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世界肆虐,只有特效藥和疫苗才是這種病毒的終極“殺手”。
目前,世界各大國都在爭分奪秒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均希望能在第一時間成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透露,美國正在和印度合作研發疫苗,以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
這一消息讓局外人頗感意外。但實際上,美國和印度已經在疫苗研發方面合作了30多年。兩國共同研制的登革熱疫苗將在近期進入試驗階段。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從事國際公共衛生治理研究的學者丁夢麗表示,印度在疫苗生產方面,其質量得到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且價格低廉。
而在新冠病毒疫苗開發方面的優勢,丁夢麗認為印度當前已經與歐美機構密切合作,并且印度熟悉國際疫苗的認證體系,最終將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率和采購率。
疫苗生產大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藥和疫苗生產國。除了6家主要的疫苗生產商,還有很多規模較小的疫苗生產商存在。其疫苗產品覆蓋小兒麻痹癥、腦膜炎、肺炎、輪狀病毒、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等多種病毒和疾病。
時下,共有6家印度公司正在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印度血清研究所。該所已經有53年歷史,雇用超過7000人工作。如果按產量和銷量計算,該所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
研究所每年生產15億支疫苗,其中80%都是出口的,銷往全世界165個國家和地區。這些疫苗的均價只有50美分,是世界上最為廉價的疫苗之一。
研究所當前正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odagenix合作,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減毒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屬于第二代疫苗,將病原體經過處理后,發生變異,毒性減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將其接種到身體內,引發機體免疫反應,起到獲得長期或終身保護的作用。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波納瓦拉(Adar Poonawalla)表示:“我們4月就在老鼠和靈長類動物身上對該疫苗進行了實驗。到9月,我們應該就可以進入臨床實驗階段了。”
23日,英國牛津大學和印度血清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開始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牛津大學表示,希望在今年秋天得出的臨床試驗結果,能證明這種疫苗的安全性,屆時就可為民眾廣泛接種。
除了像印度血清研究所如此的行業巨頭以外,目前還有四五家印度本土企業正在從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
一旦疫苗研發成功,能在短時期內生產大量疫苗亦是一個重要議題。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負責人希爾(Adrian Hill)教授說:“很明顯,世界屆時將需要上億支疫苗,如果理想的話,今年年底就能出現,結束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讓我們擺脫封鎖!
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是印度疫苗產業的另一大優勢,波納瓦拉表示僅僅他的研究所就有額外生產4億至5億支疫苗的能力,他表示研究所已經追加投資擴大產能。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丁夢麗表示,印度在疫苗生產方面的優勢首先在于,已經有40多種疫苗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認證,這表示其質量能夠得以保障。其次,在于其價格非常低廉,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也可以承受。
羥氯喹爭奪戰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印度的醫藥行業并不是第一次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此前因為羥氯喹的出口問題,美國差一點動用手段報復印度。
羥氯喹是治療瘧疾的藥物,它可以退燒消炎,因此,民間希望利用它來抑制新冠病毒。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曾多次推薦使用羥氯喹,但該藥物有效性沒有醫學支撐。
印度是世界上羥氯喹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印度制藥商Zydus Cadila在3月曾表示:“我們正在加大羥氯喹的生產,以滿足每月約1.5億至2億枚藥片的需求。” 按照印度制藥聯盟的說法,印度生產了全球70%的羥氯喹。
在全世界大量需求此類藥物的3月,印度宣布禁止此藥的出口,以確保疫情期間國內的庫存。出口禁令引發了藥物短缺的擔憂,特別是在美國,目前市面上幾乎一半羥氯喹來自印度。
果不其然,印度沒有必要在未經證實療效的藥物上與美國較勁。印度外交部7日宣布放松對多種藥物的出口限制,其中就包括羥氯喹。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在聲明中說:“出于人道主義考慮,印度決定將向依賴印度出口的所有鄰國以及其他受疫情影響特別嚴重的國家提供適量撲熱息痛和羥氯喹!
不過能讓特朗普得意的時間并不長。21日提交給美國專家評審的一份分析報告稱,這種藥物沒有給美國退伍軍人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于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4日警告稱,不要用羥氯喹來治療新冠肺炎。在消息公布后的25日,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表示:“我不是醫生,要進行研究。如果有效,那就太好了。如果沒有效果,那就不要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