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對話:新冠疫情是一個影響全世界的歷史大事件,人類和病毒的斗爭,不同國家的應對和博弈,將深刻影響和改變世界秩序和全球經濟格局。當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大疫情和金融大動蕩的時代,鳳凰網財經、健康推出《危機對話》欄目,與國內外科學家、醫療專家、經濟學家、官員、企業家、機構高管對話,探尋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社會影響,世界格局變遷,公共衛生健康,政策應對方案,投資機遇和風險,為業內提供有深度有思想的解讀和觀點。
面對人類共同的災難,我們希望能拋棄撕裂,多研究一些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借此重新認識和思考我們與世界的關系,我們的產業和政策,我們的未來和選擇。
對話嘉賓: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主持人:張濤鳳凰網財經總監
姚洋:不贊成發補貼給企業 經濟低迷的根源問題是沒需求
鳳凰網財經:美國是已經給民眾發錢,年收入低于7.5萬美元的個人將獲得1200美元的補貼,包括美國也劃撥了6600億美元救助中小企業。中國應該怎么做?
姚洋:美國有直接給個人發救助性的,也有給企業發的,支持你發工資,別的國家也是這么做的。但是我們國家我是不太贊同給企業去發。
有人提出來說你雇傭了工人,你就可以去拿到貸款,或者說你就可以拿到國家補貼。但是我們知道中國法制還沒達到那一步,如果這么干他就會出現很多的造假。如果說有30萬給企業,但是你要雇人,他給你造個假出來,你去查的成本非常非常昂貴,這不行。所以我是不太贊成給企業發補貼,或者讓企業去拿貸款發工資。因為企業很多沒開工,他沒有訂單的話就不需要貸款,貸了錢去發工資,等于自己背上一個債,他情愿停工也不愿意貸款。我覺得用信貸的手段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實際上是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所以直接給老百姓(603883,股吧)發錢是比較好的補助,這當中有一個認識問題,我們得認清楚中國現在的經濟低迷最重要的問題在哪里,抓手在哪里。給企業去救助,相當于說企業還有訂單,所以他有臨時的困難我去救助他一下。但是現在企業就沒有訂單,這種救助是無意義的,你只能是讓消費起來,訂單拉起來再去救企業才是有意義的。
給老百姓發錢,既解決了他生活困難問題,又解決了刺激消費的問題,這樣整個經濟就有一個源頭活水來了,整個經濟就運轉起來了。
鳳凰網財經:是,之前深圳搞經營貸款,好多錢是被企業套出來炒房子了。
姚洋:對呀,這個是沒意義的,如果他拿著錢去炒房子,這又增加貧富不均,這是明顯的。因為房價在漲,等于是變相的收入再分配。所謂精準的救助,最后的結果就是造成更大的貧富不均。
我們得轉變這個觀念,你要發錢就普遍的發,不會有扭曲,但是我們現在很多政府官員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他覺得給老百姓錢這不是養懶人嗎,我給企業錢讓企業去生產,我就不養懶人了,他沒想到企業根本沒有訂單,不會去生產,他生產什么,他生產越多越虧,所以他拿了錢趕緊去炒房去。
鳳凰網財經:現在政策都在助力中小企業復蘇,包括央行也有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和定向降準。但是這個錢怎么能真正定向進入中小企業,現實中似乎并不理想。有沒有一些解決辦法,能夠保證央行的信貸是可以進入到中小企業的?
姚洋:我覺得在目前停工、停產的情況下,是有難度的,這個辦法在平時是有用的,我們過去的經濟下行,你發現消費還是在漲的,消費從來沒有負增長過,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消費從來沒負增長過,這次是頭一遭,這是一個新的現象,你用老辦法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現在比如說央行定向降準,給中小銀行降準了,中小銀行拿到錢去給中小企業貸款,中小企業說我要這個錢干什么,我現在沒訂單,你讓我去生產,你讓我去給工人發工資,我這不是平白無故又增加我的負擔嗎。
鳳凰網財經:債務反而越來越大了。
姚洋:對,他又沒生產,這個思路是有問題的,包括財政現在也認為可以發力去搞新基建。基建對大企業是有用的,水泥廠、鋼廠是沒問題的,但是要讓它傳導到中小企業,沒有半年、一年根本達不到中小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個救急的問題。我們都明白就業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還有600萬高校畢業生,都面臨找工作的問題,這個形勢是非常嚴峻的。
我們老是把就業和經濟增長割裂開來,好像沒有經濟增長也可以給大家找到就業,但這是不可能的。在短期內沒有技術進步,資本投入又不能增加,就業怎么匹配上,誰跟就業匹配?只能說經濟增長了,才需要更多的就業。
我們目前的部分政策思路是有些問題的,還是老的辦法,不能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新出現的問題就是消費不足,失業數量巨大。你要找到這個問題的源頭,問題的源頭就是缺訂單,趕緊把這個訂單做起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