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說,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變化更趨明顯。當然,變化一分為二,有些推動世界向更好處奔涌,有些則呈現為開開歷史倒車,不僅保護主義抬頭,單邊主義奪回了部分市場,反全球化浪潮更是逐浪迭起。
有鑒于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金融領域作了明晰的方向指引,釋放了豐富而強烈的信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這些信息,既是對現有金融改革成果的肯定,也對金融改革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對金融發展方向進一步廓清了迷霧。
作為跨國銀行的匯豐,既同感深化金融改革的重大意義,也深切感受到全球冷暖與風向,更從關于經濟金融的指引當中,見證了中國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堅定決心。
改革開放這一大國偉業,是共同的責任。具體而微者,在中國金融領域的改革,匯豐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起作為一個國際金融機構的自身優勢,連接東西方,打通資本流通的屏障,通過不斷探索融入中國經濟的新路徑,為中國經濟引來更多源頭活水,持續助力中國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開放。
在金融開放中做出匯豐貢獻
金融改革由于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深遠,歷來是改革的重點難點。而匯豐中國見證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每一步。
匯豐橋接東西,暢通中國與世界的金融通道。匯豐參與了中國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開放的每一進程,匯豐也協助全球資本流向中國,見證這些企業的收獲與成長。
可以說,從一部匯豐在中國的發展史,就可以探尋出(或折射出)一部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史。
1984年,匯豐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家獲得由中國政府發出的全面銀行牌照的國際銀行;2007年,匯豐成為首批本地注冊的外資法人銀行,為本地客戶提供全面的人民幣業務。
中國改革視野逐漸開闊,金融領域的政策紛至沓來。對外資銀行來說,最真誠的支持是行動。事實上,支持并參與中國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開放,匯豐一直處于進行時當中。踏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鼓點,匯豐相繼入股交通銀行(601328,股吧)、設立匯豐人壽和匯豐晉信;2017年,設立了首家港資控股的證券合資公司匯豐前海有限公司;2020年5月,匯豐宣稱將全資控股匯豐人壽。
至此,匯豐已然具備中國金融領域全牌照,完全融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當中,逐改革之浪而起,聚改革之潮而興。
這些時間點,既是匯豐在中國內地的高光時刻,也是中國金融開放的重要時間節點。設立證券公司,緣于香港回歸2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而謀求獨資的匯豐人壽,緣于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國正式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的外資比例限制,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比例可達100%。
諸如此類的舉動,貫穿于匯豐的日常經營。可以說,匯豐的每一重大發展,都是與中國金融改革的步伐完全吻合的。
匯豐與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是一種互動式推進。匯豐是全球性金融機構,擁有150多年的歷史,其網點遍布全球,是一家真正擁有全球視野的公司,其對全球經濟體制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洞察,為中國金融政策出臺提供了全球經驗的借鑒。
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中,匯豐又成為最先踐行政策、落實開放意圖的國際金融機構之一。在這一過程當中,又以不斷提升的本地實踐和海外推廣,作用于中國金融改革,推動金融改革的進一步完善與深化。
從經驗提供者到實踐先行者,匯豐都以積極的姿態,專業的能力,服務于中國金融改革,助力新一輪市場開放落地,為中國更為高遠的金融開放目標作出匯豐貢獻。
在資本海域里架起匯豐橋梁
如果說,全球資本市場是深邃的藍海,那么匯豐就是這橋接東西跨海而過的金融橋梁。橋梁的作用就是橋接資源,溝通東西南北的資本,把外資引入到中國;也把中國推向世界,協助中資企業走出去,尋求發展機遇。這也是橋梁之題中的應有之義。
匯豐歷來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的金融改革著稱。不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動,匯豐都做了充分的工作。
2017年10月,匯豐成為內地首家獲批開展“境外企業熊貓債”主承銷業務的外資銀行,以聯席主承銷商的身份在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間債券市場開展業務。
2018年,匯豐是國際性銀行中最大的熊貓債承銷商以及最大的點心債承銷商,為韓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波蘭以及匈牙利等主權國家和政府機構承銷發行“熊貓債”;匯豐還是世界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市發行的首筆特別提款權,是(SDR)計價債券的聯席主承銷商……
匯豐積極參與熊貓債的承銷,與中國對熊貓債的重視密切相關。2020年,中國金融委辦公室發布了11條金融改革措施提及兩條對外開放措施,包括推動信用評級行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細化熊貓債發行規則、穩步推動熊貓債市場發展。
