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9日,攜程集團公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交出了“戰疫”的首份季報。攜程高管團隊在季報發布后的電話中,對于本季度業績、下一季度的業績預期進行了說明,同時回應了市場對新冠疫情沖擊的關切。
“疫情的影響終將結束,旅游的需求不會消失。”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電話會上表示,在專注國內業務復蘇的同時,攜程將繼續專注于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價值,為旅游行業的復蘇做好準備。之后,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首席財務官王肖璠分別圍繞公司的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進行介紹。
短途旅行業務全面恢復 高星酒店預訂“回血”最快
今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的沖擊讓中國乃至全球旅游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這也干擾了攜程各業務線原本的發展節奏。
比如,自元旦過后的20天內,攜程酒店預訂量原本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團隊游和動態打包業務,在春節前夕也同樣取得了出色的業務增長。另外,隨著國際業務在交通票務中的占比提高,國際交通票務在上半季度保持強勁增長,這也使得交通票務成為攜程在今年一季度受影響最小的業務板塊。
1月20日,是國內旅游市場的一道分水嶺。“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極大影響”。孫潔坦言,新冠疫情從一月下旬影響中國市場并在后半季度蔓延至全球,導致一季度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2%。攜程在第一時間竭盡所能保障客戶權益,支持合作伙伴,并調整業務策略以應對疫情。不計退訂相關成本,攜程一季度的營業利潤達到盈虧平衡。
“在過去的一個季度,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最大程度保障客戶權益。在我們的努力下,客戶NPS在一季度達到了過去幾年的最高值。”在梁建章看來,攜程承擔的12億元用戶退訂損失,也將最終轉化為更好的客戶忠誠度和用戶終身價值。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旅游市場在2月份接近觸底后,在3月份迎來恢復。“我們看到短途旅游恢復的更快,相關預訂量均已恢復到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在公司業務創新以及梁建章親自參與直播帶貨的雙重作用下,攜程平臺上的高星級酒店已經成為恢復最快的酒店品類,這也與目前市場普遍的低星級酒店恢復快形成了明顯差異,凸顯攜程在高星級酒店市場的競爭力。
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中,梁建章和孫潔共同感謝了供應商的支持。據孫潔介紹,自三月“復興V計劃”上線以來,已經有500條航線、10000家酒店和數百目的地加入。截至目前,攜程的融資平臺為供應商提供了17,000多筆貸款以度過難關。兩周前,洲際酒店集團宣布與攜程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同時,雙方還將打通會員體系和相應權益,為客戶提供權益的同時與保持緊密合作。此外,為了支持全球戰疫工作,攜程還向海外超過25個國家捐贈300多萬個醫用口罩。
“國內旅行恢復已經步入正軌,攜程集團在各個業務領域引領市場復蘇。”孫潔表示,最近,國內酒店和機票的預訂量已經恢復到去年的70%以上。其中短途旅行恢復得最快,目前短途的旅游產品預訂如省內和本市酒店、門票和租車業務等都已接近全面恢復。“隨著中國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地方政府逐步取消出行限制,以及我們團隊不斷通過產品創新刺激旅行信心,長途旅行需求也在五一之后開始釋放。”
Boss直播連推11場 攜程全面激活市場信心
在孫潔看來,由于海外業務在二季度遭遇疫情的飽和沖擊,業績預計較一季度有進一步下降,但最近幾周海外市場的狀況已經開始出現復蘇的跡象。
“在過去一周中,韓國市場的國內酒店預訂量也達到了同比正增長的態勢。”孫潔表示,攜程將專注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效率的提升,隨著疫情的發展,將靈活調整業務策略。
截至2020年3月31日,攜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余額、持有至到期及長期理財投資余額為682億元(約合96億美元)。今年4月攜程與金融機構簽訂了最高15億美元信貸協議,其中10億美元已經提款完成。“為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公司還采取了減少可調整支出、管理層自愿降薪等措施保證我們的組織結構精簡高效。這些舉措將為公司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在未來成為更強大的公司”孫潔說。
“在過去的2個多月里,我每周花一個小時做旅游產品的預售直播,提供有競爭力的折扣價格和靈活的退改政策。”梁建章說道。3月23日至今,梁建章以2天刷1城的速度,走遍中國31個城市,推動包括京津冀在內的旅游全面復蘇,創造1分鐘破千萬的銷售記錄,11場直播帶來近4億銷售額。
自疫情爆發以來,攜程為旅游業的企暖復蘇所作出的努力不止于此。通過與目的地政府和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一個扛過了退訂大潮,正在引領旅游市場實現“V”型復蘇的旅業命運共同體已經形成。在過去幾個月中,攜程聯合百余目的地、萬家品牌共同拿出10億復蘇基金,通過精準營銷實現旅游市場的精準施救。聯合酒店業合作伙伴共同發起“健康守護聯盟”,增強客人出行信心。
梁建章在電話會上也表達了對行業復蘇的看法。“新冠疫情的影響終將結束,而旅游的需求不會消失。我們將繼續專注于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價值,為旅游行業的復蘇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