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疫情導致經濟停滯,但流動性大大降低了系統性風險,個人認為市場最差的時候或已過去,未來權益類產品的收益仍舊相對樂觀。
隨著A股分化加劇,強者恒強日益明顯,有業績支撐的白馬股估值越來越貴,投資人要接受這種估值定價體系的轉變,尤其是在資金面相對寬松的條件下,好股票估值不會便宜。這些股票用常識就能看得明白,長期看投資基本不會虧錢。
全球包括富達在內的很多機構很看重企業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 )理念。大家電龍頭企業完全有機會成為全球性企業。
中美貿易摩擦卷土重來,逆全球化趨勢蔓延, A股指數不溫不火,但不少消費股仍在創新高。本周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基金經理周文群在接受《紅周刊(博客,微博)》獨家專訪時表示,貿易摩擦最新動態并無“新意”,無論A股還是美股都是“利空出盡”的表現,投資者應該重個股、輕指數。強者恒強的消費、科技、周期行業的龍頭股仍是下半年較好的投資品種。
此外,在周文群看來,在各國央行天量“大放水”政策刺激下,全球市場“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美國等巨額流動性將外溢新興國家市場。但相較于以往的“普惠”,此次疫情對每個新興國家市場沖擊影響不同,海外流動性充裕外溢將出現明顯分化,而隨著疫情在中國進入尾聲,中國資產在海外資金外溢時顯然更具有吸引力。
↑↑
(點擊觀看《紅周刊》對話周文群完整視頻)
美國大放水中國最受益
逆全球化帶來更大改革空間
《紅周刊》:6月市場迎開門紅,但疫情的蔓延仍在繼續,市場中還普遍存在著“經濟不樂觀,流動性催高股市、權益類產品收益不確定”的說法。
周文群:疫情導致經濟停滯,但各國央行注入的流動性大大降低了系統性風險,個人認為市場最差的時候或已過去,未來權益類產品的收益仍舊相對樂觀。而在經濟層面,在科技創新帶領下,國內會有新的生產力釋放。
但因疫情對經濟層面帶來的不確定性仍較高,再疊加大選之年,美股走勢或將繼續承壓。
《紅周刊》:經驗來看,美國“大放水”都會外溢到新興國家市場,中國受益程度如何?
周文群:這次發達國家流動性外溢流入到新興市場國家的比例會分化明顯,因為新興市場國家受疫情沖擊不同,財政、貨幣政策的控制程度也不一樣。如疫情在中國進入尾聲,而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市場卻成了新的疫情擴散地。相對來說,中國資產更為受益,從外資流入A股情況來看,4月份以來一直呈現凈流入狀態。
《紅周刊》:疫情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近期也不斷有新的消息出現。在資產配置中,您如何看待這個因素?
周文群:中美貿易摩擦不是新聞了,自2018年起已持續近兩年,從二級市場看,無論美股還是A股,都是利空出盡的表現。
但疫情導致逆全球化,會讓市場估值帶來一定抑制。但這種壓制更多是指數承壓,而投資人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優秀的股票上。
《紅周刊》:那這樣的大環境下,您怎么看中美市場的比價效應?
周文群:美股市場非常成熟,而中國市場在T+0體系、IPO的整體上市規則、對沖完善機制等都有很大的改革紅利釋放空間。
從更高的層面看,美國頂尖科技主要是全球化導致的人才涌入帶來的。但逆全球化是對其知識產權、人才和技術等多方面交流的倒退。而中國在某些新科技創新方面是全球領先的,只要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路徑,接受各方面技術、人才和投資的方向不變,科技創新生產力就有望取代中國的“人口紅利”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那么,A股的長牛就不會缺席。
《紅周刊》: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加速,富達國際會加大A股布局嗎?
周文群:我們很多投資是通過滬港通、深港通來進行,投資A股的總量遠大于此前獲批的12億美元QFII額度。我們最近也在申請中國公募牌照,就是看好中國準備加大力度布局A股。
投資人要接受估值定價體系轉變
用常識能看懂的公司基本不虧錢
《紅周刊》:疫情在中國發生較早且得到控制,二季度中國經濟復蘇明顯,但多米諾骨牌效應還在繼續。對此,您怎么看?
