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國內生豬價格走出了“v”字形走勢。
在經歷了一波顯著下跌后,6月份以來,豬價掉頭回暖,肉價已連續六周持續上行。
多省生豬價格突破40元/公斤
7月13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新聞通氣會透露,今年2月份以來,豬肉價格連續3個月下降,進入6月份開始上漲,7月份第2周(7月6日—7月12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售價每公斤53.15元,已連續6周上漲,漲幅15.6%,但比2月中旬的高點低6.49元。
肉價上行,與生豬出欄價格高企息息相關。
搜豬網數據顯示,7月13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38元/公斤,較前一日的37.82元/公斤上漲0.18元/公斤,單日漲幅0.5%;較去年同期的17.47元/公斤上漲了20.53元/公斤,同比漲幅212.76%。最幾天豬價漲勢雖較前期有所放緩,但整體震蕩上漲態勢依舊,截止13日全國均價已上漲至38元/公斤關口附近,經過短時盤整后周末兩天北方豬價再次連續出現0.2-0.7元/公斤左右不等的上漲,
13日全國生豬出欄價格16省上漲,9省下跌,3省與昨日保持持平,整體看豬價區域漲跌較明顯,東北、華北及西南上漲為主,以上三區域除內蒙古和天津穩中伴跌外,其他各省大體出現0.2-1元/公斤左右的上漲,其中四川較昨日上漲1.3元/公斤,是13日全國漲幅最明顯的地區;西北、華中及華南整體跌勢為主,其中陜西和廣西較昨日分別下跌1.8元/公斤和1元/公斤,為13日下跌較明顯的兩個省份。??
截止目前,華南六省除廣西相對偏低外,其他各省均價均已至40元/公斤以上,多地高價至41-42元/公斤左右,與東北及華北產區37-38元/公斤整體區域價差2-4元/公斤左右。今日最高價海南均價41.8元/公斤,部分高價區漲破42元/公斤,與最低價的新疆和云南35.5元-35.8元/公斤價位水平的高低價差維持在6元/公斤左右。
卓創監測數據也顯示,截至7月10日,全國外三元出欄均價38.42元/公斤,較月初上漲1.9元/公斤,漲幅5.2%;最高點出現在7月8日的38.84元/公斤。
7月10日山東省外三元出欄均價為36.42元/公斤,較月初上漲0.98元/公斤,漲幅2.77%;最高點出現在7月7日的37.58元/公斤。此輪上漲中山東市場豬價上漲市場較晚,且漲幅相對較小;東北市場領漲全國,漲幅最大。養殖戶對低價抵觸情緒濃厚,屠宰企業再度陷入收購困難,豬價止跌回穩,局部反彈。
進入7月,東北豬價加速上行,逐漸逼近2019年最高價38.98元/公斤,并暫時創下了2020年的最高紀錄。據卓創資訊統計,2020年7月上旬東北良雜豬主流出欄價35.74元/公斤,較上月同期上漲21.94%,較去年同期上漲92.98元/公斤。最高價為7日的37.09元/公斤,與2019年最高價僅相差1.89元/公斤。
南方汛情致供應端收緊
“冬春季節仔豬腹瀉、常規類其他疫情導致仔豬成活率明顯降低,繼而導致6-7月份國內生豬出欄斷檔。豬源斷檔成為國內豬價供應緊俏的首要原因。”談及本輪豬價上行的原因,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分析稱,5月份豬價超預期下跌,養殖戶集中出欄情緒濃厚,亦不乏全部清欄養戶,導致了6-7月正常出欄豬源提前出欄,透支了此階段的產能。價格緩慢上漲,一再突破養殖戶的心理預期,業者看漲情緒濃厚,養殖戶惜售情緒亦逐步濃厚。二次育肥客戶看漲后市而將小體重標豬再次回圈育肥,供應再度縮量。
同時,現階段為國內雨季,高溫高濕導致局部疫情略有抬頭,加之南方暴雨侵襲,部分地區豬場受損嚴重,生豬出欄受阻,生豬調運難度較大。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也認為,生豬價格短時盤整后再次震蕩上漲,一方面由于豬價快速上漲后白條肉持續跟漲,終端需求對高價肉消化較為遲緩,另一方面時隔一段時間儲備肉投放再次來襲使得屠宰企業出現一定減量壓價意愿。但目前可出欄豬源十分有限,屠宰企業每一輪試探性壓價難以收到明顯效果。另外對豬價產生利好因素是目前南方處于雨季汛期,對生豬調運形成不利影響,外地生豬調入減少多地缺豬現象逐步加重,使得銷區上漲動力增強帶動了北方短時調整后繼續走高。
