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 貴州旅游業聞名遐邇,境內山脈眾多,山高谷深重巒疊嶂。而在延綿的苗嶺山脈當中,鑲嵌著一顆綠色的明珠——那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
雷山縣地處云貴高原湘、桂丘陵盆地過度的斜坡地帶,地勢奇崛,境內苗族風情濃郁,文化內涵豐富,素有“苗疆圣地”之稱。
群山為雷山縣帶來了豐厚的資源,但也筑起了貧困的“圍墻”。由于交通閉塞經濟落后,雷山縣曾經長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據悉,截至2015年,仍有貧困人口2.6萬人,大多都居住在大山深處,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如何善用當地資源優勢增加農民收入,在脫貧工作中“突圍”,成為了雷山縣人們心中最迫切的希望。2019年,平安“三村工程”扶貧項目來到雷山,以金融扶貧賦能產業扶貧,幫助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游產業,雷山縣逐漸走上了新的脫貧致富路。
旅游+扶貧
雷山脫貧念好“山”字經
雷山脫貧攻堅“最難啃的骨頭”在山上,但其優勢也在山上。它具有旅游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如何整合區域資源優勢,轉變發展思維成為破局的關鍵。
古語有云,“有美意,必須有良法乃可行。有良法,又需有良吏乃能成。”扶貧路上,基本思路有了,接著需以培養人才為“先驅動力”,才能激發扶貧地區的內在活力,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9年4月16日,“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雷山班”正式開班。它是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聯合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共同舉辦的,是平安集團“三村工程”在雷山地區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雷山縣下屬的D球村和報德村負責人均參加了這一次的培訓。這次培訓班上所強調的“品牌打造”理念,讓兩位村負責人深受啟發。借助雷山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的想法慢慢在他們腦海中成型了。
培訓結束后,當地優秀致富帶頭人信心十足,立刻與平安集團一起組成項目組。通過深入研究考察雷山特色資源,最終一致認為雷山的好山、好水、好產品獨一無二,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和風土人情獨具魅力。將特色旅游、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與扶貧結合,為旅客提供差異化體驗,必定能夠打造一張獨屬雷山縣的旅游名片。
擼起袖子說干就干!當地致富帶頭人在平安集團政策、資金、技術的幫扶下,聯合國內大型旅行社共同設計雷山旅游扶貧項目,組織高端客戶赴雷山旅游消費,開展與貧困家庭結對子、愛心捐贈、學習非遺等親子類活動,打造出雷山特色旅游扶貧品牌,雷山縣從此煥發出勃勃生機。
特色旅游業還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比如銀球茶是雷山的特產,它聚天地之靈氣,茶香且回甘重,卻因藏在深山中缺少知名度而難以推銷出去。于是平安通過慈善旅游的方式把雷山縣介紹給高凈值客戶。通過親手實踐采茶、炒茶、品茶等工序,客戶對雷山茶有了更深的了解,對原生態茶葉更有購買欲望和推廣欲望。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雷山縣通過在山上做文章,千方百計念好“山”字經,造血式扶貧讓雷山人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真正實現脫貧致富,并把更多優質的農場品推廣到全國各地。截至2019念年底,雷山縣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5%,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圓滿通過國家脫貧出列抽檢。
從0到1
平安精準扶貧特色
但愿蒼生俱飽暖。雷山縣脫貧致富的背后,離不開黨和國家對脫貧工作的重視,也是平安集團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為全國人民小康事業兢兢業業的體現。
今年是平安開展“三村工程”的第三個年頭。“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助力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和美麗鄉村的建設。作為實施主體,平安集團將精準扶貧做出特色,在整合各類扶貧模式的基礎上,創新開發了“扶智培訓、產業造血、一村一品、產銷賦能”的扶貧閉環。
所謂管中窺豹,雷山縣的成功就是這個扶貧模式從0到1的最好注腳。
扶貧必須與扶智、扶志結合,才能長效。平安主辦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各地開花,通過圍繞產業政策、財務管理、電商運營、種養殖技術等進行深入研討,通過種養殖項目對接、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基地參訪等方式為學員開拓視野,激活當地人民的觀念,打造一支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截至2020年5月25日,扶智培訓共舉辦22期,培養3255人,覆蓋18省78縣。僅僅雷山地區,就培養了100多名創業致富帶頭人。
實施產業造血,從“一次性補償”向“建立長期幫扶機制”轉變。平安通過創新開發水電貸、養殖貸、種植貸、修路貸、扶貧債等產業幫扶模式,以優惠利率貸款或債券投資形式,引進核心農業企業,扶持企業發展,并將企業種植、養殖生產工作與貧困戶緊密聯系起來,讓貧困戶成為產業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如雷山縣的D球村的工廠就設在雷山縣異地扶貧搬遷羊排安置點的對面,D球村通過產業創造就業崗位讓21戶貧困戶免除了搬遷后生存的后顧之憂,臨時用工5000余次,有效的帶動了貧困戶增收。
從山地特色旅游定位,到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特色服務業的推廣,“一村一品”和“產銷賦能”更是在雷山地區扶貧工作中貫徹始終,體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雷山縣通過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社溝通,已經將雷山茶葉、臘腸、牛肉干等十幾種特色產品上線到平安集團內外部電商上,同時納入“平安三村百寶”消費扶貧項目,共同打造雷山扶貧農產品品牌,為農戶增產創收。
從1到N
打好脫貧攻堅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雷山縣為代表的貧困地區,沒有技術提升,沒有金融扶持,沒有產品銷路,村民根本無法改變貧困。只有培育更多的致富帶頭人、挖掘更多帶貧產業,打造提升品牌,拓寬銷售渠道,才能實現產業扶貧從0到1,從1到N的推廣,讓更多貧困人群實現脫貧致富。
平安在夯實傳統扶貧模式的基礎上,以“金融+科技”驅動,集結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平安產險等子公司的努力,在產銷賦能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往消費扶貧方向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今年5-6月,平安正式啟動“平安消費扶貧月”活動,其中“平安云農場”通過互動、有趣的認養玩法,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將公益、消費、扶貧三者結合起來,深度鏈接企業、貧困地區和消費者的需求。
一方面“平安云農場”通過大眾提前認養貧困地區農產品,實現鎖定銷售,讓大眾更低成本參與公益,另一方面它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降低了中間交易環節成本,讓收益切切實實落到農戶的錢袋子。更重要的是慈善信托的加入,讓資金更具規模,信托資金將定向流向福利院和婦女組織,最終實現二次扶貧。
至今平安在各大電商銷售渠道專門搭建的“精準扶貧專區”,已經累計上架扶貧農產品126種,覆蓋全國17省的28個貧困縣,總銷售額達2.36億元。2020年,平安還將協調集團工會、統籌電商平臺,推動全年采購、協銷扶貧產品金額不低于1.5億元。
2020年,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全國人民必須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我們有理由相信,以雷山地區為代表的人民,在平安精準扶貧的幫助下,將移走貧困的大山,鋪就條條“平安”大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