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檢測設備,是目前國內相對薄弱但未來存在上升空間的環節
出品 | 每日財報
作者 | 劉雨辰
自國際貿易環境發生本質轉變以來,西方國家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全產業鏈進行全面封鎖,企圖遏制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像極了上世紀80年代崛起的日本。在當下的時點,國內各方對于中美硬脫鉤尚存在爭議,但在關鍵領域內實現國產替代已經成為一個共識,特別是以半導體和芯片為代表的尖端科技,在之前的文章中《每日財報》已經對于半導體全產業鏈的情況進行了介紹。
今天我們重點來向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細分領域——半導體檢測設備,這也是目前國內相對薄弱但未來存在上升空間的環節。
廣義上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分為前道量測(半導體量測設備) 和后道測試(半導體測試設備)。前道量檢測主要用于晶圓加工環節,目的是檢查每一步制造工藝后晶圓產品的加工參數是否達到設計的要求或者存在影響良率的缺陷,屬于物理性的檢測;半導體后道測試設備主要是用在晶圓加工之后、封裝測試環節內,目的是檢查芯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屬于電性能的檢測。
行業的整體格局
半導體檢測設備采購需求直接取決于下游半導體廠商的資本開支,而半導體廠商的資本開支直接依賴下游終端需求,產業鏈上下游休戚與共。
從縱向的歷史角度來看,存儲器是驅動 2017-2019 年半導體檢測設備行業資本開支的主要動力。在這期間,DRAM和NAND芯片供不應求,出現大幅漲價的情況,刺激了存儲器廠商的資本開支,產能投放集中在 2017-2019年,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制造廠,其每年的資本開支力度是行業的風向標。2019年,臺積電資本性開支投入1072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9%。
《每日財報》注意到,目前終端需求構成里,大部分行業進入平緩增長階段,隨著部分新增存儲器產能的投放,DRAM 和 NAND價格回落到 2016年的水平,可以說之前的驅動力已經消耗殆盡。打破行業增長邊界的增長點依賴于新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帶動下游產品結構升級對芯片制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增長點包括5G及其應用場景、新能源汽車帶動的電子化趨勢、可穿戴設備等。
據SEMI的統計數據,目前全球半導體檢測類設備市場規模超800億,其中前道量測設備市場規模406億元左右,后道測試設備399億元左右。隨著5G及其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大存儲器廠商加大對3D NAND堆疊技術的投入,繼續引領資本開支增長。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半導體檢測設備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在前道檢測設備領域中,科磊、應用材料、日立合計占據了76%的市場。后道測試主要分為測試機、探針臺、分選機三大組成部分。
后道測試機頭部企業主要是泰瑞達和愛德萬,二者市占率分別約為50%和40%;中高端芯片測試機幾乎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華峰測控和長川科技(300604,股吧)在部分細分領域也有所突破,北京冠中集創深耕CIS芯片測試機,開始向Memory領域滲透。后道探針臺主要是東京電子、東京精密,二者市占率合計超過 80%;國內企業中長川科技處于研發階段,深圳矽電處于測試階段。
后道分選機主要是愛德萬、科休&愛普生等,合計市占率合計約 60%,國內參與的企業主要有長川科技等。
臺積電測試設備的供應商主要來自于國外龍頭企業,國內供應商比例較低。隨著先進制程的線寬越來越細,避免光刻膠產生晶圓報廢事件再次發生給公司帶來利潤損失,臺積電專門成立了200人規模的品質管理檢測單位,在臺積電2020 年二季度實現全球首條量產5nm制程的目標推動下,預計未來對測試設備的需求將會有所增加。能否進入以臺積電為代表的國際主流晶圓廠供應商體系決定了國產半導體檢測設備長期空間。
從盈利水平來看,半導體檢測設備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較高,無論是海外的巨頭還是國產龍頭,毛利率基本穩定在60%左右,華峰測控的毛利率甚至高達80%,精測電子(300567,股吧)2019年的毛利率為47.32%,但主要反映了面板設備的毛利率,未體現半導體業務的毛利水平,不具備參考價值。
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和機會
半導體檢測設備的進入門檻較高,強者越強的馬太效應突出。半導體檢測設備的門檻體現在技術門檻、人才壁壘、客戶資源壁壘、資金壁壘和產業協同壁壘。
從國內的發展情況來看,近幾年半導體設備整體的國產化率不升反降,目前維持在10%左右,較2013年有所下滑,而且國內企業目前的訂單主要集中在后道量測領域。華峰測控、長川科技、精測電子目前的客戶群主要為中芯國際、士蘭微(600460,股吧)、華虹半導體、 長電科技(600584,股吧)、通富微電(002156,股吧)、華天科技(002185,股吧)、華潤微電子、日月光、長江存儲等國內企業,并沒有進入國際頂尖半導體企業的供貨商名單。
進入2020年,半導體前道量測設備國產化有零星出貨,國產半導體量測設備主要參與者為精測電子和上海睿勵。
精測電子在半導體檢測設備領域布局最為完整。國內目前實現半導體檢測設備產業化的公司主要有精測電子、長川科技、華峰測控和上海睿勵。但從業務布局來看,精測電子是國內唯一同時布局前道量測設備和后道測試設備的企業,目前在已上市的前道量測設備公司里邊,精測電子也是唯一一家。
據了解,精測電子在半導體測試領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與韓國IT&T合資設立的武漢精鴻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主要聚焦自動檢測設備(ATE)領域(主要產品是存儲芯片測試設備),如今已實現小批量的訂單;另外,公司于2019年7月31日與WINTEST簽訂《資本合作合同書》,將通過認購 WINTEST株式會社定向增發新股的形式向其增資,增資完成后,公司將持有WINTEST60.53%的股份,該投資事宜已進入中日雙方主管部門的審批階段。時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同時,上海精測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主要聚焦半導體前道檢測設備領域,以橢圓偏振技術為核心開發了適用于半導體工業級應用的膜厚測量以及光學關鍵尺寸測量系統。
2019年12月,精測電子中標長江存儲5臺高溫老化測試機,執行主體是武漢精鴻,2020年1月,上海精測中標長江存儲3臺集成式膜厚光學關鍵尺寸量測儀,電子顯微鏡產品正在研發階段,2020年3月,Wintest LCD 驅動芯片檢測設備獲臺灣客戶訂單。
華峰測控在模擬及混合信號類集成電路自動化測試系統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在 V/I源、精密電壓電流測量、寬禁帶半導體測試和智能功率模塊測試四個方面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
長川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測試機和分選機供應商,公司核心股東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長川科技在模擬測試機 領域市場份額低于華峰測控。公司面臨跟華峰測控同樣的問題,下游市場空間較小。
半導體檢測設備雖然只是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環節,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國內的產業整體發展而言,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受制于人都會受到打擊,未來國產替代的邏輯會長時間存在,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聲明: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往期推薦
江西銀行股價閃崩背后的故事
呼之欲出的央行數字貨幣
蘇寧易購“加減乘除”法則
聯系我們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聯系電話: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