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月份失業率飆升,創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值。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文 | 李厚何
就在兩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自信滿滿地再次將“我為美國創造了低失業率”,當作在11月3日投票的本屆總統大選中自己謀求連選連任最大的籌碼之一。
當時的失業率數據也的確支持他這樣做:美國勞工部2月份數據顯示,當時的失業率是創歷史新低的3.5%,不僅如此,該月也是美國連續第113個月就業率增長和失業率下降,當時甚至反對派都不得不承認,就業率和股價是特朗普4年任期的兩大亮點。
但僅僅3個月后,美國就業率就繼多次“熔斷”的美股股指后,創下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斷崖式下跌”奇景。
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4月份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高達14.7%,創下自1948年建立現行紀錄標準以來的歷史新高(非正式紀錄顯示,1933年美國失業率可能達到25%)。
數據顯示,過去7周內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總人數達3350萬,其中僅4月就喪失了2050萬個工作崗位。
勞工局認為,新冠疫情以及為應對疫情而不得不采取的各種限制性措施,是導致失業率飆升的根本原因。休閑及餐飲業是此次就業崗位流失的重災區(減少就業崗位770萬個,其中餐飲業550萬,住宿酒店業83.9萬,娛樂休閑業130萬),其次是零售業(210萬)和建筑業(97.5萬)。
實際情況可能比數據更糟:美聯社援引一些專家的分析指出,勞工部統計口徑將“沒有找工作意愿者”剔除在外,很多已經倒閉、但4月份仍在發薪的企業,其員工被算作“就業”而非“失業”,數以百萬被以“無薪放假”名義實際裁掉的員工未被列為失業者……
更重要的是,統計截至4月12日,而事實上,在那天之后不論經濟或就業都每況愈下。
當特朗普團隊自此次大選競選周期開啟后,駕輕就熟地祭起“相信我,我會繼續給美國帶回就業機會”這個4年前曾將他一舉送入白宮的法寶時,他絕不會想到,會有演砸的一天——事實上,特朗普的團隊在年初還把失業率這個敏感的問題,當作特朗普在密歇根、威斯康辛、佛羅里達等“搖擺州”競選廣告投放的“主打點”。
熱衷數據統計的美國人,包括特朗普自己,不會不知道,失業率對總統大選意味著什么:1932年的高失業率讓謀求連任的胡佛輸給了小羅斯福,1992年的克林頓、2008年的奧巴馬則都是利用時任總統或執政黨在大選年的高失業率,為自己爭取到勝選的機會。在前任奧巴馬本已很低的失業率基礎上再創新低,更是特朗普和共和黨一直掛在嘴邊的業績。
可此時此刻,業績突然“秒變”污點,特朗普和共和黨該怎么辦?
▲資料視頻。特朗普稱將叫停移民入美:為保障美國公民就業。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特朗普有哪些牌
特朗普似乎仍然信心十足,他在5月8日對福克斯新聞稱“相信我,我會把就業機會帶回來”,“甚至民主黨人都不會因為這一數據而責怪我”。
但更讓人相信的,或許是他的“甩鍋能力”——這也是他手中的“牌”。
如共和黨戰略分析家麥登所言,將失業率上升歸咎于前所未有的疫情,而非自己的執政不力,是特朗普的慣有策略。
但即便麥登也承認,這樣做“需要向選民提供一份詳細的恢復就業路線圖,并確保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協調一致”,這在大選年實難做到。
更多人則指出,特朗普自疫情開始以來雷語連連,且動輒和各州、公共衛生專家“頂牛”,想讓更多人相信他,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特朗普還有一張“牌”叫“重啟”。既然失業率突然高漲可以歸因于疫情,那重啟自然能模糊很多社會問題。正因如此,特朗普才不顧一切地為重啟快馬加鞭,不惜甘冒二次疫情擴散的風險。
目前重啟已在美國各地步調不一地拉開序幕,“不重啟經濟會遭殃”也成為方方面面的共識,但“為重啟能付出怎樣的代價”卻是莫衷一是的問題。
上周在新增確診和死亡數明顯下降基礎上,“重啟第一”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但本周重新反彈的數據,卻讓更多人開始懷疑,重啟的步伐是否有點快得過頭。
不管怎么說,就算特朗普繼續嘴犟不認,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失業數據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李厚何(專欄作者)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新京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