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影響已開始逐步顯現。據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預測,今年將有1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出現負增長。
一般來說,重大災難對人均收入的影響會有復雜的傳導機制,首先影響的是需求,然后是各行業生產總值和就業,再后面才是收入?梢,病毒影響縱深巨大,正以一種未曾想過的方式擾亂著地球。
美國:
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增長下滑了4.8%,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增速下滑了7.6%,同時也出現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收縮。預計二季度美國失業率將升至15%,經濟將下滑30%以上。為了應對疫情,美國甚至動用了總規模超過GDP10%的經濟刺激計劃。但在這些數字背后,我們不得不考慮幾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1、假如美國的疫情控制不好,沖擊這對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高達81%的美國來說必然是超預期的。那么這會動搖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嗎?如果會,我們是否可以抓住契機做點什么,比如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2、災難之下,人們會潛意識下更團結,很可能會使得美國部分民眾逐漸接受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加劇單邊主義、逆全球化和經濟放緩趨勢的風險,這些對我們又有多大影響呢?
歐洲:
歐元區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去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增速分別僅為1.4%和1.2%,再加上疫情沖擊,雪上加霜。據統計2020年一季度歐盟和歐元區經濟環比分別萎縮3.5%和3.8%,創1995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低,其中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經濟環比分別萎縮5.8%、4.7%和5.2%。
日本:
日本是全球較早就實行負利率的國家之一,也是飽受通縮之苦。受疫情影響,日本3月全國核心CPI年率同比僅上漲0.4%。但是日本當下面對的問題可能還不止這些:
1、疫情導致的經濟萎縮,是否會加劇通縮,減少年輕勞動力人口?對日本人口老齡化趨勢是否有影響?
2、東京奧運會的延期造成的大量的投入、旅游收入和稅收流失,又該如何處理?
關于經濟復蘇的一些思考
其實美國由于疫情影響而放水的措施,是有歷史原因的。據公開資料,美國在應對1918年流感時,也用的是一整套激進的反經濟危機措施,而據紐約聯儲的資料記載,“那些盡早采取防疫措施的地區,經濟活動在疫情過后反而會更加活躍”。這或許也是美國還沒等疫情控制住就急著復工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據華創研報研究顯示,14世紀以來的15個主要大流行。ㄋ劳鋈藬党^10萬)病的宏觀影響可持續40年之久,它會導致實際利率大幅下降。實際利率的下滑,將給各國的經濟刺激和復蘇,以及企業的融資和重生帶來良好的宏觀環境,這或許也“助攻”本來就深陷增速下滑的全球經濟,不過,我們會因為疫情而“因禍得!眴幔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小白愛問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