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已成為當下的發展新趨勢,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力量,推動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支撐傳統制造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標準水平和競爭水平,能促進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信息技術是國務院確定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制造業是浙江省工業經濟的支柱,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如何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會創新制造業發展模式是當下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從核心技術上創新突破是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但浙江省目前存在新興信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學研存在合作不緊密、風險大、模式單一、利益不平衡;先進制造業人才短缺,高素質勞動力布局存在行業不均衡和地區不均衡現象;信息化基礎設施、行業標準等不夠完善,高端通信設備等核心部件以及核心工業軟件的技術水平和覆蓋面不夠;中小企業兩化融合的經濟基礎薄弱,銀行貸款門檻高,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數額小等問題突出。由于金融支撐體系的缺乏、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限制了浙江省制造業的發展之路。
由此,孫元教授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我省制造業企業,針對當前我省制造業企業利用新興信息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1、全面提升浙江省制造業新興技術創新能力。
一是強化“產學研金政”融合。?●
推動系統集成商、設備和軟件供應商及研究機構共同形成產業群;成立校企技術研發中心、聯合科研實驗室等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溝通和咨詢服務;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先進科研機構,組建浙江省數據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信用評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科技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共同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拓寬融資渠道。二是推動企業管理思維轉變。企業加快管理創新,把復工復產過程變為轉型升級過程,引入新的信息化設備和技術,推行線上辦公、視頻會議、遠程服務,提升智能化決策和數字化管理水平;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主要負責人開展分領域、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遴選一批優秀企業家予以重點培養和跟蹤服務。三是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推進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工業互聯網等系統集成應用;推動浙江省制造業企業與數字網絡平臺對接,進行全產業鏈質量控制;全面推行以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為重點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行以柔性制造、準時制生產、倉儲智能化等為重點的精細化管理,積極推行卓越績效管理。
●2、加強制造業人才培養。
一是拓展人才培養路徑。?●
全面增強從業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開展“浙江工匠打造行動”,支持企業定期選送各類人才到高校學習行業前沿知識,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制造業人才;學校圍繞智能制造等領域,從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關鍵環節和技術瓶頸出發,重點培養相關專業學生數字化建模與仿真、大數據運用等專業技術,企業加強“千人計劃”人才引進,支持一流科研院所、研發機構落戶浙江;聚焦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重點領域,分行業組建專家服務組加強指導服務。二是促進緊缺人才激勵體系建設。堅持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建立不以人事關系、學歷條件、戶籍條件為基礎的人才引進和資助機制;完善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制度,落實來浙工作、出入境等便利措施,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學等服務通道;推進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海智計劃”浙江工作基地建設,吸引科技人才落戶和優質項目轉化;成立各類人才發展基金,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激勵政策。三是加強人才統計與需求預測。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統計指標體系,制訂和實施浙江省制造業緊缺急需人才引進計劃;及時更新人才需求預測,引導高校招生計劃對應制造業重點領域的相關專業傾斜,精準對接浙江省人才需求。
●3、完善制造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及行業標準建設。一是加快完善浙江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實施浙江省新興信息技術基礎研究能力提升工程,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類腦智能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部署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區域行業創新平臺等以非營利方式向企業開放科研基礎設施。二是促進浙江省制造業產業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研發以新興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產品和設備,建立符合浙江制造業實際情況的制造業信息系統;推進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攻克高端芯片、工業操作系統等基礎技術和下一代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三是推進“浙江制造”標準提升。重點圍繞萬億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快構建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一流水平的“浙江制造”標準體系;以監管部門、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為主體,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生態體系建設,培育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企業,推動傳統制造業向基于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智能化轉型;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標準提升工程,支持企事業單位參與制造業國際國內標準制修訂工作。
●4、加大對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金融、信貸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引導支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支持金融機構針對省內企業供應鏈、存貨擔保融資等實行新型融資方式,支持中小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融資租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區域金融創新,在政策引導下適度放松民間資金進入金融服務領域限制,形成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與多渠道資金供給體系。二是增強對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扶持力度。擴大質量提升補助金的發放范圍, 提高補助額度;對用于質量提升的貸款出臺專項政策,簡化手續、降低利率、減少附加條件等;適當加大降稅減費力度, 擴大稅收減免范圍;推進融資暢通工程,規范商業銀行借貸行為,增加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余額和企業戶數,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應對公共突發事件,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部門應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動作高效的企業突發事件指揮體系,通過降低企業用水用氣成本、減免住房保障租賃費用、調整住房保障階段政策等減輕受疫情影響大的中小企業資金壓力,有序組織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復工復產。三是為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進“立、改、廢”工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營造有利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法規政策環境;充分發揮智庫、行業協會在制造業發展中的指導和服務作用;放寬互聯網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制定制造業行業互聯網準入負面清單,營造有利于“互聯網+”制造業的政策環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啟真閣。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