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進入倒計時,對于考生們而言,考試之后面臨的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填報志愿,選擇哪所大學,以及什么專業?
假如未能如愿進入最頂尖的大學,沒關系,你還有希望在國內進入世界最頂尖的學科。
6 月 29 日,軟科正式發布 2020"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今年,中國內地共有 10 所高校斬獲了 " 世界冠軍學科 "。
此次排名使用了一系列國際可比的客觀學術指標對全球大學在相關學科的表現進行測量,包括學科國際權威獎項、學科頂尖成果、科研質量、國際合作等。排名覆蓋了 54 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排名對象為全球 4000 余所大學,共有來自 90 個國家和地區的 1800 余所高校最終出現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上。
其中,中國內地共有 253 所高校上榜,上榜總次數 2220 次,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與去年相比,中國內地此次上榜高校數量和上榜總次數分別增加了 9% 和 11%。
中國共有 10 個世界冠軍學科
2020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在 10 個學科奪得世界第一,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中南大學(礦業工程)。
這一成績與去年保持了一致。2019 年,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中南大學的礦業工程首次占據世界第一,今年則延續了這一突出表現。
從中國內地高校的上榜學科數量來看,北京大學共有 47 個學科上榜。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以 45 次、44 次、43 次和 42 次上榜數分列前五。
相比之下,2019 年上榜學科次數最多的中國內地高校為浙江大學,共計 46 個學科上榜,其次為清華大學,44 次上榜,北京大學 43 次上榜,位列第三。
此外,北京大學今年有 32 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也是中國內地高校中百強學科數量最多的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擁有世界前十的學科數最多的 5 所高校分別是哈佛大學(28 個)、斯坦福大學(24 個)、麻省理工學院(22 個)、加州大學 - 伯克利(15 個)、清華大學(13 個)。清華大學是中國內地高校中前十名學科最多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也分別有 7 個和 6 個學科位列世界前十。
" 雙非 " 高校中,深圳大學有 22 個學科上榜,其中 7 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上榜學科數領跑地方高校,浙江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分別以 17 次、15 次、13 次、12 次上榜數位列 " 雙非 " 高校第 2-5 名。
(數據來源:軟科)
工學優勢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內地所有的冠軍學科均集中在工學領域。
不止如此,從整體來看,中國內地高校在工學領域的表現強勢。在工學的 22 個學科中,其中有 18 個學科的世界五十強中,中國內地高校數量超過了 10 所。其中,在儀器科學前五十強中,中國內地高校占了 25 所;化學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礦業工程前五十強中,中國內地高校各占了 21 所。
在儀器科學這個學科中,除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奪冠之外,排在前 16 名的,中國內地高校占了 15 席,幾乎呈包攬之勢,僅有第 6 名為來自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
在理學領域,中國內地高校在數學和化學兩個學科的優勢也比較突出,共有 93 所高校進入數學學科榜單(共 500 所高校),100 所高校進入化學學科榜單。
但相比之下,中國高校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表現乏善可陳。以公共衛生學科為例,中國內地高校最好的成績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取得,但它的成績僅排在世界第 51-75 位。其他進入世界前 100 名的中國內地高校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在公共衛生學科排在前 10 的高校中,有 5 所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奪得冠軍,4 所來自英國,1 所來自瑞典。
再以臨床醫學學科為例,中國內地取得最好成績的大學是復旦大學,但它的成績僅排在世界第 201-300 位。在臨床醫學學科排在前 10 的高校中,有 7 所來自美國,冠軍同樣花落哈佛大學,另外 3 所來自英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