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推動城市發展還是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科技創新都是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引擎。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中科院上海分院今年除了繼續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之外,更多地會聚焦兩大任務,一個是長三角一體化中的科技創新協作,另一個就是與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合作。“我們也會把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G60科創走廊等比較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團隊。”
過去一年,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專題調研中,王建宇與其他在滬人大代表赴示范區的青浦、吳江、嘉善實地調研。在他看來,示范區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相對來說都還是個“洼地”,但是也擁有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第一財經:2019年進行了“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調研后,你認為示范區的科技創新接下來要關注哪些方面,應該如何布局?
王建宇:示范區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相對來說都還是個“洼地”,但是也擁有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在科技創新方面需要頂層設計。長三角一體化是國家戰略,所以示范區需要自上而下的布局,有了這個大框架之后,再去發揮企業、科研機構的積極性。
除此以外,還可以把一些新型研發機構的政策,放到示范區率先落地。以前各個省市、單位關于新型研發機構出的政策都非常好,但是如何落實面臨問題。在示范區內落地則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可以先行先試后再加以推廣、復制。
第一財經:區域協同創新過程中,從創新策源能力再到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長三角三省一市應該如何協同推進?
王建宇:一體化進程中科技創新最關鍵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深層次例如政策、法規等體制機制的融合。
過去一年,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從交通、醫療、社保等方面都有新的融合和突破,但是在科技創新層面,還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今年如果有一個科技創新頂層框架建立起來,接下來哪些主體可以進入示范區、如何進入示范區就可以發揮市場的機制去填充這個框架。
第一財經:中科院上海分院今年將如何服務國家戰略以及推動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
王建宇: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有十幾家研究所(院),這些院所近年來的工作也都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相關。從浦東開發開放這塊工作內容來看,上海分院各方面的布局都比較成熟,比如哪些部門、哪些科研人員參加哪項工作,如何推進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任務都很明確,目前需要的是把這些既定的工作做實做好。
同時,上海分院今年的第二塊工作內容,也是今年以及后續的一個重點,就是長三角一體化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
比如在示范區,我們不僅會向有關部門提建議,也會組織力量來推動一體化進程。接下來,我們會把在示范區、G60科創走廊等比較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一個較大的團隊。而在臨港新片區,我們也已經有不少研究能力很強的研究所前去落戶,他們都非常看好臨港新片區的發展潛力。
第一財經:《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統籌布局和規劃建設量子保密通信干線網,接下來合肥、上海在量子通信產業如何協同合作?
王建宇: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是我國第一批要啟動的國家實驗室。其中合肥是總部,上海和北京各有一個分部,國家層面的組織框架體系十分明確。上海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能力很強,同時也在持續加對大量子信息的投入力度。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量子信息產業是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主線來布局的,產業化也會很自然地跟地方的政策銜接起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