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大的價值是,證明這一疫苗值得繼續研發下去,進入后續的2-3期臨床試驗,以全面檢驗其是否安全、是否有保護效果,以及最終是否能對人使用。
據報道,5月22日,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刊登了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陳薇院士和江蘇省疾控中心朱鳳才教授團隊的新冠疫苗人體試驗臨床數據結果,1期臨床108名志愿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這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
最新研究表明,這是第一種進入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夠在人體內產生抗SARS-CoV-2的免疫應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進行的開放標簽試驗顯示,疫苗在28天后顯示出了有希望的結果,最終結果將在6個月內進行評估。接下來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確定它引起的免疫反應,是否能有效地預防SARS-CoV-2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肆虐人類5個多月,波及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5月23日7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5205900例,累計死亡337572人。只有科學武器才能讓人們抗御病魔,而且能把重危病人從病魔手中奪回。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公眾,無不期盼早日研發出治療和戰勝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陳薇院士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取得新的進展,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當然,應當冷靜看到,此次疫苗產生的效果只是初步的,是單劑量的新型5型腺病毒載體COVID-19(Ad5-nCoV)疫苗可在14天之內產生病毒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后者可能對新冠病毒SARS-CoV-2起到抑制和攻擊作用,從而有可能讓人免予SARS-CoV-2的感染而患上新冠肺炎。
因此,這個初步結果并不意味著Ad5-nCoV疫苗已經能夠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讓人免于病毒的攻擊和侵害,而是指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初步的免疫反應。而它最大的價值是,證明這一疫苗值得繼續研發下去,進入后續的2-3期臨床試驗,以全面檢驗其是否安全、是否有保護效果,以及最終是否能對人使用。
目前,全球有超過100種候選COVID-19疫苗正在開發中。中國的Ad5-nCoV疫苗只是其中的一種,現在拔得頭籌,有了人體1期臨床試驗的良好結果,可以說距離新冠疫苗研發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全球疫苗的研發中,其他國家也在研發和試驗一些有優勢的新穎疫苗,如核糖核酸(RNA)疫苗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疫苗。在研發RNA和DNA疫苗方面,美國有幾個公司走在前列,如美國莫德納公司與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合作研發的mRNA-1273疫苗,以及美國伊諾維奧制藥公司的INO-4800DNA新冠病毒疫苗也都在進行1期臨床試驗。這類疫苗的最大優勢是速度快,但由于是一類新疫苗,安全性尚待檢驗。
疫情還未過去,當此之時誰能先突破并研發出疫苗,也就為人類戰勝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學利器,立下了頭功。中國在疫苗研發上有了一點突破,既是一種成果,也要看到爾后還需要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如此,疫苗就能盡早地投入使用。
人類是一個共同體,尤其是在面對疫病、災害方面,只要有一個地區還存在疫情,所有人都不會是安全的。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首先研發出疫苗的國家也會讓疫苗在全球共享。而且,在5月18日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中國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做出中國貢獻。
中國的承諾既是一種責任和全局意識,同時也對世界是一種示范。這種共享也會為未來人類戰勝其他更為嚴重的疾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等提供示范和先例。
總而言之,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嚴重疫情和自然災害時,沒有誰,也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是一個孤島。也正因如此,陳薇院士的最新疫苗研究成果,頗具意義,當然,要想新冠疫苗真正有效投入使用,還需中國和全球科學家付出更多努力。
□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何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