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來臨,選擇報考哪個專業關系學生今后的深造、就業,甚至人生路徑。在選擇專業時,新設立專業往往最受關注,被認為代表著未來產業、社會發展方向,擁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目前,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正在陸續公布招生簡章,介紹今年的招生特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部分雙一流高校今年新招生的專業。
1、人工智能、大數據持續火爆。2019年,35所院校新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獲批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高校更是已接近300所。這些新專業在2020年繼續招生。
今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次招收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廈門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首次招收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本科生。
北航的人工智能專業是依托新增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將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共性關鍵技術與核心算法研究、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在高瓴人工智能研究院之下。高瓴人工智能研究院于去年年初組建,與高瓴資本、京東、滴滴等多家企業進行合作。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今年也招收人工智能專業,這所分校于2016年正式辦學,是第一所在海外設立的中國知名大學分校,是廈門大學海外直屬校區。廈門大學新招生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是在原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的基礎上新增設的。
湖南大學新招生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則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類招生,第4學期末可選擇分流專業。
2、智能裝備制造異軍突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招生智能制造專業,北京理工大學新招生智能無人系統技術,東南大學新招生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專業,山東大學新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中國農業大學新招生智能農業裝備工程專業。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面對“中國制造2025”發展新趨勢,為了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而設立的。
不同高校以特色專業為依托,比如北航培養的就是面向航空航天與國防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智能制造專門人才。北京理工大學在智能無人系統技術方面有傳統優勢,2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學“飛鷹”隊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辦的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國際挑戰賽中成功衛冕冠軍。這一賽事由15名世界無人系統和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專家組成委員會,是國際無人系統和人工智能領域頂級賽事。
3、出現多個全國首個、唯一的新專業。中國農業大學今年新增了全國首個智能農業裝備工程的新農科專業,面向國家戰略部署、面向產業需求、面向未來,進行深層次理論研究、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是高起點專業,學生深造及就業前景廣闊。”中國農業大學招辦主任付立忠說。
西安交通大學今年新增全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的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該專業依托和整合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電氣工程兩個全國排名第一的學科在內的六大理工類優勢學科,聚集了學校6個學院的優勢師資,以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理工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專業為目標,將培養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適應能源科學發展,促進能源產業升級進步的高素質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也是全國首次設立,目前國內唯一,圍繞“健康中國”戰略,保障“人類健康”學科使命,被稱為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普適性專業。還有一些專業,雖然以前開設的高校已經很多,但今年這些雙一流高校卻開創了新的特色。
電子科技大學新增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雙A”聯合學位實驗班)。該專業是以培養信息科技與現代金融交叉融合的復合型精英人才為目標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品行優良、達到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全部給予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華東師范大學增設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專業,這是華東師大開設的首個醫學門類本科專業,旨在通過整合華東師范大學言語聽覺科學、教育康復學、認知心理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優質師資力量,建設高品質言語、語言與聽覺康復課程,培養適應我國當代言語語言聽覺康復事業發展需要,能為相關人群提供專業預防、評估、診斷、治療與康復咨詢服務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