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一年一度茅臺(600519)酒生產的黃金輪次期,一粒粒紅高粱正經歷蒸煮、攤晾、翻造等茅臺酒釀造工序,完成一粒紅糧到一瓶佳釀的神奇演變。
與此同時,在仁懷市的各山野中,又到一年春耕農忙時,一粒粒紅高粱種子正生根、發芽,吐綠……它們將歷經時光沉淀,逐步從青澀走向成熟。
茅臺酒的源,就在這一棵棵青嫩的高粱秧苗身上。它們一頭系著茅臺酒原料品質,一頭連著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2020年,茅臺集團出資2.81億元,支持仁懷市建設高標準有機高粱種植示范基地,以此打造高標準的“茅臺酒第一車間”,助推仁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又是一年春草綠,近日,記者走進各示范基地建設現場,農民朋友們搶抓有利時節,全力投入生產,廣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和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正徐徐展開。
一、不誤農時 手繪大地
走進仁懷市茅壩鎮安良村村口,記者遠遠看到,一道道新夯的土埂縱橫交錯,一片片新耕的農田開闊平坦,“建好第一車間,種好有機高粱”幾個大字在青山綠樹掩映下格外醒目。村民朱星芬家院壩外的堡坎上,拉著長長的標語——“感恩茅臺,聚力奮進,大戰九十天,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這里的“建設任務”,正是仁懷市30萬畝高標準有機高粱基地首批規劃示范點建設,這同時也是2019年12月茅臺集體動工的12個重點工程之一——建設高標準有機高粱種植示范基地4個。工程涉及茅壩、五馬和長崗3個鄉鎮11個村,總面積4.3萬畝,種植面積2.16萬畝。概算總投資6.1億元,畝均投入2.8萬元。其中,茅臺集團出資2.81億元,負責土地綜合治理、農田水利、電力建設、倉儲一體化、病蟲害防控設備安裝、農業機械配套、耕地地力修復、有機地塊保護和氣象監測建設等9項建設工程。
土地綜合整治,是此次高標準有機高粱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即通過平整土地、清理棄石,把零星、分散的土地整合在一起,同步實施機耕道、灌溉與排水設施等工程,把中低產田改造成渠、溝、路、林、田、機電井相配套的高標準農田。
茅壩鎮安良村支書唐星剛介紹,以前村里的土地到處都是“臥牛石”,一畝地里能有效耕種的面積不到六成,經過整治后,撂荒多年的土地又得到了重新利用,全村耕地面積增加了200多畝。
為不誤農時,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村民們帶起自家叔伯兄弟,組建起“施工隊”,紛紛投身到砌石坎、修水渠的工程建設中來;厣鲜┕と藬底疃鄷r達1500人,有近200臺機械同時作業。啞塘組的唐星強高興地說:“盼了好久才盼到項目落地,建基地是自家的事,自家的事自家干,我們肯定要積極參與!”雖不是專業出身,但唐星強說,他們砌的堡坎質量,那是絕對一流。
在五馬鎮紅軍示范點,記者也了解到,由于基地建設啟動時間晚,為不耽誤高粱種植,五馬鎮在土地丈量時采用了科技手段,短短兩周時間內,通過衛星3D航拍圖和正像攝影圖,就完成了對所有農戶土地的丈量和有效耕地面積測算。通過科學測量和實地核實,不僅為大家劃清了‘地界’,保障了農戶利益,也為搶抓基地建設進度節省了寶貴時間。
截止目前,茅坡、堰頭、紅軍和安良4個有機高粱高標準種植示范點的土地治理工程均已全部完工,各示范點正搶抓時節進行高粱大田移栽。
土地綜合治理后,未來三年,基地將全力培肥,遵循高粱種植周期,實行“高粱+豆類+綠肥”等多種“輪間(混)套作”模式,維持田間生態平衡、保持地力。在有機地塊固化保護工作上,茅臺集團還將投入資金,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各基地地塊進行規劃編制調查,開展地籍建檔立卡、標識確認并納入信息化系統統一管理,以此保障好高粱生產。
如今,站在位于安良村正中央的觀測點上,環顧整個村子,路相通,渠相連,埂成行,地成片……農民朋友們忙碌耕種,以鋤為筆,以地為布,描繪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暮春圖景。
春風朝夕起,吹綠日日深。陋地薄田變良田熟土,昔日荒地又煥發生機!敖衲暾甯吡活A計要破240萬斤! 安良村支書唐星剛對今年村里的高粱收成信心滿滿。
二、一路向陽 花開有時
河水潺潺、楊柳依依,魚孔村坐落在“詩畫水鄉”五馬鎮的一塊坪壩上。這里土壤肥沃、雨水充足,五馬河蜿蜒而過,五馬鎮紅軍有機高粱高標準種植示范基地的育苗溫室大棚正坐落于此。
在占地約三千平的大棚內,一張張苗床生機勃勃、綠意盎然,一株株高粱幼苗靜靜佇立在漂盤上,緩慢吸收著水箱和土壤里的營養,茁壯成長。幾名務工農戶正忙著將浸泡在水池上的漂盤移到旁邊空地上,據他們介紹,這是給幼苗“脫水晾曬”,為幾天后移栽作準備。
這些高粱幼苗正是茅臺酒釀造用的“紅纓子”種培育而成,種子全部由茅臺集團按每畝500克的標準免費發放到農戶。幼苗移栽后,將供應魚孔村共250畝地有機高粱種植,預計實現畝產800斤高粱,達到92萬元總產值。
“溫室大棚采用漂浮育苗,有別于傳統種植方式,不僅能夠抵御干旱、高溫、寒潮等自然災害,減少病蟲害損失,讓高粱幼苗存活率更高,營養吸收更充分,成熟后顆粒更飽滿,還能減少人工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蔽羼R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王龍波向記者介紹。
