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湖北GDP達4.58萬億元,占全國的4.6%。湖北經濟的復蘇對全國經濟的提振也將是一針強心劑。 ]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兩個半月的封鎖,令湖北經濟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一季度GDP同比下跌39.2%。如何幫助湖北企業復工復產,支持湖北經濟復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大焦點。
5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習近平指出,支持湖北的有關政策措施,一定落實好。還有哪些短板、缺口需要再研究解決,有關部門要予以重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實施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運轉,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多位在鄂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湖北應因勢而變,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傳統制造向工業互聯網的轉型升級,通過產業創新升級,爭取更多的政策和項目支持,促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湖北企業遭疫情重創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部分湖北企業經受了巨大的壓力測試。
湖北是我國養殖大省,生豬、蛋雞、肉雞等畜牧業產量居于全國前列。但受疫情影響,生產資料物流運輸不暢、出貨延遲導致產品積壓,養殖產業普遍存在產品變質風險。
孝感云夢壹號公司負責人說,今年2~5月,國內主產區雞蛋均價長時間低于成本線以下,2月份均價最低跌至2.32元/斤,“近期的市場報價根本不能覆蓋我們的成本,這樣下去,我們真扛不了多久”。
第一產業扛不住,第二產業壓力也大。一季度,湖北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5.8%,41個行業大類中,有38個行業同比下降。
比如汽車制造業,湖北是我國汽車制造業重鎮,擁有超千家汽車相關企業,整車年產量超200萬輛。疫情持續期間,湖北省汽車制造行業基本停產。而停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每日還需開支工廠維持費用,同時也會讓車輛交付周期拉長,最終影響到各車企的銷量和營收情況。
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也最貼近終端市場,受疫情影響自然也十分嚴重。今年一季度,湖北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691.71億元,下降33.3%。
其中,裝修行業具有產業鏈長、就業人數多等特點,武漢大約有幾十萬人在從事與裝修行業相關的工作,行業年產值多達數千億元。
“一方面,各住宅小區因防疫需要,不準裝修施工人入內;另一方面,現行的金融扶持政策對輕資產的裝修行業來說,幫助微乎其微。” 武漢名星裝飾公司董事長李俊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好不容易活下來的裝修企業,今年這幾個月拖得只有一口氣了。
武漢大學中國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的團隊近期走訪調研178家武漢民營企業后發現,目前武漢的民營企業仍面臨很多困境,主要包括:企業復工率較高,但復產率不足;絕大部分企業面臨較嚴重的訂單萎縮問題;企業難以在湖北省外開展業務;超過七成企業反映資金鏈緊張和融資難。
湖北高投集團調研亦發現,超九成被投企業遭疫情重創。尤其是供應鏈、終端需求依存度高的行業領域影響更大,企業效益增長面收窄近30個百分點。
組合拳激活疫后經濟
湖北在全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2019年,湖北GDP達4.58萬億元,占全國GDP的4.6%。湖北經濟的復蘇對全國經濟的提振也將是一針強心劑。
危難時刻,湖北先后出臺稅費、租金減免和金融扶持政策,打出一套減負降本紓困組合拳,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挺過暫時的難關。
3月12日,湖北省政府出臺《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30條舉措中,“切實為市場主體降本減負”的硬核舉措就有5條。這些舉措的針對性較強,根據測算,僅階段性免征參保企業三項社保的單位繳費,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億元以上。
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和流動性困難,湖北近日又宣布在5月底全面建成“企業金融服務方艙”。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寬宏介紹說,“企業金融服務方艙”是在特定時期內搭建的開放式政銀企金融服務平臺和工作機制。具體運作流程是:行業主(監)管部門排查出困難企業,確定入艙名單;主辦銀行牽頭對企業進行“會診”,制定救助方案;政府、金融機構、金融管理部門等按職責分別提供政策、資金、智力等一攬子支持,對企業實施紓困救治。
湖北省經信廳副廳長孟春林介紹,整體上看,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提速,已接近全國平均并基本達到正常水平。但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返崗率、達產率仍偏低。中小微企業多數是產業鏈、供應鏈的上游,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對外依存度較高,存在缺供問題和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周漢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建議政府進一步延長減負時間“放水養魚”。
周漢生說,應充分考慮湖北面臨的特殊形勢和特殊困難,在現行國家政策層面給予湖北立竿見影的特殊傾斜政策:延長現行的免征湖北企業社保費至2021年12月底,同時免征個人社保費;延長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和社保費免征的優惠政策;對湖北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損失較重的企業,免征2020年度企業所得稅,并進一步降低湖北地區企業所得稅率;延長部分行業2020年度企業所得稅虧損彌補年限政策放寬至湖北省內全行業企業等。
除了給予政策支持外,為幫助企業“治病療傷”、紓困解難,湖北13個地市州的一把手還組成“市長直播帶貨天團”,走進抖音直播間,親自為湖北帶貨,累計銷售湖北特產、消費品1.72億元,熱銷368萬件商品。
此外,為了鼓勵消費,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漢市政府將陸續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數據顯示,武漢第一批消費券首日直接帶動交易總額超720萬元,首日杠桿率13.28倍;至5月18日發券一個月以來,通過微信支付使用的武漢消費券拉動消費4億元,杠桿率11.4倍。
因勢而變 加快創新升級
羅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湖北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以及在全國區域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武漢是一座充滿韌性和發展彈性的城市,武漢的水陸空綜合區位交通優勢、資源配置能力、產業配套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財富創造能力依然是這座城市牢不可破的最大優勢。
如何借助創新,為遭遇疫情重創的湖北和武漢加速“重啟”提供更多動力,是住鄂代表委員們共同思考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000988,股吧)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此次疫情下,湖北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較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經濟增加值下滑更為嚴重,達到48.2%。通過近兩年的數據可以發現,湖北的汽車、食品、冶金、石化、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占全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70%,有效促進湖北經濟跨越發展。但隨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雙重擠壓,傳統產業以往依靠要素驅動和依賴低成本競爭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希望工信部在支持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將重大的技改項目向湖北傾斜,引導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湖北還可以通過“新基建”建設東風,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馬新強說,湖北在光通信、物聯網、北斗導航、裝備制造領域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應借國家“新基建”政策東風,進一步做強這些產業,打造若干新基建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同時加強融合應用,為“新制造”、“新服務”、“新消費”打開增長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東風汽車公司副總工程師談民強從事30多年研發工作,見證了我國自主品牌車企“從制造向創造、速度向質量、產品向品牌”的轉變。“智能網聯汽車是武漢車都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談民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建議要利用“5G+智慧汽車”推動城鎮智慧化建設,構建面向無人化移動服務的未來城市樞紐Sharing-City(智聯城鎮)的示范應用。
疫情發生后,國家還進一步加大了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扶持力度,確定了五大研究主攻方向,包括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一些有實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也參與其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