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的銀幕失去光彩,空蕩的影廳寂靜無聲。董小姐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對著手機說話。最近一段時間,她偶爾會在辦公室錄一段視頻,以排解停業的苦悶。在她身后,這座將近6000平方米的電影院,此刻只有她一個人。
這是她的電影院關門的第90天。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并不是她的電影院,她是這家山東影院的總經理。但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這家始終關閉的電影院,是她最大的心結。作為一名在院線工作了15年的老員工,她此前很少公開高呼自己對電影工作的熱愛,直到眼看著它在疫情之下逐漸凋敝。
從1月20日鐘南山肯定新冠病毒人傳人之后,遍布全國各地的近7萬塊銀幕,成為影視圈最先遭受沖擊的一環。
董小姐所在的影院是1月25日除夕這天宣布關門的。春節往往是全國大大小小萬余家影院最忙碌的時候,賀歲檔票房是全年票房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是一場如此漫長的休假,在之后3個月里,中國電影(600977,股吧)業遭受到史無前例的沖擊,電影院首當其沖,成了最大的犧牲品。現在隨著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電影院卻遲遲等不到消息,在全國各地的防疫指示中,人流密集的電影院,仍是“不許營業”的高危場所,哪怕大多數影院其實都有良好的通風條件,觀眾也可以全程佩戴口罩。
與各行各業最普通的勞動者一樣,董小姐的心思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最開始也“不想去冒險”,但此后積壓的情緒逐漸爆發,她開始越來越頻繁地關注并公開發表有關影院復工的話題。而到現在,她身邊很多影院同行都在尋找副業,她開始覺得:“我要想想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一場疫情改變了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對影視行業來說,無數“董小姐”的心路歷程正預示這個原本看起來充滿趣味和無限可能的行業,正走向懸崖邊緣,其嚴重程度可能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
在焦躁的等待中,中國影協召開了“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的網絡視頻會議,探討應對方案,一批電影人在社交平臺上發起#拯救中國電影#的話題,呼吁上級關注電影院的生死。目前大家最大的困惑仍是不確定性,影院何時能復工,大家仍看不到希望。
不久前,多位影視業人士還通過直播發起一場“新浪潮論壇”,論壇的主題是:
“影人自救,路在何方”。
![]() |
董小姐的影院停業58天后,3月23日,她終于收到了可以開業的消息。于是,她向當地文化部門提交復工申請,召集員工回來清理衛生、消毒,制作了掃碼登記、隔行隔座條幅、衛生提示牌等物料,辛辛苦苦籌備了4天,到3月27日,全國電影院的營業被緊急叫停。
隨著3月份全國各地已經逐漸復工,董小姐此前一直心懷希望。被叫停之后,她滿心期待地繼續等待。結果到4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建議影劇院等娛樂性或者是休閑性場所應暫不開業。
這無疑是期盼之后的又一個重擊。雖然在中國大多數城市,人們已經開始走上街頭,購物吃飯,商業中心也正在恢復人流,以往熙熙攘攘的影院卻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就在國務院明確影院仍不能開業的前一天。4月14日,萬達電影(002739,股吧)發布公告稱,一季度預計虧損5.5億~6.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自1月23日以來,下屬影院全部停業,春節檔影片無法如期上映。這一現象并不少見。包括金逸影視(002905,股吧)、華誼兄弟(300027,股吧)、幸福藍海(300528,股吧)在內的多家院線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均預計出現大幅虧損。
上市公司紛紛宣布巨虧時,天津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宣布關門,這家自2012年就開門營業的老影院,直到停業前總共放映了16萬余場電影,共接納過觀眾超400人次。
與最終因為疫情而倒閉的命運相似,這家影院在1月23日最后一天營業時放映的最后一部電影,是《誤殺》。
