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舉辦“《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課題報告》(簡稱報告)發布會”。
該報告建議,將資產管理行業的過渡期再延兩年至2022年底。同時建議按延長后的過渡期重新明確壓降要求,建議2020-2022年壓縮每年比例不低于30%,2022年底壓縮至零。
此外,報告還建議,資管新規實施路徑的中間目標直接放在理財產品的壓縮上,而把復雜的資產處置留給各家銀行自行決策。
資管新規之后,社會融資結構回歸銀行主體,信貸在社會融資中的占比提高。監管層面,尚福林表示,“在資管市場主體中,理財子公司是落實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一項創新舉措。未來對于回歸信貸主業的銀行和其他主營業務沒有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等專門子公司的方式參與資管業務,隔離風險,提高專業水平。而理財子公司的經營主業和理財產品投向多是在資本市場范圍里,在法人層面已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業務實現了分離。對這類機構的監管可以參考銀行為大股東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監管模式。”
對于理財公司在市場上表現,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表示,五月以來市場利率出現超預期上行,債券估值大幅下跌,市場純債券型基金指數最大回撤1.33%, 63%的純債基金最大回撤超過1%。本次市場沖擊被隔離在理財子公司,母行產品沒有受到影響。而本次債券市場對理財市場產生的沖擊是一次檢驗凈值型產品管理能力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極好窗口。理財子公司在近期債券市場波動中牢固樹立了穩健、安全的口碑。目前市場波動已經基本平復,產品凈值回歸上升通道,資金呈現加速申購的態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