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規劃300億元新增投資的同時,還組織開展了一項關于民企發展現狀的自主調研。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劉永好把調研結果向習近平做了匯報。
“去年以來,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最突出的是民間投資增速有所下滑,就業形勢也有所下滑。”劉永好說,當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著“三難”——產銷難、投資難、兌現難,民營企業要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乘勢而上。
在24日上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武漢高德紅外(002414,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稱,疫情暴發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解了民營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全國工商聯調研顯示,一些政策在落實上還存在痛點難點堵點,“最后一公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政策效力打了折扣。
習近平在23日的全國政協經濟界聯組會上表示:“今天的民營企業生長在中國希望的田野上,但一開始面臨的卻是一片荒蕪。它們在夾縫中求生存,篳路藍縷闖出一條路來,這個過程何其艱難。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作出今天的貢獻,非常了不起。”
習近平指出,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仍然會在“難”中進行。“難”在前進道路上將是永恒的問題。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只有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奮斗、不斷去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才能走上實現新階段新目標的新道路。
疫情期間調研,民企面臨“三大難”
劉永好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次調研分為兩次,第一次是在2月疫情最嚴重期間,第二次是在4月份,兩次共回收了7000份問卷。這次調研了解到了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怎么樣去幫助它們解決。
全國工商聯向全國政協提交的一份名為《關于狠抓政策落實促進“六穩”“六保”的提案》中稱,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在國內外疫情雙重沖擊下,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前所未有。
調研反映的,正是民企所面臨的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現在面臨著三難:產銷難、投資難、兌現難。首先是產銷難,在供給端,各項要素成本逐漸上漲;需求端,疫情原因導致消費能力疲軟。面對產銷兩端的壓力,企業盈利空間狹窄,一些企業有“深挖洞、廣積糧、少支出”的想法,減少了投資支出,影響了就業穩定。
劉永好說,“深挖洞”是指想盡辦法解決生存之道,有的開始轉產,例如生產口罩和消毒用品;“廣積糧”是為了防止供應鏈出問題,企業在原料、配件多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少支出”是指很多企業減少了投資或是進行觀望,這對于促進經濟發展不利。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遼寧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在24日的委員通道上表示,該集團在過去28年里,一直實現持續快速的增長。但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產量下降了26%,銷量下降了40%,實現利潤和去年同期比下降了80%。
劉永好調研反映出的“第二難”是投資難,行業頭部效應越來越強,中小企業發展越來越困難。同時,民間資本投資的可選擇范圍不夠大,融資成本有所降低,但在中小企業反映不明顯。
第三是兌現難。劉永好表示,去年底發布的“民企新 28 條”(《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讓企業家信心大增,但越到基層越難落實。民企長期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難以兌現,尤其是遇上班子換屆, 原來的承諾常常難以落實。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第一財經表示,民企紓困政策落實難首先體現為在有些地區,政策落實缺乏強有力的保障機制,存在落實政策積極性不足、政策落實不充分不到位的情形。還有極少數處于政策落實崗位的人員,對惠企改革政策的重要性與意義認識不到位,故意拖延甚至是設置隱性障礙,阻礙政策落實。
此外,還存在個別政策所設定要求與目標過于超前,導致企業按要求落實政策的難度超出企業實際能力,從而對企業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壓力。
讓“最后一公里”跑起來
疫情暴發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與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連續出臺的惠企政策文件,共同構成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黃立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及時、精準、有力,既解民營企業的燃眉之急,又利于長遠發展,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從民企的現狀來看,在相關政策舉措落地實施方面,依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全國工商聯將政策落地難稱為“最后一公里”問題。
劉永好表示,民營企業在疫情中受的損失是最大的,因為民營企業更多的是中小企業,更多是服務業企業和農業類企業。但民營企業在獲得抗疫資金和專項資金、債券或新增貸款等方面,與國企相比有差距。
為了讓“最后一公里”跑起來,全國工商聯建議完善制度促落實,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的配套措施和細則,增強可操作性,破除針對民營企業的隱性條款和不成文規定。同時還需以優化環境促落實。
穩企紓困需多方發力
夾縫中成長起來的民企在疫情的沖擊下體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朱建民表示,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奧克依靠疏通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依靠科技創新,已經從第一季度的低谷中走了出來,4月份產量銷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他預計,5月份,不僅僅在產量和銷量上而且在實現利潤上,將達到甚至超過去年的同期水平。
劉興國表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從多方位發力。既要幫助中小企業增加有效需求,又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增加融資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此外還要進一步減稅降費,減輕中小企業運營成本,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增強政府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提升服務水平。
劉永好還建議,放寬民資限制,強化改革力度。目前,國家已取消外資對金融機構持股比例限制,但對民營資本還限制較多。在深化國企改革方面,在一般競爭性領域,鼓勵民企控股;在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工程和戰略新興產業,放寬民資準入,打破隱性壁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同時,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
劉永好在經濟組聯組發言結尾時提到,今年新希望集團將會新增300億元投資和新增2萬人就業,從而帶動一批產業鏈伙伴加快數字化轉型。新增2萬人就業主要是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招募人才。今年1~4月,新希望已經新招了1萬人,還要再招1萬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