今年1月,內地總票房共22.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票房大幅縮水近80%。3月份曾有部分城市短暫恢復營業,新疆中影金棕櫚影城是第一批重新開門的電影院,盡管該地到3月16日已經連續28天沒有確診病例,但3月17日的觀影人數僅591人次。顯然,觀眾也沒有做好重新走進電影院的準備。
因疫情影響,無法正常營業的影院眼下已到了生死邊緣。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已有超過5000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這個數字是2019年全年的1.8倍。
![]() |
在全國每年票房近600億元規模的市場里,靠賣票為生的電影院,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風光。
一部電影產生的票房收入,其中5%的電影專業資金和3.3%的稅直接扣劃并繳納,剩余部分為凈票房。凈票房的57%歸影院和院線,43%歸制片方。
電影院和院線分成比例沒有統一標準,一般的分法電影院占50%,院線占7%。當影院和院線是同一家時,比如二者均為萬達,則由萬達獨自分得這57%。
而即便是這些行業排名前列的院系集團,其單個影廳的利潤也不高。某種程度上,院線行業是一門重資產生意,除了必備的品質之外,對企業而言,這門生意更多是靠規模取勝。
票房幾乎是大部分電影院的九成收入,但這門生意的支出卻來自方方面面。在管理者眼中,放映器材、辦公用品、空調維保、保潔等每一細項都不能忽視。董小姐說,光為影院8個觀影廳購買氙燈,一年就要花35萬元,這樣的燈一個只能用500小時,單個氙燈的價格最便宜也要6000元。
房租和員工工資是影院目前的主要壓力所在。董小姐所在影院亦是如此。“前兩個月房東給減免了,但之后很難說,大家都要生存。”
生意不景氣,裁員就接踵而至。大公司裁員的消息更易引起市場關注,萬達電影將裁員30%的消息開始流傳,被裁的主要是無活可干的一線員工。
在前述網絡會議上,橫店影視(60310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天福說,公司近400多家影院目前幾乎都沒有開業,將近1萬名員工一個月工資就要幾千萬元。“好在我們現金流比較充足,基本上還能挺得過來。但一些小的影視公司,就有可能面臨關門的風險。”
對于小電影院來說,停業3個多月后,關門和裁員遠超外界所知。一位影城人士表示:“有一些小老板都已經裁到只剩下影院經理了。”
許多電影院被逼得沒辦法,開始想別的方式緩解現金流,比如博納影城此前靠網上售賣爆米花和囤積的可樂來賺錢,還有影院則靠將大廳租給婚慶公司當場地來彌補收入。一位廣東的老影院經理現在每天一大早就去做同城送貨,以彌補收入。而一位四川的影院經理,近期正嘗試做旅游直播。
“朋友跟我說,有的影院不允許員工找正規兼職,系統查出來后會辭退,所以很多影院的人都在做直播,做同城送貨、日結發傳單等工作。”董小姐說。
讓她稍稍緩了一口氣的是,去年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得到了部分返還,也就是先征后返的占票房5%的專項資金,成了她的電影院的救急錢。
疫情停業期間,多地出臺了支持影視企業渡過難關的措施,4月3日,國家電影局表示,將協調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研究推出免征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
不過,仍有許多地區的專項資金返還不及時。大地電影院線總經理方斌表示:“目前還有很多影院,不僅2019年的專資沒拿到,連2018年的專資還沒拿到。很多地方主管部門根本沒有考慮到影院死活問題,甚至有時候是惡言相加,這給我們從業者帶來了心理上沉重的打擊。”
平日里,人們很難留意到一家影院所代表的意義。與其他生意不同,作為電影的放映場所,除了營業賺錢之外,它也是向大眾普及電影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當電影院因被歸為娛樂場所而禁止開業,很多影院老板對此公開表達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電影院包含的文化屬性不應被無視。這不僅關乎一門生意,也將向上倒逼整個產業鏈的蕭條。對觀眾來說,看電影不止影院一個渠道,但影院與電影的相輔相成,實際才是電影藝術的全部魅力所在。
太久不去影院,人們是否會遺忘那種感覺?這種擔心比眼下的經營困境更讓行業從業者憂愁。
![]() |
每多關門一天,電影院老板的擔心就多一點,讓董小姐擔憂的是:“渠道關閉,肯定會有新的渠道占據你的市場。”
她所指的新渠道,主要是視頻網站。在防疫工作仍不能松懈的當下,即使開業也會遇見低迷的票房。董小姐毫不避諱:“開業就賠錢,也要開,影院是渠道,關閉得越久,流媒體發展的空間就越大。”
