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科技領域成果斐然:嫦娥四號翩然落月,長征五號火箭一飛沖天,“雪龍2”號勇闖南極……數字經濟、新基建、5G通信技術、產業物聯網等詞匯高頻高調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也為正在召開的2020年全國兩會增添了亮麗的科技色彩。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始終是國家與企業代表們關注的焦點。2020年開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馬化騰、雷軍、張近東等多位互聯網企業家代表紛紛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在兩會上就科技發展提出自己的新思路。
科技大咖聚焦:技術創新與數據共享
隨著國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以及多年來人工智能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從去年的無人駕駛汽車到今年的智能交通,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CEO李彥宏不斷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推進。
在新基建方面,李彥宏提出構建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勾畫智能經濟發展藍圖的提案。在交通方面,李彥宏提出加快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交通強國戰略的提案。除此之外,李彥宏還建議,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采集的個人信息設立退出機制,加強對已收集數據的規范性管理,研究制定特殊時期的公民個人信息收集、存儲和使用的標準和規范。其提交的4份提議,3份與AI有關。
而有著“雷布斯”美稱的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CEO雷軍則重點關注運用智能手機、電視等智能終端建設我國災害預警等公共服務體系。去年以智能終端5G技術應用布局為重頭戲的雷軍,今年的建議再次回到了智能終端。他表示,規避風險的關鍵在于提前識別、控制和預警風險,當前我國已能通過“手機+物聯網”平臺對破壞性地震進行預警。依托即將到來的5G時代,智能手機、電視等終端以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建設一套可靠的全國性災害預警體系,具有極其豐富的應用前景。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向社會和用戶提供能夠保障人身安全的服務功能是當代中國企業義不容辭的職責。雷軍的思想也正體現了千千萬萬中國企業家的想法。
數據共享賦能行業 開放實現價值最大化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正成為全新的生產資料,數字生產資料只有越開放,成本才越低、越共享價值才越大。”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就數據共享安全問題發聲。針對我國尚未建立公共數據管理規范這一現實痛點,張近東建議通過數據治理委員會,一方面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提高數據質量和規范性,豐富數據產品;另一方面在技術層面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保障,建立公共數據社會化共享的閉環管理體系。
在張近東看來,大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關鍵,數據開放是基礎,數據安全是保障,數據共享是發展高質量數字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需要加強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合規共享。據了解,這已經是張近東連續第四年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目前,蘇寧集團已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建立起智慧零售系統解決方案,并加大開放輸出力度,助力傳統零售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可以說這是將數據共享落實到智慧零售中去,并為賦能行業發展打開了新的方向。
持有相似觀點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CEO馬化騰,去年兩會就曾在兩會期間提出“要加快制定推動‘互聯網’全國戰略”的建議,今年他進一步提出《關于加快制定產業互聯網國家戰略壯大數字經濟的建議》。他認為我國數字經濟正在邁向一個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石、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產業互聯網為高級階段的新時代。
建議中提出六項加快推進產業互聯網建設的舉措,包括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推進云計算等新基建;以“數據中臺”建設為重點和突破口,進一步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持續推進開源協同創新生態,提升科研創新數字化水平,同時加大產業安全投入,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等。
數字化轉型或成為2020年企業發展趨勢
新興技術的興起,往往能帶動一大批具有前瞻眼光的企業積極布局,轉型升級,而此次疫情的爆發就直接將企業“數字化轉型”推上頂峰。
2020年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以線下連鎖零售起家的蘇寧,在過去近 30 年間,不僅建立了采購、供應鏈、營銷、門店運營、物流、售后等核心商業能力,也實現了IT、管理、商品、供應鏈的平臺化,形成了強大的數字化運營能力,為零售行業的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行性思路。此次抗擊疫情期間,數字化企業第一時間實現全產業聯動助力抗疫,以數字技術創新滿足用戶需求逐漸成為零售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在轉型的道路上,借風轉型也是不少企業的選擇。2019年作為5G商用技術興起元年,5G技術運用遍地開花。華為、京東方、聯想、浪潮、OPPO等企業通過5G技術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的加快融合,正加速由硬件制造向物聯網服務加快轉型,在工業互聯網和智慧生活等領域開花結果。
有業內專家預測,未來10到20年,5G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結合,或許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一輪創新浪潮,越來越多的行業將被重新定義,人們也將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
數字化既是全球發展趨勢,也是國家發展戰略,更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和創新空間。“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毋庸置疑,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發展,帶給中國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的將是質的飛躍。在5G、物聯網時代,企業亟需借“勢”迎新,擁抱科技,創造出數字化新紀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