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姍姍
6月4日,中國民航局官網發布了一則最新通告,對此前執行的國際航班“五個一”限制政策進行調整。
根據最新通告,更多外國航空公司可以在“五個一”的大原則下飛往中國,但需要落地城市的“接收函”,同時民航局還增加了獎懲機制,國際航班的增減與入境核酸檢測陽性人數掛鉤。
此前,美國交通部發布一則通告稱,由于中國未允許美國航司恢復中美客運航班,美國計劃禁止中國載客航班飛往美國,上述限制措施將于6月16日生效,但日期可能會提前。
中美航空業爭執焦點
中美兩則通告,其實都與中國目前執行的國際航班“五個一”政策有關,即中國民航局在疫情特殊時期所要求的,自3月29日開始實施的“一家航空公司一個國家一條航線一周一班”的砍國際航班政策。
“五個一”政策到底“砍掉“了多少國際航班?民航局4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前,共有30家國內航空公司和123家外國航空公司執飛至我國的國際客運航班。疫情發生后,有11家國內航空公司和95家外國航空公司因疫情暫停執飛我國的國際客運航班。
民航局透露,目前參與“五個一”航班運營的有國內19家航空公司和28家外國航空公司,我國國際客運航班每周134班,入境旅客從日均2.5萬人以上降至3000人左右。
隨著中國疫情的逐步控制以及海外回國需求的日漸高漲,不少在疫情初期停飛的航空公司,也動了恢復航班的念頭,包括美國的兩家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和美聯航,就提出了希望在6月恢復飛往中國航班的申請,但至今沒有獲得中國民航局的批復,因為在“五個一“政策下,中外航司在飛國際航班必須在自3月12日起的國際客運航班時間表里,才能繼續飛行,并只能保留“一周一班”。
而在3月12日之前,美國的航空公司就已完全停止了飛往中國的航班,按照上述規定,要想再恢復中美航線就不符合要求了。
因此,在目前的中美航線上,只有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從未斷航的四家中國航司(國航、東航、南航、廈航)在“五個一”政策下每周各一班在飛。如果美國交通部禁止中國載客航班飛往美國,也就意味著四家中國航司在飛中美航線也要被迫停飛,中美之間將無直飛航班,留學生等要回國只能通過日韓等國轉機,而“五個一”政策下的轉機航班目前也是一票難求。
對于美國運輸部的這一通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民航局同美國運輸部一直就兩國航班安排保持密切溝通,本來已經取得了一些安排進展,現在中方也已宣布政策調整,希望美方不要為解決問題制造障礙。
可飛中國外航有望增加
趙立堅所指的“政策調整”,正是中國民航局4日上午在官網發布的最新通告。
新的調整政策放寬了“3月12日”的限制,規定自2020年6月8日起,所有未列入“第5期”航班計劃的外國航空公司,可在本公司經營許可范圍內,選擇1個具備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每周運營1班國際客運航線航班。
這意味著,更多外國航空公司有望獲得飛往中國的航班許可,比如在3月12日之前就全部停飛中國航班的美國航空公司。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此之前,達美航空申請恢復的是西雅圖和底特律至上海航線,美聯航申請恢復的是舊金山至北京、成都和上海,以及紐瓦克至上海航線,此次新的通知下發后,預計兩家可以各選擇一條到中國的航班復飛。
調整后的政策會增加多少回國航班和入境人員?民航局4日披露的數據顯示,此次調整主要涉及前期暫停執飛我國客運航班的95家外國航空公司,由于沙特、意大利等31國的外航可能暫時無法恢復至華國際航班,因此,6月8日起每周實際執飛的國際客運航班量最多不超過64班。按照3月26日以來每周實際執行率75%測算,每周實際航班量約為150班,實際增加50班;預計每周航空口岸入境人數約33000人,平均每日入境人數約4700人。
從3000人增加到4700人,已是此次政策調整預估的最大入境人數,而為了確保增加的航班數量在各地保障能力范圍內,民航局還會同相關部委,制定了一系列創新的風險防范措施。
首先是要求所有中外航空公司必須嚴格執行民航局發布的《運輸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術指南》,以確保口岸城市具備接收國際航班及旅客的綜合保障能力,防止航班入境地點過于集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一要求與目前公務機飛行計劃申請流程類似,即要獲批航線,必須得到落地城市的認可。此前公務機要從國外飛中國,要獲得地方接收函并不容易,尤其是要落地北京和上海。
其次是結合實際輸入風險實施航班量的動態調整,對所有航班采取獎勵和熔斷措施。
其中獎勵措施指航空公司同一航線航班如果連續3周沒有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則允許其在航線經營許可規定的航班量范圍內增加每周1班,最多達到2班。熔斷措施指航空公司在所運營國際航線上的單個入境航班中,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達到5個,則該航司該航線航班暫停1周,若達到10個,則暫停4周。
此外,民航局還指出,調整版“五個一”措施實施4周后,會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綜合評估,根據綜合評估結果研究后續增加航班的可行性,在風險可控并具備接收保障能力的前提下,可適度增加部分具備條件國家的航班增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