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數字化、網絡化社會高速運行。小到個人消費、購物,大到企業生產,物流等等,無不與數據化、信息化關聯。而面對眾多消費者的不同消費需求,龐大數量的生產企業以及眾多的產品,再有變幻多端的市場行情變化等等,作為企業該如何選擇?作為其中鏈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又該如何真正做到完善、高效、便捷的供應鏈綜合服務?
產業互聯網的興起,或將帶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作為產業互聯網的先行者,卓爾智聯(02098.HK)經過近五年的轉型、探索,“產業互聯網”所帶來的價值正在逐步釋放;目前,以其多年的產業沉淀、技術積累,在政策紅利的東風下,卓爾智聯正全速駛進“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快車道。
產業互聯網時代興起 萬億級市場匯聚
近年來,隨著消費互聯網的流量紅利不斷消退,以BAT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巨頭大舉進軍產業互聯網,正在掀起一波實體產業的數字經濟轉型新浪潮。重慶市原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近日發表文章表示,國內消費互聯網進入緩慢增長期,已接近天花板,現在漸漸進入拐點。而這個拐點,則直指產業互聯網。
那么,究竟何為產業互聯網?其與消費互聯網有何不同? 黃奇帆表示,所謂產業互聯網,即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絡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有明顯的區別。比如,產業互聯網是產業鏈集群中多方協作共贏,消費互聯網是贏者通吃;產業互聯網的價值鏈更復雜、鏈條更長,消費互聯網集中度較高;產業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是為產業創造價值、提高效率、節省開支,消費互聯網盈利通常先燒錢補貼再通過規模經濟或增值業務賺錢。
卓爾智聯總裁齊志平則認為,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到現在分為了兩個學派。即一,“我坐莊,我控制核心資源,我來提升效率”;二,“品牌思維”,即“我搭臺子,我來唱戲,我來整合資源”。其實很難說誰對誰錯,核心就是你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做得到,或者說你在干一件事時候,你的成本效率是否比原來的體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到底產業互聯網是什么,大家都還在試,但是無論怎么試,從產業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來說,應該要站得更高一點的角度去看待整個行業,而不是看某一段的供應鏈管理。你在重新去看客戶需求的時候,就不應該單純的看上下游是誰,而是從整個行業的角度去看待,商流、物流、資金流這三流,看這三流怎樣才能流得更順,成本更低,這需要重新設計的過程。
“其次就是,讓行業走得更順,客戶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不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采購和銷售服務,中間涉及到的生產、庫存等,那么在這一塊,整條供應鏈的管理上,應該如何去搭配資源,這就變得尤為的重要,從搭配資源的角度,如果不考慮新增項,需要考慮原有的物流是經過幾級的,能不能減少某些物流節點,讓物流的次數少幾次,少一次就是物流的行業成本在降低,然后整個物流節點的設計,到底應該設計在哪,才能保證干線運輸,加短道,加倉儲,所有的加起來,比原有的方式成本會更低。我們的供應鏈設計應該怎樣更合理,都需要手上有大量的數據,以此為基礎重新去看整個行業應該如何規劃”,齊志平表示。
盡管BAT已經大舉進入產業互聯網領域,而目前國內還沒有寡頭出現。黃奇帆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什么產業互聯網企業嶄露頭角。美國科技股前 20 位的上市公司,7 個產業互聯網公司的市值等于美國最大規模 20 個上市公司市值的 50%。中國還沒出現這個現象。
這或得益于產業互聯網的巨大藍海空間。有關材料分析,全球目前有 60 余個萬億美元級產業集群,可與數字化結合,實現數字化轉型。據測算,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 5 個領域如果引入數字化支持,假設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來 15 年中預計可節約近 3000 億美元,平均每年約 200 億美元;如果數字化轉型能拓展 10% 的產業價值空間,每年就可以多創造 2000 億美元以上價值。所以,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目前只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企業,那么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今后的高價值公司很大可能主要產生于產業互聯網系統”,黃奇帆表示。
另外,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2020企業采購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B2B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94萬億元,預計2020年交易規模達31.19萬億元。相信隨著新基建的陸續拓展,產業數字化將會進一步促進流通、交易的便捷性,產業互聯網將是大有可為的藍海。