農業農村部13日對外表示,這一輪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是消費拉動。此外近期南方持續出現的強降雨天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及豬肉調運,推升了部分地區的活豬價格。
南方因汛情導致的供應端收緊,也間接拉動了北方豬價。
卓創分析師馬麗媛稱,進入7月,斷檔導致的南方供應緊張狀況顯現,北豬大量南調,其中以東北為最。外調豬源以大豬為主,東北養殖端壓欄意向明顯增強,上旬豬價加速上行,價格直逼2019年高點。
據悉,近期東北豬源外調區域增多,數量加大。7月初,生豬主要調至兩廣、兩湖、蘇浙皖、江西、福建地區,本地屠企收購困難,被迫提價保量。除此之外,外調多為大體重生豬,大豬與標豬價差縮小,甚至一度持平。高價位下,壓欄導致的體重增加會使得盈利提升,養殖端壓欄惜售意向較強,東北豬價領漲,且與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區幾無價差。
豬價長期仍被看跌
雖然當前豬價牛市行情盡顯,但隨著近年來龍頭持續補欄,業者對長期價格走勢依然不樂觀。
張莉莉認為,近期國內豬價沖高回落,屠宰企業虧損嚴重,壓價意向強烈。但市場豬源供應有限,養殖戶對低價認可程度低,價格下滑難度較大。供需博弈激烈,短時行情或難有明顯變化,但長線仍看跌國內市場。
她表示,在需求方面,原料成本價格不斷上漲,推漲白條豬肉及終端產品價格,但終端消費卻一再下滑,幾無提振時間。屠宰企業屠宰量不斷縮減,開工率屢創新低,7月10日屠宰企業開工率降至12.04%,較月初的13.56%再降1.52個百分點。同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內進出口貿易環節受阻,國內經濟亦受此拖累,中下層收入群體消費能力減弱,對高價豬肉需求熱情亦較低,利空豬肉消費。此外,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國內豬肉進口自6月份開始逐步減少,而國產凍品已逐步消化殆盡,自2019年8月份以來屠宰企業幾無入庫。隨著凍品的不斷消化,國內凍品虧損量或逐步減少,消息面因素對市場存在一定提振作用,但實質性影響不大。而低價凍品的出庫對鮮品沖擊作用亦較明顯,鮮銷量進一步下滑。
按照其預期,進入7月中下旬,5月份北方二次育肥出欄可能較大,屆時價格或有下滑,但空間極為有限。8-9月份,養殖場補欄的產能陸續進入釋放期,需求仍無明顯好轉,供應大于求,價格或開始下滑,10月份下滑空間增大。11-12月份需求旺季來臨,供應端亦不斷放量,降雪等極端天氣影響加大,或導致豬價低位反彈。
2021年隨著國內產能的不斷恢復,豬價或逐步回歸理性,階段性低點或出現在2021年的5月份;2021年下半年國內產能或恢復至原有水平,尤其是北方市場,在非瘟疫情不在大面積爆發的前提下,產能或能恢復9成以上,價格或降至16元/公斤附近。
馬麗媛也認為,2019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量降至低位,8月開始持續上漲。推算到生豬出欄,在刨除新冠導致的配種、補欄影響之外,7月份國內生豬總出欄量開始上漲。除此之外,南方一批集中補欄的二次育肥正常需在7月中下旬出欄,供應緊張狀況或緩解,下半年生豬供應或持續增加。預計7月下旬開始生豬價格緩慢回落,暫無大的疫情或突發狀況情況下,下半年價格或維持震蕩下滑的態勢,高點難以再度重現。
馮永輝則表示,華儲網發布消息顯示,又一批2萬噸中央儲備肉將于7月15日投放市場,短期生豬供應短缺對豬價支撐較強市場仍將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大漲大跌可能性不大,但當前正值高溫高濕季節,生豬飼養管理及疫情防控難度較大。
此外,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13日表示,目前我國生豬存欄和仔豬供給量連續5個月恢復性增長,預示7月份以后可出欄的商品肥豬將逐步增加,豬肉市場供應將持續改善。同時,今年豬肉進口預計比去年增加100萬噸以上,禽肉產量增加120萬噸以上。綜合分析,三季度之后豬肉供應緊張局面將逐步緩解,下半年市場供應總體有保障,豬肉價格沒有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e公司官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