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問題仍舊是2020年兩會的重點,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和遭遇的問題都有所不同,如何應對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從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罕見地多年來首次沒有明確設置GDP增長目標。對于這一變化,國家發改委在24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稱,今年沒有提出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使經濟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沒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等于經濟增長不重要,內涵已經融在其他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之中。
的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包括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 900萬人以上,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6%左右和5.5%左右,以及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等。
可以說,無論是保民生、保就業,還是脫貧攻堅,都需要經濟增長的支撐,至少是穩定經濟基本盤。從現實角度看,經濟托底并不容易,受疫情及全球化進程遇阻等因素影響,主要國際機構均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負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世界銀行上周宣布“負”的程度要進一步地惡化,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負增長5%。此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到32%。
因此,在整體環境頗為不樂觀的背景下,要實現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仍需諸多政策配合。政府工作報告亦指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近年我國持續推動減稅降費,加上此次疫情的突發性沖擊和剛性財政支出,今年財政壓力可想而知。談到危機時期的積極財政政策,一般率先想到的是赤字預算,此前有不少聲音認為今年可突破3%,這一“懸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揭曉: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2019年財政預算赤字率為2.8%,以近100萬億元的GDP測算,今年相對去年增加的赤字預算將達到萬億級別。
事實上,中國的赤字率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不算高,IMF預測2020年全球的平均赤字率將從2019年的3.7%提高到9.9%,發達國家平均由3%提高到10.7%。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發行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這些資金應精準紓困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避免停工、待產的企業陷于破產,造成更多的失業。以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的外貿行業為例,因疫情在境外擴散時間較長,出口導向企業訂單影響明顯,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幫扶,讓這些企業渡過轉型難關。
與此同時,保企業就是保就業的思維在兩會期間共識很高,代表委員們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金融如何精準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議案提案。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央行研究局課題組近日稱,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利潤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這意味著,銀行體系向實體經濟讓利,未來的幅度會越來越大,其目的無疑是為了盡快讓實體經濟復蘇,完成保就業的目標。
總體來說,即便沒有GDP增速的硬性目標,但要實現諸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仍需適當的經濟增長托底。為穩住中國經濟基本盤,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既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同時也是必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