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尋甸親愛的阿爺阿奶,告別了山間嬌艷盛開的墨紅玫瑰,“尋意行”調研團隊的老師同學們坐上了返程的汽車,最后一次行駛在云貴高原已經漸漸熟悉的蜿蜒山路上。
7月7日中午,“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在云南尋甸的調研實踐圓滿結束。在短短的1周里,團隊成員依托拼多多平臺進行了近9個小時的互聯網直播,累計觀看30720人次,帶動銷售總額8275.5元。他們還打造全媒體矩陣,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B站5大平臺發布vlog短視頻8則,拍攝制作了公益主題微紀錄片2則。目前,這支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公益團隊已經受到“央廣網公益”、“CCTV公益之聲”、“中國經濟網”等27家媒體平臺的關注。就結果而言,在此次“紅色之旅”中,他們踐行了公益,也尋找到了意義,一切都如團隊的宗旨所說的那樣。
走進玫瑰的山谷,他們帶來愛心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是云南省昆明市轄縣,同時也是華東師范大學的對口扶貧縣。2020年春夏,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尋甸縣當地農產品(000061,股吧)銷售困難。此時,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出版與文化系教工黨支部書記李浩正在尋甸縣掛職。在了解到當地實際情況后,由學院牽頭,“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組織起來。這支由5名教師,7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組成的團隊橫跨廣告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主持藝術、編輯出版學、新聞學5大專業。他們追求公益和意義,想要發揮專業特長,幫助尋甸的農民綻放更美生活。
“公益之行,意義之旅”是這支團隊的宗旨,它的含義是團隊成員將在踐行公益事業的旅程中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創造意義和價值。在項目早期,策劃組的成員們將“消費扶貧”的目標產品鎖定在墨紅玫瑰花茶身上就是要“把花的綻放和花農的生活聯系起來,他們的生活也應該像花一樣綻放。”
在聆聽了副縣長李彥壘的鄉情介紹之后,直播組成員,來自廣電播音專業的蔡藝揚說:“提到農戶,提到辛苦,提到小康,提到脫貧……這些都會讓我記得在世界還有一些人在大山深處,為了生活努力奮斗。想到這些,心里就暖暖的。”在談及調研實踐的見聞時,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鞠薇更是連提8次感動。“他們(項目成員)真的愿意走出閔行,走出華師大,來這授人以漁。我看到他們真的想把自己的視野和能力留下來,讓他們(村民)以后能用得上,這很讓人感動。”談到農戶、村民,項目組成員都提到了“質樸”、“真誠”、“友善”等詞語。老師同學們深入尋甸的田間地頭,用充滿善意的實踐換來真情的反饋,這本就是公益行動的應有之義。
告別功山的云靄,他們留下希望
“當時采訪了一個姓陳的大姐,我問她‘我們的紅色公益行給您帶去了什么樣的變化?’。陳大姐面露樸實的笑容,嘴角微微顫抖。過了五六秒,她說:‘有點收入了,可以給孩子買練習冊了,真的謝謝。’聽到這樣的回答,我鼻子酸了。這時我深刻理解到‘尋意行’公益行動的意義。” 這是直播組成員,來自廣電播音專業的溫凱難以忘記的回憶。
其實,對于“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的每個人來說,這段尋甸記憶都彌足珍貴。云貴高原之上,灼熱的太陽,突降的暴雨,泥濘的山路,種種條件的限制都沒有打消掉項目團隊的熱情。在一次采摘玫瑰的直播當中,線下實踐團隊的帶隊老師,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馬力看到欣欣向榮的勞作場景有感而發,放聲歌唱,直播組的同學則趕快緊握設備,將精彩的瞬間記錄、傳播。在尋甸,項目團隊十分忙碌,有時候工作群中的消息,一小時就是99+。視頻組成員,來自廣播電視編導的楊丹青說:“其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所有人集中自己的力量來做一件事的這種信念,這種信念令我十分感動。”
“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所有項目成員的通力合作為這個小城帶來了希望的光芒。這一希望是什么呢?是互聯網的意識,是互聯網營銷的思路。“一方面是實踐,我們想把這些經驗這些一系列的做法留下來,這才是希望。”其實在很早的時候,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便開始關注鄉鎮的貧困、發展問題。并依托學院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從2017年到2019年,傳播學院已經組織學生進行了多次相關的調研實踐,地域橫跨長三角到中原內地,從上海市金山區水庫村到江西上饒玉山縣再到山西永濟。實踐活動主題也從關注扶貧問題發展到對新農村建設方案的探討。此次“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的實踐依托傳播學院融媒體中心的技術資源,將智慧營銷、微紀錄片拍攝,互聯網直播帶貨融為一體,將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思維融于幫扶貧困、建設新農村的主題,將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的扶貧實踐發展到全新的高度。
“尋意行”華東師大傳播學院公益團隊正在用互聯網的意識,智能化的技術,專業的鏡頭和腳踏實地的走訪一起,踐行著新時代傳播的意義與價值。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將發展的希望之花,永遠深植于尋甸,以及更多需要致富前進的城鎮鄉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