面對這樣一個巨大的藍海空間,作為以實體起家的綜合性集團,卓爾智聯在產業端歷練多年,有著對宏觀經濟、產業周期的深度理解,其早早把握市場發展機遇,快速走在了行業轉型的前頭,切入到產業互聯網中。
五年期探索效果顯著 業績增長70余倍
產業互聯網發展這條路到底行不行得通?道路走對了沒?卓爾智聯的業績會回答這個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卓爾智聯創始人閻志就提出“卓爾要以決絕心態推動產業發展與互聯網全面融合”。2015年8月,卓爾正式啟動全面的互聯網轉型。2016年,閻志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布《卓爾全球智能交易平臺戰略》時提出,要通過智能化商業交易生態圈,形成開放、高效的中國最大B2B交易平臺,同時做大服務平臺,形成完善的物流、金融、供應鏈管理等服務鏈條。其中,從2015年開啟互聯網轉型升級到2017年,卓爾主要是搭建互聯網的業務結構,形成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接著,2018年卓爾智聯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有著深刻變化,包括卓爾的收入模式、業務結構,在2018年都有著根本性的變化。2018年開始,通過收購中農網、化塑匯,卓爾智聯已經開始去積累了大量行業的經驗之后,開始在B2B領域當中全面擴張,陸續有了2018年投資海上鮮, 2018年下半年成立的卓鋼鏈和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
其中,卓鋼鏈成立當年就實現了盈利。“卓鋼鏈和CIC這兩家企業的發展非常快,卓鋼鏈是去年8月正式上線的,CIC是去年年底才開始成立的,不到半年時間的發展,卓鋼鏈可以做到當年將近60個億的主營業務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當年盈利,這就代表了卓爾在B2B領域當中的積累沉淀和理解,已經足以支持卓爾去在一個新的品類上,可以用自己的能力重新打起來,而不一定是像以往一樣,要通過并購才能做”,齊志平表示。
另外,卓爾智聯在2019年的財報成績也在充分肯定發展產業互聯網業務后所帶來的豐收。卓爾智聯2019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卓爾智聯實現收入為728.8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9.91%。拆解公司營收分部來看,卓爾智聯的收入主要分為六個部分: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租金收入、融資收入、電子商貿及金融服務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物業銷售及相關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卓爾智聯近年來收入結構有效優化,過去公司是以房地產開發為主,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收入逐步下降,而與之對應的產業互聯網布局下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強勁增長。
尤其是,卓爾智聯2019年度總營收里,來自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的收入占到了公司總收入的98.4%。可見,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公司轉型取得的顯著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助推該分部收入大幅增加的源頭則是旗下于2018年相繼成立的卓鋼鏈和CIC產生的業務增長,新生業務的持續強勁帶動了公司整體收入邁向新的臺階。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給予卓爾智聯“產業互聯網”方向的重要佐證。即從2015年至2019年,卓爾智聯營收從10億元增至728.9億元,5年增長了70多倍。五年營收獲得70倍的增長的背后,正是卓爾智聯的互聯網轉型,產業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業績裂變。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卓爾智聯已經形成了由投資并購為主轉向形成了自建及運營全新平臺的能力。在技術人才、產業理解、商業模式等方面已經有了較強的準備,所以我們力圖通過合資自建的形式去拓展新的領域。當然,商業是很神奇的,不管是卓鋼鏈、還是CIC的成立,都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合適的人,很幸運,我們卓爾智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齊志平表示。
政策紅利+產業沉淀 全速駛進快車道
在新冠疫情面前,卓爾智聯的產業互聯網思維下的解決方案,科學、合理、高效地調配各種應急物資,可見,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卓爾智聯產業互聯網思維的解決方案高分通過了一個又一個檢驗。
