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保險意識提升,保險保障的作用越來越被大眾認可。2019年,央視財經頻道公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保險連續四年占據消費者投資意愿榜首。作為首家總部位于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全國性金融保險機構,前海人壽秉承“合規穩健、專業創新”的經營理念,洞悉客戶需求,設計、銷售一系列備受廣大客戶青睞的保險保障產品。
獨立保額多次給付
近年來,輕癥、中癥、重大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雖然疾病的治愈率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而得到顯著提高,但是罹患過輕癥或者中癥疾病的人依然面臨更大罹患重大疾病的風險。因此,多次賠付的風險保障型產品成為市場“剛需”。
以前海家多保(A)重大疾病保險(以下簡稱“家多保(A)”)為例,該產品是前海人壽2020年主推的一款風險保障型產品,具有保障多、倍數多、關愛多等特點。“家多保(A)”立足客戶需求,實現“輕癥-中癥-重疾”的三階多次賠付保障,無論輕癥、中癥、重大疾病,均有多次賠付,為客戶提供終身且全面的保障權益。
其中,確診“家多保(A)”輕癥疾病,每次給付基本保額30%,累計3次;確診中癥疾病,每次給付基本保額50%,累計2次;確診重大疾病,每次給付至少基本保額100%,累計5次,讓保障更有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輕癥、中癥均是每種疾病給付一次,每次間隔期90天;重大疾病則是每組疾病給付1次,每組間隔期180天。
保障160種疾病
秉承“保險姓保”理念,“家多保(A)”保障范圍涵蓋160種疾病,其中輕癥35種、中癥20種、重大疾病105種,包括了人們普遍關注和當下高發的疾病,如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后遺癥等。
無論是輕癥、中癥、重大疾病,只要初次給付,“家多保(A)”將會在給付保險金之后,為客戶豁免保費,讓客戶繼續享有重大疾病保障和身故保障,為不確定的未來提供更加確定的保護。
雙高疾病額外保障
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防控形勢嚴峻。針對惡性腫瘤,“家多保(A)”給予額外2次保障,每次給付保額100%,含新發、復發、轉移。
“家多保(A)”還對發病率較高的急性心肌梗塞給予額外1次保障,每次給付保額100%。這兩類疾病額外保障的間隔期都是5年。
此外,若首發重大疾病為約定的10種特定疾病之一,如腦惡性腫瘤、嚴重心肌炎、白血病等,“家多保(A)”額外給付保額20%(僅限首發重大疾病,且是1次)。值得注意的是,“家多保(A)”約定的10種特定疾病均是治療費高的疾病,額外給付保額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投保客戶的負擔。
多次額外保障在這癌癥越來越高發、越來越年輕化且治愈率越來越高的時代,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前海人壽“家多保(A)”推出額外保障方案,是以客戶為中心,切身為客戶著想,切實有效為客戶的人身健康保駕護航。
【投保案例】
項先生今年30歲,是家庭經濟頂梁柱,投保了“家多保(A)”,首年保費9360.9元,繳費20年,基本保額30萬。假設項先生在交費半年后罹患原位癌(輕癥),確診初次發生后給付9萬元,且豁免續期保險費17.79萬元;若項先生在32周歲初次確診惡性腫瘤(重大疾病),確診即給付30萬元,惡性腫瘤所屬組別的保險責任終止;若項先生38周歲時罹患惡性腫瘤(重大疾病),確診即給付30萬元,惡性腫瘤第二次給付關愛金責任終止,剩余責任繼續有效。
理賠更簡單保障更安心
作為抵御風險金融工具,保險往往伴隨著投保人幾十年甚至終身。因此,買保險買的不僅是一份產品,更是公司的服務。近年來,前海人壽積極發展保險科技運用創新,在理賠、保全等各個環節通過保險信息化管理技術不斷提高客戶服務效率,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與質量。
2018年,前海人壽上線“移動理賠服務平臺”,依托電子簽名技術,告別傳統紙質單證作業的方式,大幅簡化用戶操作流程,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讓客戶理賠更簡單,讓保障更安心。據統計,“移動理賠服務平臺”上線以來,前海人壽80%的理賠案件實現了移動受理,并創下了9分鐘完成理賠結算的記錄。前海人壽還陸續上線“互聯網+”的保全、理賠E化服務,為客戶提供前海人壽APP、官方微信公眾號“前海人壽在線”、官網E服務、“前海商城”等多渠道的自助保全、理賠服務。截至目前,前海人壽的理賠E化率超過了90%。
此外,前海人壽還推出核保電子函件、“互聯網+”的保全、電子化回訪等服務,無需填寫申請單證,客戶足不出戶,通過網絡可輕松辦理核保、保全等運營業務。
前海人壽始終踐行“保險姓保”理念,持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水平,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保險保障服務,守護客戶美好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