認為,對于大企業,政府可采取直接入股的方式救助;對于中小企業,目前最重要的是采取免稅、失業救助等辦法為其紓困。
在接受采訪時,受訪專家亦表示,歐盟各成員國政府購買企業股份導致國有化的目的并非只是防止別國收購。
楊成玉說,直接購買企業股份為企業增加現金流是政府紓困計劃的一種方式,即使導致政府持股增加,也只是暫時的,德國明確提出了這個暫時性計劃。
在趙永升看來,馬克龍上臺以來,一直致力于國有化改革,疫情只是突發事件,其國有化改革的進程并不會因此而改變。
楊成玉認為,從歐盟法律的角度來看,歐盟保障投資安全的措施豐富,2019年出臺的歐盟外商投資審查條例足以保障歐盟的戰略安全。
歐盟新的外商投資審查條例將于2020年10月11日正式實施。條例確立了歐盟成員國之間就某項外國直接投資在兩個方面的合作機制:其一,歐委會和其他成員國在對某成員國境內外資直投項目的審查參與機制,即“審查參與機制”;其二,歐盟范圍內外資直投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機制,即“信息共享機制”。
在該審查條例發布之前,歐盟層面并無統一的外資安審制度,也沒有正式的協調機制或合作框架,該條例出臺意味著歐盟外資的規則趨向階段性保守。
什么是中長期經濟復蘇的藥方?
在趙永升看來,無論是向大企業直接入股,還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救助,其實都只是權宜之計。在疫情結束后,如果想使法國經濟有根本性好轉,急需解決三個問題: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升法國勞動力彈性、繼續推行退休制度改革。
趙永升解釋道,在企業融資方面,法國的金融系統并不多元,資金都掌握在大財團手中,企業只能向法國三大行借錢融資,這也是導致法國企業在危機時面臨流動性危機的原因之一。其次,受限于勞動力彈性和退休制度的問題,法國的人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在一些行業、崗位存在資源錯配和浪費的現象。
在德國方面,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連玉如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此大規模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機,造成斷崖式經濟下滑并不奇怪。對于恢復來說,全世界毎個國家都一樣,仍要關注生產和消費兩端:即生產供應鏈是否能正常運轉,以及消費需求是否可以恢復。
此外,對于德國而言,今年7月1日,德國將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職位,德國不僅要挽救自身經濟,還肩負著帶領歐元區走出經濟低谷的重任。目前,歐元區財長達成的一攬子計劃是:拿出5000億歐元刺激計劃,為成員國提供貸款擔保和失業保險計劃。
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講師朱宇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此次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在歐盟層面,德國所主張的最主要的救助方案仍然是歐債危機時設立的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對于受疫情打擊較大的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可以向其提供低息貸款。
不過,朱宇方認為,目前ESM可供使用的資金約為4100億歐元,如果西班牙和意大利同時需要援助,資金池將很快枯竭。因此德國目前計劃將ESM規模再擴大一倍,德國將注資220億歐元。但是,在此次疫情中,歐洲經濟將普遍受到沖擊,如果要避免企業出現倒閉潮,參照德國目前國內的救助計劃,歐洲所需要的救助計劃將達數萬億歐元級別,ESM即便翻番也不足以力挽狂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