例如,2020年伊始,受全球性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鋼鐵產業下游開工滯后,需求銳減,導致鋼廠及社會庫存快速攀升,鋼材期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鋼鐵產業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卓爾智聯旗下黑色大宗商品B2B交易平臺卓鋼鏈通過數字化整合,適時推出供應鏈金融、云服務、線上支付等多款線上產品及服務,打破數據孤島,實現產業鏈互聯互通,形成鋼鐵行業智能化決策體系,加快提升鋼鐵行業的“智慧”交易水平。
再如,1月24日,正值春節,湖北武漢各類醫用防護物資匱乏,卓爾智聯第一時間響應,通過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啟動跨境供應鏈,聯合卓爾宇航僅用了42小時打通應急醫療物資全球采購通道,協助卓爾公益基金會從東南亞采購近290萬只醫用口罩、27萬多只N95口罩、21萬套防護服,通過貨運專機運抵武漢。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卓爾智聯的產業互聯網思維解決方案獲得了高分通過檢驗。而后疫情時代,面對包括國內、國外即整體世界經濟還有待恢復,尤其是國內的經濟復蘇、以及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所加速的各行業的轉型升級等情景,有著多年產業沉淀,以及在政策紅利的東風下,卓爾智聯將全速駛進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快車道。
政策紅利東風吹來。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出,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3月21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從加快新基建等6個方面出臺20項具體舉措。5月7日馬化騰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認為:“新基建是‘數字土壤’,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石,將為產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和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產業互聯網是新基建的市場先鋒,是新基建的需求來源,將對新基建起到自上而下的反哺作用。”
有分析指出,在未來的數年里,“新基建”將會成為熱詞,一場以新基建為主導的發展新模式正在上演,將驅動產業互聯網駛向發展快車道。而卓爾智聯多年的產業布局可謂正當其時。卓爾智聯旗下擁有中農網、化塑匯、卓鋼鏈等不同類型的產業交易服務平臺,在白糖、繭絲、化工塑料、鋼鐵、黑色金屬、天然氣等領域累計擁有數十萬客戶,正結合不同的產品特性從產業互聯網的角度優化資源,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深入挖掘、豐富垂直經營品類,打造更多的“單項冠軍”,提升產業鏈上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另外,卓爾智聯當前所累積的行業沉淀、技術沉淀,即內因,亦將為其駛入產業互聯網發展快車道加速。
據悉,早在2015年卓爾啟動互聯網轉型時,卓爾智聯就在積極布局新技術的開發投入,并陸續組建了一支600多人的研發團隊。隨著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逐漸興起,卓爾智聯又于2018年專門成立了卓爾智聯研究院,積極利用新技術為實體經濟賦能,已落地于交易、物流和倉儲等環節,為交易雙方提供了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務。
在交易環節,卓爾智聯旗下中農網利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新技術,開發了“Z-BaaS”平臺,對信息進行存證,可對貨物溯源,從而實現順“鏈”摸“貨”。有了這層保障,農戶們在交貨時即可獲得貨款,不用再像以前一樣等待幾個月,真正實現了技術惠農。
在倉儲環節,卓爾智聯開發的互聯網倉儲平臺卓爾云倉引入智能倉儲物流系統,配套RFID溯源、AI智能識別等技術,對布局全國的近百家倉庫進行全程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供應鏈管理效能。
在物流環節,卓爾智聯旗下物流平臺卓集送、小雪冷鏈等通過大數據和5G等技術,實現了智能運力調度和管理,精準匹配物流車貨信息,提升了貨運效率。
有著政策紅利這股“東風”以及自身多年的行業、產業沉淀,卓爾智聯正全速駛入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快車道,攪動萬億級市場。
“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等已全面介入到產業互聯網,而產業互聯網領域還沒有一家大體量級的企業。通過多年的努力,卓爾智聯集團打造了立體的生態體系,建設和運營了消費品、農產品(000061,股吧)、化工、塑料、有色金屬等綜合及大宗商品B2B交易平臺矩陣,并基于這些平臺的交易場景和交易數據提供金融、物業、物流、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等服務。下一步,卓爾智聯將構建以區塊鏈為平臺底層,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貨幣為支撐的新型智能交易平臺,不斷拓展核心優勢資源,全力打造中國產業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卓爾智聯總裁齊志平表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