以宏觀而論,中國亟需進一步推行金融開放,這對于加強逆周期調控和推進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而言,金融開放無疑可以起到“鯰魚效應”之功,并將促進金融服務的有效競爭和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在提高金融體系本身的穩健和效率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為中國經濟的全面復蘇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數據顯示,匯豐是2019年國際性銀行中最大的熊貓債承銷商以及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承銷商。顯然,匯豐的積極參與,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人民幣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之一。事實上,在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RQFII和QFII以及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等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領域,匯豐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更是首批提供深港通和滬港通交易服務的銀行。
匯豐是領先的QFII 及RQFII境內托管行。在RQFII試點覆蓋的全球20個市場中,已協助其中15個市場的客戶獲得了首個或首批RQFII資格,是服務覆蓋市場范圍最廣的托管行。
另據公開數據,現在匯豐銀行的跨境業務量,自2017年以來,參與的中企跨境融資總額達到5070億美元。此外,匯豐為中資企業提供貸款及其它融資累計達1510億美元。為了配合中資企業的走出動,讓服務與中資企業同頻,匯豐在26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中資企業海外服務部”。
匯豐成績的取得,固然是依仗于國內的經濟發展,依靠國內改革的深入和開放的不斷擴大,但換一個角度來看,與匯豐的自身體系及150年的金融領域的沉淀使然,使匯豐具備追逐中國發展腳步的能力;同時,也是匯豐經營戰略決定的,當然,也離不開匯豐根植中國的傳統力量驅動。
所以,在波瀾壯闊的資本海域里,匯豐化身為橋,溝通起東西方兩個龐大的資本市場。不論是中國企業的走出去、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是外資借道匯豐入華,匯豐都為竭力為他們提供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匯豐也得到足夠的成長。
在內地經營中呈現匯豐擔當
唯有不斷攀登,才能一路向上,唯有持續努力,才能更好的實現匯豐初心。
匯豐一直有一種普惠金融的情懷,也為了這一目標,而在支撐實體經濟、扶持小微企業、助力扶貧脫困中做著最為細致的功課,也在經濟領域的最為基層處,響應中國政策,推行綠色金融,探索區塊鏈技術,并一一取得令同行刮目相看的佳績。
匯豐是內地最大的外資銀行,她在香港是規模最大的銀行,在澳門亦具備很強的服務能力。在廣東,匯豐是唯一一家在21個地級城市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在全省共有約60多家網點,其中46家在珠三角。
珠三角經濟活躍,市場主體多元。一方面,匯豐大舉向小微企業加速放貸,助力企業經營,穩崗穩就業;加大對慈善事業、職業技能問題關注度,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匯豐更是著眼中國對科創企業的重視,攜手匯豐香港推出總額為60億人民幣的 “大灣區+“科技信貸基金,著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高速增長的新經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顯然,匯豐是敏銳地感知到了科創中國的時代命題。
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要率先復蘇企穩,必須借道科創超車,挽回損失的發展時間。而我國產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突破發展瓶頸的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在疫情之下,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而要破解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攜手,科技創新堪稱國際合作的先鋒官。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為科創企業注入資金,促進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匯豐所推行的科技信貸,正是一項立足國策國情,著眼長遠的投資。
事實上,匯豐自身積極投向科技金融,擁抱科技金融。從2016年開始,匯豐逐年加碼區塊鏈。2019年11月,匯豐銀行區塊鏈負責人表示,預計將很快實現區塊鏈業務的商業化。
匯豐對金融科技的探索,與兩會熱點居然高度重合。馬化騰、雷軍、李曉鵬等多位企業界代表均在提案中對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先生對金融科技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認為應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推動數字技術支持融資決策,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大規模服務過去很難被傳統金融覆蓋的中小微企業,推動普惠金融創新,助力保就業、穩經濟。
這一要求,體現在匯豐對區塊鏈技術的加碼上,其實這也正是當前世界普遍關注的,即區塊鏈作為一種無限可能的科技成果,將深度改變傳統的金融交易流程,從而大幅提升效率。
