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地時間8日,哈佛大學校長表示,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已在當天上午對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提起訴訟。該訴訟尋求臨時禁止令以及初步和永久禁令,以阻止執行聯邦政府關于禁止參加在線課程的國際學生留在美國的規定。
美國東部時間7月8日,據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S. Bacow透露,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已于8日上午向波士頓地方法院起訴了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以下簡稱DHS)和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以下簡稱ICE)。訴訟主要是針對海關推出的驅逐上網課的國際學生的規定。
ICE于7月6日宣布,如果留學生所在的學校2020年秋季學期全部采用網絡授課,那么持非移民F-1和M-1簽證的學生可能面臨失去簽證并驅逐出境的風險。
Bascow表示,“這項規定是在沒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下達的——它的殘忍程度僅次于它的魯莽。我們認為ICE執行了一項糟糕的公共政策。我們認為它是非法的。”
不過,美國法律政治學者張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一規定是有法可循的。他同時表示,“無論是身在何處的留學生,這一規定都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挑戰。”
新規遭到強烈質疑
根據新規,如果留學生目前身在美國境外,那么美國國務院將不會給這些學生發放簽證,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也不會讓他們進入美國。如果留學生目前身在美國且秋季學期僅注冊網絡課程,那么他們必須離開美國或采取其他措施,如轉學到提供當面授課的學校或者同時提供線上和當面授課的機構以維持合法身份,否則可能面臨進入遣返程序等后果。
ICE在聲明中指出,由于新冠病毒的原因,美國政府對春季和夏季的在線課程實施了臨時豁免。在臨時豁免的政策下,非移民學生被允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注冊比聯邦法規通常允許的更多的在線課程,以保持他們的非移民身份。
ICE強調,這一臨時豁免政策將不再適用于秋季學期。張軍對21記者表示,新規看似不合理,卻有法可依。“根據聯邦法規,非移民F-1學生最多可選修一門課或三個學分的網上課程。” 不過,張軍補充道,這次新規并非針對中國留學生,而是在美國求學的留學生。
雖然有法可循,但是仍遭到美國高校和社會團體的強烈質疑。哈佛校長Bacow認為,這些指導方針違反了《行政程序法》,沒有在發布前考慮“問題的重要方面”,沒有為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據,也沒有充分通知公眾。
美國教育理事會政府和公共事務總監Sarah Spreitzer表示,“這基本上等于說,如果由于疫情再度加重,你的學校突然轉向完全在線授課,那么你將需要立即離開美國。”
美國青年群體權益組織發表聲明稱,這一新規再次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應對疫情措施的排外性和錯誤性,將迫使留學生做出艱難決定——要么倉促離開美國,要么尋找新的項目或機構。
圖/圖蟲
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發表聲明稱,對于每年來美國的成千上萬的國際學生來說,ICE的這項政策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殘酷的。特別是對已經在美國的國際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對他們的學習和研究造成巨大的干擾。“我們強烈敦促政府取消這一指導,并提供暫時的靈活性,允許國際學生參與各機構根據疫情和當地情況正在實施的各種面對面、在線和混合教學。”
各大高校聲援國際學生
新政剛剛頒布,美國高校紛紛發聲。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國高校擴大了國際學生的招生名額,以增加收入。然而,分析認為,這一新規將令美國大學的財政承壓。
美國大學協會主席Mary Sue Coleman指出,這一規定可能對美國大學造成進一步的損害,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美國大學已經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巨大的后勤問題和巨大的財政損失中苦苦掙扎。這一政策變化也會帶來負面的經濟影響,因為國際學生每年在我們國家花費數百萬美元。
張軍也對記者強調,特朗普政府的這一新規將造成巨大影響,因為留學生經濟所創造的溢出效應對美國經濟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8年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中國學生占三分之一,近150億美元。
新規發布之后,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美國高校都嘗試安撫留學生。
斯坦福大學媒體關系資深總監E.J. Miranda在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復的電郵中表示,斯坦福大學正致力于評估并回應這一規定。
