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昨日新增確診40例,其中本土32例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6月1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0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8例(上海3例,廣東3例,內蒙古1例,遼寧1例),本土病例32例(北京27例,河北4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2例(均在北京)。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25人,重癥病例增加3例。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6例(境外輸入2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8例(境外輸入1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110例(境外輸入63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602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12例(出院1067例,死亡4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出院45例),臺灣地區445例(出院433例,死亡7例)。
昨日北京新增27例本土病例 22例在豐臺
6月15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27例、疑似病例2例、無癥狀感染者3例。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新增確診病例中,東城區1例、豐臺區22例、門頭溝區2例、房山區1例、大興區1例。
北京市有11個區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具體為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144天、懷柔區130天、順義區128天、密云區125天、昌平區119天、通州區117天、西城區2天、朝陽區1天、海淀區1天、石景山區1天。
截至目前,北京朝陽、豐臺、門頭溝、大興四個區已經啟動戰時機制,進入“戰時狀態”。
河北昨日新增確診病例4例:雄安新區3例、定州1例
6月15日0—24時,河北省新增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例,其中,雄安新區安新縣3例(2例為北京市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例為本地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定州市1例(為北京市新發地市場經營者)。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北京有確診病例農貿市場周邊小區封閉管理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本市繼續對重點部位和重點人員管控,對確診病例密接者進行集中醫學觀察。對有確診病例的農貿市場、菜市場等周邊小區嚴格封閉管理,做好生活服務保障,對小區居民進行居家觀察并核酸檢測。
北京西城:涉廣外天陶紅蓮菜市場62人檢測陰性
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通報:6月14日西城廣外天陶紅蓮菜市場發現確診病例后,針對所有市場商戶及工作人員,涉及西城區的62名人員已進行隔離管控,并同步開展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西城同時迅速開展摸排,要求5月30日(含)以來,凡是到過廣外天陶紅蓮菜市場的人員,主動向居住地社區報告,自覺進行居家觀察,由社區進行全面篩查。
北京西城全面消殺封閉小區公共區域
北京西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異:①對封閉小區公共區域進行全面消殺,成立居家隔離人員生活垃圾清運隊伍,進行點對點垃圾清理。②發揮社區和志愿者的作用,為居家隔離居民提供無接觸的配送服務。③妥善解決封閉小區的居民就醫開藥問題,居家隔離人員和腎透析患者由街道統一送到醫院就醫,為慢性病患者提供代開藥的服務。④社區登記初高三畢業生,及時向學校報告,為其安排靈活的學習形式。
上海繼續對來自或途經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來滬返滬人員加強管理
在6月16日上午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健委稱,繼續做好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來滬返滬人員健康管理。對來自或途經國內疫情高風險地區的來滬返滬人員,實施14天集中隔離觀察,實行2次核酸檢測;中風險地區來滬返滬人員,實施14天社區健康管理,實行2次核酸檢測。
世衛:中國政府積極控制疫情 不認為北京疫情失控
針對近日北京出現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世衛組織(WHO)周一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調查與控制。世衛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表示,會在未來幾天為中國辦事處團隊配備更多專業力量。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范凱爾克霍弗也表示, “無論是哪里的聚集性病例,都至關重要,每個病例都需要跟進和正確處理。”
在日內瓦總部的新聞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
在中國,50多天沒有任何大規模本地傳播后,現在冒出來的聚集性病例是很讓人擔憂的。因為這需要調查、控制,而這也是中國政府正在做的事情。
世衛組織將與中國密切合作,繼續提供支持,跟進調查進程。這并不是說我們認為(中國)會對形勢失去控制,我們是想了解這個國家在做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該國學到了什么。過去六個月,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上學到了很多經驗,中國相關機構正在調查并控制此次疫情。
世衛組織會在未來幾天為中國辦事處團隊配備更多專業力量,并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直接合作,分析是什么導致了感染和進一步傳播。我們期待中國會公開相關病毒序列,就像過去一樣。
穩住,炸醬面!
來源:國家衛健委、河北省衛健委、北京市衛健委、人民日報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