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新成為美國最大貿易伙伴
美媒稱,在新冠疫情限制了全球商業之際,對于美國農民和其他出口商而言,中國成了一個難得的亮點。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網站6月14日報道,中美雙邊貿易額4月份增至397億美元,較3月份增長近43%,再度超越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貿易額。
此前,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2019年上半年美國自中國進口額同比下降12%,對華出口下降19%,兩國貨物貿易總額為2710.4億美元,墨西哥超過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報道注意到,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結果,中國仍是今年唯一很可能實現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說:“中國看來可能會成為2020年甚至2021年全球GDP增長的最大引擎。我們肯定希望美國公司從中受益。”
報道指出,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的買家。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6月14日刊登題為《美企:來了,是要留下》一文,作者為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文章稱,貿易戰、新冠疫情、特朗普“徹底切斷美中關系”的威脅迄今為止都無法阻止美國企業繼續寄希望于中國市場的增長。中國美國商會在疫情高峰期之后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受訪美企不愿意撤離中國市場。
澤林還認為,疫情過后,中國人的購買力并沒有下降太多。今年5月的消費額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美國人也依舊熱衷于購買因為含有“中國制造”組件而便宜的產品。如果蘋果手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生產,2000美元的售價恐怕只有極少數人支付得起。
他引用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的話:“在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戰略性成就后,中國正在引領全球的經濟復蘇,這正是許多企業愿意繼續在中國經營的原因。”
貿易數據上升的背后
中國之所以重回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表示,中美貿易雖然因經貿摩擦出現了不正常的下降,但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厚基礎還在。此次中美雙邊貿易額回升,正是這一基礎的直觀體現。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稱,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力走強,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相對穩定,是中國重回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生多處梗阻甚至斷裂,中國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且經濟率先復蘇。此外,加拿大、墨西哥經濟在疫情中受損嚴重,對美貿易受到沖擊,客觀上也助推中國重回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不過,這一態勢能否長期持續,還有待觀察。
中美貿易的前景會是一帆風順的嗎?
在疫情仍在擴散,全球經濟與貿易都受到嚴重沖擊之際,中美貿易前景也面臨考驗。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一兩年內或許很難完全恢復元氣,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未來將承壓前行。作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經濟要“恢復到位”需要很長時間,即使恢復對世界經濟的帶動作用也相對有限。中美貿易要完全恢復到疫情之前的體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過,分析人士稱,我國正在加強與東盟的貿易關系,未來可以有效緩解中美貿易下降帶來的壓力。據官方數據,今年1-5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高達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在疫情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本文綜合參考消息、中國新聞網、網易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