建設育苗溫室大棚,作為廠市共建的示范基地重要工程之一,是實行統一育苗供苗,確保茅臺酒原料供應品質的重要途徑。在廠市雙方大力推動下,大棚如雨后春筍般在各示范點拔地而起。
據了解,2020年將在土地整治區域內實行100%的育苗移栽,其中大棚漂浮育苗移栽面積占60%。
除確保大田全苗移栽外,實現從育苗到收儲的一體標準化生產,也是保障茅臺酒原料供應品質的必要途徑,是高粱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魚孔村坪上組村民陳仕強,種了十多年高粱,每年都要種十多畝,他說,過去完全“靠天吃飯”,一旦遇上干旱或是水澇,當年的收成就得大打折扣。如今,基地建成后,旱能灌、澇能排、機能耕,再也不用擔心洪澇、干旱、收割運送等問題,徹底解決了后顧之憂。也正是因為看好規范化、標準化種植帶來的保障和便利,陳仕強今年主動拿出自家最平整的4畝土地,作為育苗大棚用地,全力支持基地標準化建設。
高粱移栽后,茅臺集團將統一采購有機肥、生物制劑、太陽能(000591,股吧)殺蟲燈等生產物資,免費供基地使用。在田間管理上,茅臺集團還將建立專業科研團隊,加大原料科研力量,在除草追肥、病蟲防治、收割貯存等方面,為高粱生產提供更專業的技術指導,通過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模式,打造名副其實的“茅臺酒第一車間”。
下一步,基地將因地制宜推廣使用適合高粱生產相關的小型農業機械設備,推動基地實現生產、收割、精選全程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水平。
春種秋收,從育苗到移栽,從澆灌到收割,從晾曬到倉儲,一粒紅高粱種子,不知要經歷怎樣的用心培育與精心呵護,才能成為釀造茅臺酒的原料入庫。
好在一路向陽,花開總有時。待到重陽下沙,一粒粒堅實、飽滿、均勻的紅高粱,終不負這萬般艱辛,不負這大好春光。
三、鄉村振興 未來可期
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改善耕地條件,增加耕地面積;通過基地主干道建設和山塘補漏、水窖建設、鋪設管網等水利建設,實現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通過收儲一體化建設,能充分利用閑置場所,新建收儲收購站點,切實解決農戶“存糧難、交糧難”的問題;高標準有機高粱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給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土地從“小塊”歸并為“大塊”,散戶種植變為集體經營,農戶以土地入股集體經濟合作社或租借給農業公司,不僅能享受每畝數百元的保底收入和利潤分紅,還能通過在公司和合作社務工拿到“工資”。
2019年,茅壩鎮安良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覆蓋土地僅占13%,為了支持基地建設,村民們自發組織到村委會“按手印”,簽訂承諾書,參與到合作社中來。截止目前,合作社土地覆蓋率達到了100%。
農戶手中的“高粱桿”成了“搖錢樹”,“農民”也搖身一變成為“社員”。
僅茅壩鎮安良村示范點,高粱產業基地項目總面積就達13683畝,覆蓋安良村9個村民組,建成后可新增糧食產能457噸,預計年產值達1200萬元,可帶動全村562戶、2131人增收致富。
有著多年高粱種植經驗的長崗鎮茅坡村,亦在2019年通過 “村社合一、能人治理”,實現集體經濟價值40余萬元。
2020年,茅坡村壟川田合作社和股份經濟合作社共計拿到5760畝高粱種植訂單,高粱種植大戶張攀池自愿將12畝土地全部租給合作社,他告訴記者:“每畝保底收入有600元,按股分紅243元,加上在合作社務工收入3600元/月,整體收入將達到4萬元左右,可比以前“自己種”劃算多咯!主要是旱澇保收!”
可喜的是,2019年5月,茅臺集團物資供應中心黨支部攜手茅坡村村委啟動支部“手挽手”活動,將黨建陣地向有機高粱基地一線前移,形成“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協調發展”聯動機制,為該村打造高標準示范基地注入了強勁動力。
“土地整治完成了,倉儲中心正在建,訂單種植,保底收購,技術支持,還要免費發放農用物資,”說起高粱產業給村子帶來的改變,茅坡村支書楊智春不由感慨,“政府和茅臺給農民的政策好!以前村子是‘空殼村’,沒有實體產業,大家都一窮二白。通過種高粱,我們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今年村集體經濟實現100萬元,肯定不成問題!
茅坡村實現從“空殼村”向“實體村”的華麗轉變,只是仁懷高粱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們相信,在茅臺集團和仁懷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隨著30萬畝高標準有機高粱種植示范基地陸續建成,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茅坡村、安良村涌現出來。這一根根“高粱桿子”將會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造福更多仁懷百姓,讓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