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工業大數據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實際發展情況展開調研,就工業數據共享、應用和安全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措施。這是繼“新基建”重要領域明確后,決策層發出的又一推動舉措。
工信部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2025年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隨著產業落地,2025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
如此龐大的市場,工業數據重要性不斷凸顯,但一直面臨著采集匯聚安全等較多痛點。尤其在安全防護方面,有數據顯示我國34%的聯網工業設備存在高危漏洞,僅2019年上半年嗅探事件就高達5151起。
在工業互聯網復雜環境下,基于IP網絡建設的通信網絡難以保障工業數據安全。在國家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開辟一條具有自主特色的創新道路,多措并舉地建立創新和強化工業數據安全防護,正是當前需要迫切思考的問題。
基于視聯網技術的工業互聯網的理念是利用視聯網技術這項完全自主研發的創新視頻通信技術,構建起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承載網絡。具備結構性安全的視聯網技術以國產密碼技術加固安全性能,結合可信計算技術,可構建起一套具備主動免疫防護能力的新型自主可控基礎網絡。
這一基礎網絡可協助國家工業互聯網體系相關單位的多級網絡互連,賦能工業互聯網超高清視頻會議、遠程培訓,工作監管等視頻業務需求和大規模、跨域、跨系統、跨設備的數據互通共享需求。從而解決現有傳統工業信息化場景中存在的信息通訊繁瑣不靈活、網絡品質差和信息無安全傳輸環境、跨域大規模組網傳輸無法實現等問題。
實時安全工業互聯網的基石
工業互聯網構建的復雜網絡環境連接起所有生產領域,對底層的安全和實時性的高要求不言自明,否則工業指令、數據、定位等重要信息可能隨時受到攻擊,關鍵信息資源也無法實時傳輸調度,甚至帶來重大損失。
以視聯網技術為基礎承載的工業互聯網,在基因上具備安全性能;視聯網的架構也保障了未來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傳輸高清視頻的實時性。2019年,視聯網技術通過國密局的協助,從協議層植入密碼應用,在“基因”中保障設備、數據、網絡的安全,在通訊、密碼行業均為首創,由此具備抗摧毀、防篡改、防泄密等結構性安全特征,滿足等保2.0及密評三級的要求。視聯網協議與可信計算深度融合,進一步形成基于視聯網技術的“可信網絡連接”,保障全網所有網絡連接的安全性。
在整體采用密碼協議和可信機制基礎上,視聯網提供了一種全面自主可控的新型基礎網絡,其基于支持可信度量技術視聯網設備構建的可信計算環境、基于視聯網協議融合可信連接技術搭建的可信通信網絡、基于支持可信的視聯網邊界設備的筑造的可信網絡邊界、基于策略下發和日志上報運行的可信安全管理中心共同構成了其符合等級保護2.0“一個中心、三重防御”的技術要求,能夠為用戶提供大規模、實時、安全的網絡傳輸能力。
視聯工業互聯網構筑安全屏障
基于視聯網技術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在保障信息實時性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支持靈活擴展和融合通信,并建立起自身的安全屏障,從協議層面做好安全防范。
作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的會員單位,視聯動力的視聯網技術與產品符合信創領域的國家要求,實現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視聯網依托于自主創新的V2V協議結合國密算法加密,網絡建設符合密評GM/T 0054及等保2.0相關標準要求,保障網絡高效穩定和高度安全。
目前視聯網利用已覆蓋全國31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通信網絡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承載網絡,結合工業互聯網對網絡低時延、高帶寬、廣覆蓋、高質量的建設要求,支撐各工業互聯網平臺、節點信息互通。
在“新基建”勃發之時,視聯網構建的超大型安全視頻融合通信網絡可為5G解決固網中的傳輸瓶頸,提供強有力的補充,也能夠為工業互聯網建設構筑底層安全防線,以視聯網構建的底層基礎設施可通過國密算法和可信機制確保安全,構筑網絡安全防線,快速實現全國工業互聯網通信覆蓋,實現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企業、工業設備互聯,提升工業互聯網整體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打造支持萬物互聯、信息匯聚、優化調度、異地協同、遠程服務的全國性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