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除了重大項目和重大投資,還應出臺政策扶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
作者: 周芳
5月19日上午,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公司的新興市場中國總部暨創新中心成立儀式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舉行。這是2020年首個在武漢設立獨立法人實體公司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賀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按下暫停鍵76天,招商引資等經濟活動也隨之停擺。但自4月8日“解封”以來,包括霍尼韋爾、沃爾瑪、阿里巴巴、復星國際、華為、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中國交建(601800,股吧)在內的眾多知名企業仍然對武漢表現出濃厚的投資興趣,并用真金白銀支持武漢經濟復蘇。
“我們堅持相信,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可以很快戰勝疫情。今天的情況,證明了我們是正確的,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武漢發展的信心。”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當天在成立儀式上表示。
專家認為,武漢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性轉折下行的風險正在降低,但必須正視的是,武漢這次面臨的困難不一般,要想恢復經濟,需要依靠多方力量的支持。
武漢是霍尼韋爾最好的選擇
李克強表示,霍尼韋爾公司重視中國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同中方長期保持良好合作,實現了共同發展。期待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項目研發和生產更多智能化安全化、更加貼近大眾消費需求的高品質產品,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生活改善和社會發展進步。
李克強指出,面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變,歡迎外國企業擴大對華投資與合作的承諾不會變,將繼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歡迎世界各國企業抓住中國擴大開放帶來的機遇,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去年底,當得知霍尼韋爾要在中國新一線城市選址設立新興市場中國總部后,全國數十個城市向其拋去繡球。
在經過客觀嚴謹的調研和比較后,今年1月20日,霍尼韋爾最終確定將新興市場中國總部選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下稱“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雙方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
然而僅僅3天后,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武漢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當時誰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張宇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時美國總部確實有所動搖,有總部高層認為“武漢成了疫情暴風中心,不如選擇別的城市”。
但張宇峰堅信,武漢是霍尼韋爾最好的選擇。“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研基地,可以更好地輻射廣闊的中國中西部市場并滿足其市場需求。”
隨后的時間,武漢全力抗疫,也沒有忘記為復工復產做前期準備。為了霍尼韋爾項目不受“封城”影響,東湖高新區招商及政務服務部門迅速跟進,幫助企業完成公司網上注冊、工商辦理、銀行開戶等手續。
3月21日,霍尼韋爾為新興市場中國總部專門成立的獨立法人運行實體——霍盛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東湖高新區獲批成立。
“很高興,霍尼韋爾能成為疫情之后第一家在武漢設立全資子公司的世界500強企業。”5月19日,霍尼韋爾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Shane Tedjarati)通過遠程視頻參加了這一揭牌儀式。
中國是霍尼韋爾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
沈達理表示,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和堅強的人民,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新冠疫情后體現尤為明顯。
張宇峰說,經過此次疫情,武漢特別是光谷展示出在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產業能力及應用市場優勢,發展“芯屏端網”的武漢在新材料領域也已布局產業鏈,“我們相信落戶武漢是正確且具有前瞻性的選擇”。
東湖高新區投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12月31日,東湖高新區全部市場主體達13萬戶,其中1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近百家世界500強企業。
高效的云招商模式將成常態
事實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武漢短期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沖擊。2020年一季度,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5%。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81.6%。
為了盡快追回失去的76天,武漢在4月8日城市“解封”的當天,就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招商活動。
在這場招商活動上,以屏對屏、線連線的方式,海爾集團張瑞敏、阿里巴巴張勇、沃爾瑪中國陳文淵、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王曉初、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芮曉武、泰康保險集團陳東升、復星國際郭廣昌等企業家“云助力”武漢經濟復蘇。
這場“云招商”活動為武漢帶來了69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2451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5個,服務業項目44個,主要涉及智能制造、大數據、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創新金融、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及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
僅僅一個月后,武漢又將“云招商”瞄準央企。5月15日,武漢市舉辦“云招商”央企專場活動,中信集團、航天科工、中航工業、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國家電力、三峽集團等50多家大型央企負責人組成的“央企軍團”參會,占全國央企一半以上。
“云招商”央企專場活動現場,21位央企總部負責人現場演講或視頻連線隔空助力,并帶來37個重量級項目,簽約總金額超過1800億元,其中超百億的項目有6個,為武漢疫后重振注入強大“戰力”。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對第一財經表示,云招商看似是武漢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應對方式,但這一創新招商手段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空間成本,提高了商業運作的效率,未來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招商模式。
專家呼吁支持武漢重振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武漢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性轉折下行的風險正在降低。
5月19日,湖北省統計局發布了部分4月經濟運行數據,多項指標顯示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經濟正在堅實地復蘇。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4%,相較一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5.8%大幅收窄;此外貿易數據也表現搶眼,4月的進出口總額為人民幣318.7億元,同比增速達11.2%。
不過,武漢經濟仍是大病初愈階段。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近日在湖北經濟發展云端研討會上支招武漢疫后發展時表示,武漢這次面臨的困難不一般,靠武漢自身,短期內回不去,必須依賴外界支持。建議在舉國體制下,從政策支持、失業保障金、對口支援等方面,提升對武漢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恢復和重振。
德勤武漢辦公室主管合伙人范宏彬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武漢經濟恢復需要有外力的推動,爭取國家級重點項目和政策在武漢落地,通過大型項目和優惠政策進一步吸引資金和專業人才,從而使市場機能得以恢復并自我發展。
武漢大學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認為,政府除了要關照重大項目和重大投資外,還應及時出臺更多結構性政策,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中小微企業恢復運轉,能夠給本地務工人員提供工作機會,武漢整體經濟才能更快復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