匯豐推崇的金融理念,不獨體現在投資領域,還在公益事業方面屢有建樹。不論是精準扶貧、養老助困,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金融教育、社區發展,或是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及創新創業等各個角度,匯豐都推動著中國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匯豐是 2019 年全球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綠色、社會及可持續發展(GSS)債券發行人。
在公益事業方面,有數據顯示,至2019年中,匯豐總捐贈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惠及30個省市自治區近千萬人。2020年,為支持抗擊新冠疫情,匯豐累計捐助逾1100萬元人民幣,不僅為抗疫前線提供物資援助,還將為完善“突發大型公共衛生安全疫情防控機制”提供長期支持。為了支持“六穩”“六保”落實,匯豐中國也積極響應,日前在全國27個省市推出一系列支持疫后經濟復蘇的公益措施,針對中小微企業、鄉村農戶、應屆畢業生及進城務工青年等重點群體設立長效幫扶機制,投入約5100萬元,預計直接受益人數將超過53萬人。
正如匯豐對自己的期許:堅持可持續發展、支持公益事業,是匯豐150多年來對中國社區的長久承諾。
正是得益于數十年耕耘,疊加了公眾關于慈善匯豐、社會責任承擔的匯豐,以及科技進步的匯豐等諸多印象,匯豐才得以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其金融擔當。
在反全球化浪潮下中彰顯匯豐使命
全球深陷疫情當中,雖然中國正在快速復蘇過程當中,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反全球化聲浪迭起,美日韓大力鼓吹資本回流。在這一背景下,外資的留存,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外資的引進,更是到了艱難時刻。
雖然今年一季度外資的利用率同比有所增長,但仍要看到隱憂所在。
對中國而言,不僅要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加大金融領域的開放,還要在既有秩序和規則框架內謀取競爭優勢,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從長遠來看,更要通過當下的努力,為構建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努力,在世界規則當中注入中國元素,施加中國影響。
這需要更為長遠的戰略眼光與戰略定力,并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務之急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為全球化營造良好氛圍。
全球化的另一重含義,是指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這就需要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低迷,這也是對抗逆全球化風潮的根本途徑。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良多。不論是歐美的消費品市場,還是一帶一路的沿線基礎建設,都需要中國承擔起更為重要的責任。
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保護主義重新流行,內外壓力之下,作為服務全球市場的外資銀行,對中國的通道意義非凡。
這些外資銀行,既是外資在中國的現實標本,是外資據以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同時,也是向國際市場積極推介中國經濟和金融的重點窗口。多年來,匯豐中國協助外資投入中國,服務的在華外企來自全球超過40個國家,行業涵蓋快消品、汽車、科技、機械、電子、化工、醫藥和服務等多個領域。同時,匯豐還在海外市場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服務一帶一路;能夠為六大洲的40多個市場提供支持,這些市場不僅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也覆蓋了“一帶一路”跨區域合作的主要路徑;并且,匯豐在全球超過50個市場擁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能力,是首家在六大洲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銀行。
幾乎成為共識,一個強大的中國,是世界資本的避險港口。而匯豐一再增資中國,更是一種無言的看多中國,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這一切,無縫(無疑?)將為中國創造良好的投資氛圍,也將更有利于我們講好中國故事。
保持改革的動力和定力,穩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逐步放開的金融市場,放寬的準入條件,完善的外商投資法規出臺,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和水平。
我們還應看到,類似匯豐之類的國際銀行,將助力中國資本迅速填補美國對外戰略收縮留下的空間,從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這基于一個現實,美國動輒退群,對外提供公共產品的意愿大幅收縮,這對于我們發出中國聲音,構建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留下了空間。
政治要發聲,經濟要先行。而經濟先行的重要助力,莫過于這種擁有廣闊市場、豐富經驗的跨國銀行。
對照今年對經濟領域改革要求,我們終將發現,匯豐的腳步,踩在這每一個要點之上。從助力中小微企業到大灣區建設,從引進外資來華,再到支持中資出海,匯豐總與政策合拍、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舞。
歷史證明,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這一點,對中國,對匯豐,都是同樣適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