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山西證券(002500,股吧)發布公告稱,將于6月16日啟動配股,配股比例為10配3,配股價格為5元/股,此次配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60億元(含發行費用),募集資金將用于資本中介業務、債券自營業務以及對子公司增資。
山西證券前身山西省證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為全國首批證券公司之一。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經營穩健、管理規范、資格完備、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創新類券商,通過此次再融資,山西證券將有望進一步增厚公司資本,優化業務布局。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去年底就曾明確指出,要通過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支持證券公司在境內外多渠道、多形式融資,優化融資結構,增強資本實力,支持行業做優做強。隨著再融資新規、新三板深改、創投新規等利好政策的不斷落地,山西證券此次配股在證券業發展風口上,對其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恰逢其時。
FICC 業務順應資本市場大勢發展 成為國內券商創新業態核心突破口
所謂FICC業務,可以理解為廣義的固定收益業務,是在傳統的固定收益業務上,對債券、利率、信貸、外匯以及商品等業務及產品線進行有機整合,對完善券商全產業鏈,拓寬業務邊界、促進行業高階轉型有著積極影響。
當前,經濟環境正處于快速更迭的大變局時期,資本市場所處的戰略地位前所未有,為證券行業創新與變革提供了良好契機。隨著傳統業務和牌照紅利的商業模式面臨瓶頸,特別是傭金率的相對自由競爭,倒逼券商探索新的盈利路徑。以FICC業務為代表的新業務模式開始逐漸顯露突破了過去單一經紀業務收入的局限,結合做市業務價差、風險敞口管理、結構化產品設計等高附加值業務,成為了券商拓寬業務邊界、創新爭取增量業務中的重要一環,在券商的收入結構地位不斷凸顯。
國際市場經驗看,FICC業務一直是國際投行各項收入占比最高的板塊,其中,固定收益的收入在FICC各分項業務中占絕大部分:
數據來源:Coalition
國內方面,本土券商受限于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低、衍生工具少、匯率市場化和監管牌照限制等原因,FICC業務也主要以固收為主。
而山西證券作為證券業協會公告的證券行業29家創新類證券公司之一,較為前瞻性的布局FICC業務,近年來在固收類產品和專項類產品的規模不斷擴大,貿易金融業務的影響力持續提升。
據山西證券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FICC、期貨業務成為其業績的重要支撐。其中固定收益業務客戶覆蓋率不斷提升,品牌效應增強,交易活躍,業績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評為2019年度銀行間債券市場活躍交易商。體現在財報上,可以看到,近三年山西證券固定收益業務收入金額占比不斷提高,從2017年收入占比5.29%增加至2019年的13.89%,年復合增長率75%,儼然已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同時,山西證券憑借前瞻戰略定位,債券交割量方面享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山西證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交割量高居行業第6位,與華泰證券(601688,股吧)、中信建投以及招商證券(600999,股吧),享有同樣的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中央國債登記結算 華泰證券研究所
據山西證券的本次配股資料顯示,本次發行擬利用不超過20億元募集資金用于債券自營業務,其中就包括了擴大固定收益證券投資業務。公司表示,在債券市場深度調整,收益率不斷走高的背景下,公司未來將繼續在注重資產安全性的前提下,擴大業務規模,布局FICC全業務鏈條,進一步發揮債券投資能力的優勢。
注冊制推進券商業進入大投行時代 業績有望超預期增長2019年我國債券市場平穩運行,呈現窄幅震蕩格局。債券發行量大幅增長,存量規模穩步增長,交易結算量增幅擴大,市場流動性有所提高。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27.04萬億元,同比增長19.65%。預計2020年,在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環境下,債券市場將繼續穩健支持中國經濟發展,深化融資功能。
長期來看,證券行業享有明顯領先其他金融子行業的政策面利好。年初至今,以全面注冊制改革為核心的行業政策利好不斷釋放,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方案“出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了“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等內容。同時,新三板精選層也將持續利好券商投行業務的增長。更加層次分明、分工合理、高效互補的資本市場結構體系,將使券商的其他業務也間接受益。
先從備受市場關注的注冊制改革來說,首先,注冊制下IPO將明顯擴容,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監管機構對發行人只作合規檢查,不進行專門核查,有利于縮短證券發行的時間,提高發行效率。以科創板為例,科創板IPO從受理到完成審核的平均周期僅在140天左右,而傳統的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的審核平均周期為400天左右,時間縮短效果明顯。隨著注冊制改革后IPO審核效率的提升,創業板IPO會有明顯的擴容。
其次,注冊制發行下券商投行將從通道發行回歸定價與銷售本源,相應地承銷費率不會下降,甚至會出現上升趨勢,也就是說,發行審核的放松并非降低、反而提高了發行費率。根據華西證券研報,發行審核較為寬松的創業板發行費率持續高于中小板,中小板發行費率又持續高于更為嚴格的主板。此外,在各家券商對科創板IPO企業“爭奪”的背景下,其IPO平均承銷費率仍高于5.5%。再次印證了發行審門檻的放松后,發行費率不降反升的情況。
除IPO擴容及發行費率的提升對全行業的利好提振外,日前上交所在回應兩會代表委員意見時表示,將在科創板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T+0”交易,對券商行業無疑又是一個利好因素,最顯性的是能夠增加證券經紀和信用業務收入。同時,從近期金融委和上交所的表態看,后續資本市場深改政策有望超預期,包括長期資金引入、以及上述提及的創業板注冊制進程和市場基礎制度等多個方面,利于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和券商盈利增長。全年看,券商盈利增長有望超預期。如果市場情緒改善,券商的業績和股價彈性將更為顯著。
以注冊制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全面深改,疊加兩融擴容、股指期貨松綁等放松交易管制政策,以及低利率環境下,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的轉移等利好因素,券商行業高基數下業績仍有望超出預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