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視頻會議上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6月23日,鐘南山接受專訪時表示:“今冬明春”交際時,新冠疫情可能仍然存在。同一天,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士張伯禮接受人民網(603000,股吧)采訪中也提到:我們階段性地勝利已經取得了,但這不代表疫情就可以完全放松了,還需要大概率警惕疫情的第二波到來。
面對全球人類共有的難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疫苗,由于疫苗的研發必須要經過一二三期臨床的實驗,在前期很大一部分要從茫茫的藥物分子式的大海中間像大海撈針一樣去找到那個真正有可能成功的所謂先導化合物,而在6月23日,人民網聯合中國平安(601318)打造“賦能醫療,搶占先‘基’”的未來醫療科技趨勢與機遇論壇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疾控中心曾光科學家、平安好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邢立萍、平安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平安健康互聯網旗下醫院院長謝紅參與討論,各方專家就共同指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可以大大加快疫苗的生產速度。
深入武漢疫情前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就說道:“我們在不到十天的時間就把整個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拿出來了,這一點和非典差距是太明顯了,爭取了戰略上的主動!睆埨咸岬嚼每萍寂c中醫藥治療相結合的實際運用:把新冠肺炎的癥候特征編成一個軟件,利用大數據實時傳輸,后臺處理數據等方式,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確診出全國一千多個確診的病例,癥候特征就出來了,成功幫助肺炎感染者治療取得先機,這是這是科技體現在這次抗議當中,爭取先機、爭取主動,對于中醫藥來說很好的一個案例。
藥物攻克一直在進行的期間,疫苗也同步推進,此次疫苗研發,現在可以說是時不我待。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則介紹了目前上億分子的分析技術,它主要是加快藥物在臨床前的研發階段。這塊可以用AI技術可以極大提速。一般的藥物研發是以10年這樣的規律來計算的,而用一些新的技術,可能把它縮短到二到三年。相信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將來的疫苗研制時間將會縮短更多。
此次論壇中,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成員曾光教授,也提到了目前醫療與科技的融合非常緊密。防疫抗疫的體系建設離不開科技,曾光提到:“第一個方面是硬件的建設,硬件的建設肯定是要大發展的,F在各級疾控中心都要發展,從國家疾控中心開始,到省到地市的,其中都強調的是硬件的建設。另外,很多醫院,沒有微生物室,這和國外的差距非常大,這都屬于基本建設,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更要強調的是軟件。軟件,特別是人的能力,另外是防控對策。
各個科技企業在科技防疫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補充部分醫療物資和科技物資的部分空白。據平安好醫投資有限管理公司CEO邢立萍介紹,平安基于企業金融+科技的優勢基因,第一時間配合武漢協和醫院去了方艙醫院,移動CT車及時開到了現場,及時補充了過去傳統醫療機構的這種設備的裝機、投放的時間,相當于是彌補了這個時間的空白。而平安的移動CT車集眾多黑科技于一身,最新64層,低劑量的螺旋CT,不光是肺部CT,還可以做全身掃描,最高一天能篩查340個患者,四重技術,比傳統的CT機可以拿到四倍的速度。
平安健康互聯網旗下醫院院長謝紅則緊隨其后發表看法:“我一直認為互聯網醫療是一個很好的連接線上線下醫院的工具;ヂ摼W醫療在未來的公共衛生體系的構建,包括防控、防疫工作的輔助方面,可以扮演越來越多的作用。通過由此次疫情產生的新型互聯網醫院,已經成為了醫療的新業態!痹诤笃诿鎸χ委煏r,大家會更加適應這種醫療模式,也是一個新興事物。針對線上沒有辦法解決的病癥,可以把病人輸送到線下去。平安醫療現在和線下的公立醫院都有合作,會給病人進行正確的分診,幫助他們找到適合他的醫院、適合他的醫生,其實就是幫助他尋找到最優化的就醫途徑。而且對醫院來講,也可以提升精準的診療。從大的方向助力國家分級診療的實現,互聯網醫療在這方面是將可以大大發揮作用?隙酸t療科技不僅是在專業領域儀器的應用,在尋常百姓中,通過互聯網,了解自己的癥狀、開藥等,減輕三甲醫院的壓力,也省去醫院排隊看病的繁瑣。
科技是手段,也是助力,張伯禮最后說道:科技助推戰役。相信在當下和未來,醫療的進步都離不開科技的加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