周文群:下半年經濟還會復蘇,但力度不會很強,因為經濟形勢整體還是很嚴峻的。中國在應對疫情上采取了較主動且留有余地的做法,如對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力度很克制,這是很有遠見的做法。
未來,促進經濟增長還需結構性改革來操作。從這個角度來說,疫情也有助于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過渡到高質量增長階段。
《紅周刊》:那么A股市場呢?
周文群:誠如剛才所說,指數參考意義并不大,我會更注重個股。因為當前上市公司的股指結構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經濟結構變化。
疫情終究過去,長期看這仍是短期影響。但疫情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偏長期的影響,就像我們這次線上視頻采訪,未來依靠科技創新來提供效率的行業,比如線上教育板塊,受益會比較明顯。
此外,消費、建材等周期股的龍頭,也是下半年以及長期較看好的投資品種?春孟M的邏輯就是內需,而看好周期則是因為某些細分行業龍頭正趁著行業低谷在搶占市場份額。
《紅周刊》:部分消費和科技股的估值已經不低了。
周文群:的確,消費和科技部分細分板塊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盈利增速。建議投資人不要追高,對于疫情中短期受益的股票以回避為上策,長期受益的個股也可能因為漲幅過快出現回調,而這種回調反而是買入時機。
還有一點,隨著A股分化加劇,強者恒強日益明顯,有業績支撐的白馬股估值越來越貴,傳統行業舊經濟板塊估值越來越便宜,卻不受資金關注。投資人要接受這種估值定價體系的轉變,尤其是在資金面相對寬松的條件下,好股票估值不會便宜。
《紅周刊》:很多外資機構偏愛大市值藍籌股等“大塊頭”個股,您和您所在的平臺也是如此嗎?
周文群:我們也偏好大塊頭藍籌。能成長為行業中最大的公司,定有過人之處,且優勢很難被取代。強者恒強的邏輯在很多板塊上都得到了驗證,除非某些行業遭遇較大的顛覆性變化或行業政策出現根本性變化等。這些股票用常識就能看得明白,長期看投資基本不會虧錢。
但這樣的股票非唯一持倉,我們中小型股票也就是細分龍頭冠軍,也有不少配置。
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股”有后來居上、成為大行業第二、第三名的潛質。這些企業估值又不貴,研究起來就很“有趣”了。不少這樣的公司在市場的表現也是強者恒強。
家電板塊估值未到天花板
國產替代股演繹過于充分
《紅周刊》:從公開資料來看,家電板塊是您配置的重倉板塊。當下大家電明顯跑輸小家電,您是如何把握的呢?
周文群:我對大小家電長期都看好,但邏輯不同。
大家電受銷售模式影響,存在一定庫存周期。同時,受地產完工周期影響比較明顯,兩種周期性疊加,導致銷售和業績波動較大,這也導致大家電整體估值相對較低。受疫情影響使得其庫存周期和地產完工周期風險都得到了釋放。而且長期看,大家電是中國為數不多能在國際上具有生產設計以及供應鏈組織方面優勢的行業。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完全有機會成為全球性企業,未來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也能成長為美國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奈飛、谷歌)一樣的公司。因此,我們對于大家電的天花板測算,不能以中國需求來匡算,而是需要從全球企業視角來給其定價。
小家電投資邏輯則與大家電不同,周期性弱;而且我國小家電滲透率低,人均小家電的件數跟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小家電是處于穩定成長期行業。小家電的消費方式類似于快消品,行業不斷研發出很多新的品類,營銷方式也不斷創新。因此,小家電能很好地承載中國消費升級大邏輯的細分行業,估值相對也會貴一些,個人認為,小家電也適合長期持有。
《紅周刊》:隨著美國再度封殺華為芯片,國產替代再度受到市場關注。您投資國產替代核心科技股的邏輯是什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