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石醫學創始人、CEO漢雨生表示,腫瘤基因檢測目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但行業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幾年前有幾百家企業號稱在布局這個行業,現在排在行業前面的七八家企業就已占領市場份額的80%。 ]
6月12日,燃石醫學(BNR.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當天股價收漲49.27%,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二代基因測序)檢測第一股。
此時在腫瘤NGS行業里尋求上市的,不只是燃石醫學一家。近日,泛生子更新了擬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招股書,諾禾致源近日也選擇沖擊科創板上市。另外,世和基因于今年4月21日在江蘇證監局辦理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上世紀70年代,來自英國的生物化學家桑格采用雙脫氧鏈終止法設計出了第一代的基因測序方法:桑格測序法(Sanger Sequencing),從此開啟了基因檢測的先河。相比于第一代的桑格測序法,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平行、大規模地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測序效率,降低測序成本,目前也發展成為了行業的主流技術。
腫瘤領域是NGS測序下游應用的最大子領域。2014年,燃石醫學推出了首款腫瘤NGS產品郎康,之后也開始了商業化進程。之后,公司通過中央實驗室以及與醫院合作兩條路徑推廣公司產品。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收入1.11億元、2.09億元和3.82億元。
燃石醫學創始人、CEO漢雨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腫瘤基因檢測目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但行業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幾年前有幾百家企業號稱在布局這個行業,現在排在行業前面的七八家企業就已占領市場份額的80%;驒z測起源于美國,發展于中國,企業上市后,可以獲得更加充足的資本,預計將在研發、注冊等加大投入。
而諾禾致源則在招股書中表示,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環境逐漸成熟,國家政策逐步放開,市場上已涌現出一大批面向基礎研究的測序服務提供商和面向終端用戶的臨床、醫療類的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基因測序行業,特別是國內成熟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變得越發激烈,過去三年的服務價格持續下降。
可以說,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急于上市背后,急需加固護城河,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諸多企業尋求上市,亦抬高了行業競爭門檻。
以燃石醫學為例,此次IPO發行1350萬美國存托股(ADS),以每股ADS16.5美元計算,此次共募集資金2.23億美元,IPO募集資金的重點投向之一,就是用于癌癥早檢技術的研發。
早期發現腫瘤,可以大大增加患者成功治療的機會。然而,要開發出基于液體活檢的早期癌癥檢測方法,并可以達到臨床上所要求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目前仍挑戰重重。
2020年5月7日,燃石醫學啟動了中國首個超萬人前瞻性泛癌種早檢研究“PREDICT”,該研究計劃納入超過14000例受試者,研發投入達1.8億元。
燃石醫學COO揣少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腫瘤早檢領域,企業面臨的技術門檻,幾乎與這個市場的前景呈正比,這個市場的發展前景遠高于腫瘤患病人群市場,兩者之間甚至是幾倍、幾十倍的差異。在腫瘤早檢領域,鑒于它的市場潛力,企業會更愿意花時間去做這方面的拓展以及產品的研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