視頻網站對電影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野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作為原定春節檔的電影,率先采取線上播放的模式,在今日頭條旗下的新媒體平臺上對觀眾免費播放,此舉一度引發爭議,許多影視行業從業者對徐崢發出聲討,認為他在關鍵時刻,拋棄了處在下游但仍然是創作者衣食父母的電影院線。
在今日頭條系入局之前,優愛騰經過多年的燒錢,投入到自制和版權購買上,游戲規則已經成熟,不經院線直接轉網是幾乎不太可能的事情。此前,網絡平臺一直作為院線電影的第二窗口期,影片在影院上線一個月后上視頻平臺,購買價格一般是院線票房的8%。
在價格上,《囧媽》制作成本2.1億元,頭條6.3億元買下,還包括后續的一系列版權合作。這個購買價對應的是院線20億元的票房,對片方來說是一個不吃虧的價格。
早在網絡開始普及時,關于影院即將消失的論點就開始出現。但從影片的呈現感來說,電影院比小屏幕更受片方青睞。制片人方勵在線上論壇談到,由他擔任制作人,馬麗、宋佳主演的電影《陽光不是劫匪》年初已經完成制作,受疫情影響暫時不能上映,但他不會選擇在網絡上映。“這個就是給影院大銀幕放的。我用了五只真老虎,三只東北虎、兩只孟加拉虎。”那些用昂貴的IMAX機器拍出的影片,片方更不可能讓它在網絡上映。
事實上,影院在網絡時代不但沒有消失,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電影渠道隨著技術的發展而多樣化,影院在放映的核心位置從未改變。但中美的院線市場的收入構成占比卻仍相差巨大,美國院線的票房平均只占其收入的三成,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非票房收入,而中國市場除了少數幾個巨頭,院線平均90%的收入來自票房。
影視行業的艱難,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
2018年的補稅事件,讓一批電影制作公司倒閉,上游創作被壓縮。2019年對影視內容的進一步嚴格審查,引發影片改檔,還有一些電影直接撤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電影行業上下游全面停工,全國所有電影院都無法開門。
可以說,過去3年間,影視行業的上、中、下游遭到全面打擊。
2015年之前,影院在從業者眼中還是暴利時代。但從2016年開始,新建影院帶來大量銀幕增加,影院整體的上座率和票房卻未出現相匹配的增長速度,單銀幕票房產出下降,部分影院存在經營不善常年虧損的情況。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注銷影院267家,注銷銀幕數1095塊,關閉影院數量較往年有所增長。
經過前幾年高速增長,已出現放緩跡象。從整體行業而言,近幾年中國影院銀幕數卻加速增長。
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相比2018年的票房增速放緩;觀影人數達到17.27億人次,同比僅增加900萬人次;而同期全國銀幕總數近7萬塊,全年新增銀幕9708塊,同比增16.16%。根據國家電影局的規劃,到2020年,全國銀幕數量將超8萬塊。
銀幕的粗放增長之下,新媒體的渠道狙擊戰又打響,在圈內人士看來,影院倒閉潮其實已經可以預見了,只不過是疫情加速了它的到來。
2019年12月30日,萬達開業了它的第600家影城。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至25日期間,至少有9家新影院開業。1月8日,桐廬港納影城開業;1月10日,廈門永春萬達影城開業;1月11日,泰安恒大嘉凱影城開業;1月16日,南京大華大戲院秦淮影城開業;1月18日,佛山濤匯影城開業;1月19日,重慶中視國際影城(潼南店)開業;1月21日,保利國際影城淄博文化中心店開業;1月22日,遵義首家IMAX影城金逸影城開業。
更戲劇性的是,武漢一家影城選定了1月23日開業,“七趕八趕終于能在年前開業”,開業當天武漢封城,這家影城一天沒能營業,停業至今。
4月11日,董小姐在空蕩的影院辦公室里做一季報,因為長達3個月的停工,一季報其實就是2020年1月1日至24日的統計。
董小姐感覺心情慘淡,即使五六月能開業,影院上座率也可能會有一個長久的緩沖期,2020年票房已經不是減半的問題了,可能三分之二都會消失。“悲從中來,你知道嗎?就是像刀割了一樣,因為和2019年的第一季度對比,我們整個收入比去年同期少了九成。”
4月24日,影院關門的第91天,員工們戴著口罩在影院拍了張合影,其中有些員工將正式告別這個工作崗位,他們笑著和董小姐說再見。【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