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大消費城市“回暖度”PK:上海人前5月買買買超5000億,重慶繼續甩開成都,深圳為何只是“消費第七城”?
與消費表現息息相關的,是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近日,深圳推出一攬子促消費政策,包括:購買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5G手機等智能產品,每位居民最高可獲1000元補貼;定向適量增加小汽車增量調控指標,對消費者“以舊換新”購車給予一定獎勵;推動建設市內免稅店,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吸引外來消費。
政策力度可謂空前,并且,這一系列政策的執行時間一直持續到2022年底。
從全國的表現來看,消費自3月以來持續在回暖。不止是深圳,今年多個省市都在持續出臺促消費政策,而政策的背后,不免讓人思考一個問題: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分城市來看,消費回暖情況如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選取了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在前十的城市,對比了它們在今年1-5月的消費表現。
盡管消費只是代表著經濟生活的一個方面,但2019年全國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對于個體和家庭而言,與消費息息相關的是收入水平以及對未來的信心與預期,因此,消費回暖情況可從側面映照出當前城市經濟形勢。
哪些城市表現更佳?
從1-5月的消費數據來看,消費冠軍之城上海仍然顯得“一枝獨秀”,是唯一一個社零總額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并且,前5個月的累計降幅對比前4個月收窄了3.6個百分點。
北京則是除武漢之外,消費十強城市里消費跌幅最大的城市,同比下跌18.2%,對比前4個月也僅收窄了2.2個百分點。6月,北京曾一度出現本地疫情的反復,這或許還將一定程度影響其上半年的消費表現。
作為第4名和第5名的重慶、成都顯著拉開了差距。2019年全年,重慶的社零總額比成都多出1192億元,但今年僅前5個月,差額已經達到了1278億元。
這或許與重慶的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有關(幾乎接近成都的2倍)。在疫情影響下,很多人會選擇減少享受型以及跨市消費,但必需品消費卻相對難以壓縮,這也導致,本地常住人口數量較多的城市,消費形勢相對更好,而平時吸引了大量周邊消費人口的省會等城市受疫情的沖擊更明顯。
武漢毫無意外地成為跌幅最大的城市,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跌了37.9%,但這一數字比前4個月收窄了4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目前,這10座城市都曾以不同的形式發放消費券,這也是今年備受關注的促消費方式。
7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五五購物節”相關情況,據介紹,購物節期間各平臺和商家累計發放消費券286億元。單看5月的表現,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90.72億元,同比增長0.6%,單月增速轉正。
但消費券似乎并非“萬能良藥”。以另一個政府發放高額消費券的城市杭州為例,今年3月27日起,杭州開始向所有在杭人員發放總額高達16.8億元的消費券。2019年,杭州躋身中國消費十強城市第八名,超過了南京和蘇州。但今年前5個月,它的社零總額又掉到了蘇州和南京之后。
汽車消費成為了左右總體消費情況的主要因素。在上海“五五購物節”期間,上汽集團(600104,股吧)推出近400輛55折新能源汽車,普陀區汽車品牌大聯展推出低至55折的大力度折扣。上海重點監測樣本企業數據顯示,5月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8.9%。
相比之下,杭州統計局披露,汽車類商品在全市社零中占比第一,5月單月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83.4億元,增長0.3%,1-5月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317億元,下降15.3%。
2019年中國十大消費城市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官網)
深圳為何只是“消費第七城”?
而剛剛推出重手筆促消費政策的深圳,在2019年其消費表現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七,排在重慶、成都、武漢之后,這似乎與它的GDP第三城地位不太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深圳的社零總額僅次于北上廣,位居全國第四,但近年來其消費增長乏力,逐漸退至第七。
一直以來,分析人士將深圳消費表現低于其GDP表現的原因歸結于它鄰近香港,導致一部分消費“外流”,這個原因占了多大的比重?最近幾個月,深港兩地幾乎中斷了互通,這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較好的觀察期——當深圳將消費留在本地的時候,它的表現如何?
橫向對比來看,前5個月,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889.51億元,與成都十分接近,對照2019年的表現,深圳與成都全年的消費差額大約為900億元。然而,深圳與北京、上海等城市仍然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再從增速來看,前5個月深圳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了16.5%,這一表現遠不如上海、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
這也意味著,盡管深圳最近幾個月很大程度將消費者“攔截”在了本地,但其消費反彈的態勢并沒有因此占據很大優勢,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深圳2019年僅處在消費第七城的位置,不止因為它鄰近香港,還與其他更多的因素有關。
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高房價對于消費的“擠出效應”。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房價行情網《2020年上半年全國城市房價漲幅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二手房價上漲中位數2.2%左右,而深圳的二手房價相比去年年底上漲了14.37%。
盡管其他一些城市也存在高房價問題,但相比之下,深圳人口結構年輕,缺乏龐大的中產階層,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低,這導致更多的人“為房所累”,而相應制約了消費。
(作者:王帆 編輯:林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