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廈門國際銀行首席信息官 王鵬舉
廈門國際銀行科技管理部總經理 韓紅梅
廈門國際銀行科技開發部總經理 唐雁南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影響深遠,宏觀經濟下行壓力陡增,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小微企業面臨生死危機,融資難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4月,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旨在發揮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在推動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中小微企業經營和資金壓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廈門國際銀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以科技為引領,全面推進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創新,建立了差異化、場景化、生態化、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與科技系統平臺,開展具有中小銀行特色的創新實踐。
廈門國際銀行首席信息官 王鵬舉
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強風控、高效率服務小微
作為一家有特色的科技領先型中小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在探索和實踐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發現存在著同業產品同質化、不同行業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差異大、機構網點布局制約全國性上下游企業服務范圍等難點。面對挑戰,我行深化科技創新機制敏捷化改革,強化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運用數字化思維,通過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全力解決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問題,助力小微金融發展。
1.1+N模式。我行與核心企業互聯合作,以1家核心企業帶動N家上下游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模式,引導小微企業通過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發起線上融資申請,為鏈條上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解決資金周轉緊張的燃眉之急。疫情期間,圍繞天津一家基建類核心企業,其位于京津冀的多家上游小微企業借助我行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自助發起融資申請,全流程線上操作,實現了“T+0”快速、便捷融資。
2.政企銀模式。通過與人行征信中心的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對接,一方面可實現各地方政府采購信息平臺、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與廈門國際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的互聯互通,供應商可憑借政府合同,在線向我行申請融資,實現“零接觸”線上提款功能;一方面核心企業可直接對接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與我行開展線上化供應鏈金融業務,盤活上游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存量,提高市場效率。
3.場景化智慧風控模式。為解決供應鏈條末端的小微企業無法獲得核心企業融資擔保的難題,我行聯合核心企業或場景平臺,共建場景化小微數字生態,引入大數據風控與人工智能技術,量身打造核心企業信用履約評分體系,形成基于交易場景的智能風控小微供應鏈創新模式,實現交易流、數據流、資金流的在線閉環。
一是基于核心企業場景化數據的智能風控模式。接入核心企業上下游歷史交易數據,結合稅務、人行征信等強風控數據,為供應鏈末端小微企業量身定制大數據智能風控信用模型,實現最高額度可達數百萬的無抵押信用融資。
二是基于互聯網交易平臺場景化數據的智能風控模式。與匯聚小微商戶客群的互聯網場景平臺合作,以商戶在平臺的歷史經營流水數據作為白名單客戶推薦引擎及預授信風控模型的核心因子,以小微商戶經營業主的人行征信數據、社會征信數據為輔助評價,結合生物識別、智能反欺詐、大數據智能風控技術,實現純線上小微商戶的無抵押信用融資。
4.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收賬款鏈服務模式。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共同搭建集債權債務管理、產業鏈協同、融資、清算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金融創新產品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特性,將小微企業的應收、應付賬款轉化為可拆分、可流轉、可融資、可持有的電子債權憑證,核心企業信用延展至一級N家供應商和N級N家供應商,輕松盤活產業鏈上的流動資產,加快資金周轉,降低財務成本,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踐行平臺戰略,夯實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技術體系
廈門國際銀行供應鏈金融技術體系以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區塊鏈基礎平臺、智能決策平臺、機器學習平臺等基礎技術平臺為支撐,以數字為驅動,構筑貸前風險態勢感知、貸中實時智能決策、貸后風險動態預警的大數據風控大腦,服務1+N、政企銀、場景化等多種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為數字化業務轉型升級提供持續驅動力。
1.建立開放多元服務渠道,支撐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創新。我行以開放服務設計理念,打造基于服務鑒權與管控的涵蓋API網關、SDK、H5、銀企直聯等開放服務的技術能力,建立多元化服務渠道,為小微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結算、支付等金融服務以及考勤、行政報銷等辦公服務。對外聯通供應鏈核心企業、電商平臺、招投標平臺等,滲透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有效支撐服務模式創新。
2.構建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體系,因需而變響應客戶需求。我行綜合運用分布式、微服務、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搭建用戶、賬戶、營銷、產品、交易五大互聯網金融基礎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構建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體系,涵蓋貿易過程中的預付款融資、應收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提供業務產品管理、企業信息管理、企業賬戶管理等綜合服務,支持供應鏈全流程管理,將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等緊密聯系在一起,支持全方位小微金融業務場景的快速靈活擴展需要。
3.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構建供應鏈金融業務全流程風控大腦;谄髽I級數據中臺,我行建立了數據生態系統,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數字風控大腦,整合供應鏈第三方數據與業務服務功能,為供應鏈金融創新應用提供核心風控支持。通過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術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和信貸風險。應用工商、司法、稅務、輿情等第三方大數據和云服務,形成穿透全供應鏈真實信息的信用平臺,精準識別供應鏈上交易方的真實交易關系。利用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前沿技術,構建覆蓋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的風控模型,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機器授信與智慧風控功能。利用大數據的行情分析和價格波動分析優勢,分級預警行業風險、實體風險,實現風險早感知、早識別、早處置。
4.打造基礎技術平臺,支撐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服務應用能力。我行構建了技術領先的區塊鏈、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智能決策、機器學習等基礎技術平臺,充分發揮高并發、高可用、海量數據(603138,股吧)處理、彈性擴展部署等技術特性,為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服務提供了強大的應用能力支撐。我行私有云計算平臺提供高性能的云計算資源和高可靠的云組件服務,實現服務資源彈性敏捷擴展。
強化科技賦能,展望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未來格局
依托香港、澳門及大陸主要經濟區的分支機構,廈門國際銀行將深化境內外多機構聯動優勢,進一步推進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向產業化、全程化、生態化、國際化發展,提升小微金融服務品質。
1.產業化發展。深耕重點細分行業,專業分析和研判行業屬性和特征,掌握客戶經營管理中的痛點和需求。通過搭建產業鏈服務平臺,連接G端、B端和C端,將金融服務嵌入產業經營場景,進一步延伸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為企業提供多層次、有針對性、差異化的產業鏈金融服務方案。
2.全程化發展。整合電商、物流、稅務、海關等數據節點,搭建跨區域、跨產業的平臺,并與政府、互聯網企業等建立深度聯盟,打破“信息孤島”。同時,通過交易接口標準化、交易合約標準化、交易流程標準化,保證數據高效互通。
3.生態化發展。打造開放生態的供應鏈金融,建立產融結合的金融生態平臺。一方面生態的資金端不應局限于銀行本身,應開放利用各類資金渠道。另一方面,生態服務提供不應局限于銀行存量產品,應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功能。最后,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廣泛合作,提高供應鏈金融的技術水平、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4.國際化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推進,供應鏈的國際化態勢正在加快,廈門國際銀行將借助集團境內外多機構聯動的優勢,通過“5G+物聯網”應用,打造跨境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與外管局、海關、物流直連,為跨國企業、跨境電商產業鏈客戶提供全流程的便利化、一體化、一站式的數字化綜合金融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