Miranda還向記者提供了斯坦福大學的官方聲明。斯坦福大學校長Marc Tessier-Lavigne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對這一決定感到擔憂,這將給國際學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我們的國際學生必須能夠繼續取得進展,完成他們的學位。作為一所大學,我們打算在這方面支持他們。
我們將與我們的同行和國家協會合作,了解如何在這些新規則的背景下最好地實現這一點,并敦促政府重新考慮其立場。在收集更多信息的同時,我們將繼續與國際學生溝通。”
斯坦福大學柏克德國際中心(Bechtel International Center)執行主任Shalini Bhutani在給國際學生的信息中寫道,“我們現在的重點和努力是分析這一新規,為斯坦福學生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請知道,斯坦福大學致力于支持國際學生。”
哥倫比亞大學傳播及公共事務辦公室工作人員Yolanda Johnson在郵件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關于秋季學期的一切動態可以關注該校的新冠病毒專題頁面。哥倫比亞大學的國際學生及學者辦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s&Scholars Office)在其該頁面上表示,ISSO正在分析這份通知,并就其影響與學校密切合作。一旦有了更多消息,將會盡快通知。
截至發稿,哈佛大學尚未就此事回復記者。不過,記者翻閱其官網發現,哈佛大學國際辦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已就此事發表聲明。
哈佛在聲明中稱,這個規定“讓國際學生,尤其是那些參加在線課程的學生,除了離開美國或轉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對此,我們深感關切。這一指導破壞了許多機構(包括哈佛)代表學生采取的深思熟慮的方法,即在平衡全球大流行帶來的健康和安全挑戰的同時,規劃繼續的學術項目。”
哈佛強調,“我們將與全國其他高校密切合作,共同規劃前進的道路。我們必須盡我們所能確保我們的學生可以繼續學業而不用擔心被迫離開這個國家。”
哈佛校長Bacow也強調,“作為一所致力于提供住宿教育的大學,我們希望并打算在安全、負責任的情況下恢復全程的當面授課。但在那一刻到來之前,我們不會坐視國際學生的夢想被一種嚴重誤導的秩序扼殺。我們應該站起來戰斗,我們會的。”
據哈佛公布的消息,該校的最新秋季入學計劃是讓40%本科生返校,其中包括所有大一新生。不過,即使能回到學校住宿舍,哈佛大學的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將上網課,而不是當面授課。
哈佛大學 圖/視覺中國
中國學生何去何從
一直以來,美國是中國留學生最熱門的留學目的地之一。據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發布的《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8年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占據1/3的學生來源,總人數近37萬。
然而,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中國學生赴美求學的道路愈發坎坷。Sandy原本應該在今年1月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生,但是因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護照持有者有旅行禁令,她不得不延遲入學。如今,在這一新規之下,Sandy何時能入學仍不得而知。
“我已經徹底沒想法了,只能等著。學校那邊也只能延遲入學的時間,”Sandy表示。“我目前有工作,影響還算小,應屆生可能比較慘一些。”
Ben就是今年的應屆生。剛從埃默森學院畢業的他已被西北大學錄取,如果一切順利,今年8月他將重返美國繼續自己的學業,目前這一計劃已被打亂。不過,Ben表示,“我本來就沒打算留在美國。所以我可以不要F-1簽證,選擇繼續上網課就好。”
事實上,這一新規影響最大的是目前仍留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受疫情以及航班稀少的影響,不少留學生只能選擇原地不動。Sherry就是留守大軍中的一員,“現在只能等待學校的安排,其他也沒辦法。”
被問及是否能選擇轉學時,Sherry向記者表示,轉學需要重新考SAT、寫PS、準備相關材料,等于重新申請一遍大學,十分繁瑣。而且目前高校的轉學申請期基本都已關閉,“這條路基本行不通。”
Sherry還表示,選擇回國就面臨著無法重返美國、身份失效的風險,這樣對學業也會產生影響。“現在是進退維谷的局面。”
據21世紀經濟記者了解,不少與國內大學有合作的美國高校表示,中國留學生可以先選擇在國內讀書。康奈爾大學于近日就表示,將安排學生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課,之后再轉換學分。
據報道,紐約大學將安排超過2300名中國留學生在上海紐約大學上課。上海紐約大學傳播部Tannia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正在各方政府支持下,積極籌劃這件事,仍待最終確認。”
無論是轉學還是回國上網課,路都不好走。張軍建議,留學生在這個問題上需要重視。第一,跟自己的學校保持溝通;第二,可以與律師聯系,看能不能通過上訴讓法院作出裁決。
目前,已經有熱心網友在白宮網站發起請愿,要求特朗普政府允許持F-1簽證的留學生在美國國內上網課。截至記者發稿,這一請愿的簽名數已達到160421人。按照規定,只要簽名人數超過10萬人,白宮需要作出回應。不過,白宮尚未就此作出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7日就此新規回復稱,中方密切關注美方政策有關動向,將全力保護中國在美留學生合法權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