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衛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罕見地在記者會上放了狠話。
當地時間13日,在談到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現狀時,譚德塞說了兩次“恕我直言不諱”,一次他指出“太多的國家正朝著錯誤方向前進”,另一次則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不會回到舊常態”。
他提醒,如果不遵守一系列公共衛生基本原則,疫情只會變得越來越糟。譚德塞介紹,12日當天,各國向WHO報告的確診病例超過23萬,其中80%的病例來自新增病例最多的10個國家,約一半病例來自兩個國家:美國和巴西。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3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為570776例。
數據顯示,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334.6246萬例,累計死亡病例13.5477萬例;巴西累計確診病例186.4681萬例,累計死亡病例7.21萬例;印度累計確診病例87.8254萬例,俄羅斯累計確診病例73.2547萬例。此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5萬的國家還有秘魯、智利、墨西哥、英國、南非、伊朗、西班牙和巴基斯坦。
譚德塞指出,盡管每天的死亡病例目前保持相對穩定,但仍有很多事情值得關注。
他將全球應對情況分為四類評點,第一種情況是機敏和警覺的國家和地區。譚德塞稱,這些國家有所準備,且迅速有效地應對了第一批新冠肺炎病例。結果是到目前,這些國家和地區都避免了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湄公河地區、太平洋(601099,股吧)、加勒比和非洲地區的許多國家都屬于這一類別。”他說。
第二種情況是,雖然在該國和地區發生了重大疫情,但是由于領導力和公共衛生措施到位,最終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譚德塞稱,歐洲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就已經證明,是可以控制大規模疫情的。
他說,在前兩種情況中,都可以看到,各領導人以數據為驅動,循序漸進地開放社會,并采用了全面的公共衛生措施,還有強大的衛生系統和社區作為后盾。
第三種情況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個高峰,但放寬了限制,現在正努力應對新的高峰和加速增長的新病例。“在一些國家中,我們看到病例呈現危險性增加趨勢,且醫院病房再次被填滿。”他評價道,看起來,因為沒有實施或遵循降低風險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許多國家和地區正在喪失之前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種情況是那些仍處于疫情強烈傳播階段的國家和地區。譚德塞表示,在美洲、南亞和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看到了這種情況。“目前,疫情的震中仍在美洲,占全世界病例50%以上。”他說。
“恕我直言不諱,太多的國家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譚德塞稱,“病毒仍然是‘頭號公敵’,但是許多政府和民眾的行動并沒有體現出這一點。”
譚德塞表示,許多領導者發出的混雜信號正在破壞針對疫情進行響應的最關鍵要素:信任。如果政府不能明確地與民眾溝通,并推出旨在抑制病毒傳播和挽救生命的全面戰略,而民眾如不遵守基本的公共衛生原則,那么新冠肺炎大流行只會變得越來越糟。
“我想繼續直言不諱地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將不會回到舊常態之中。”譚德塞警告,“但我們可以在控制疾病的同時,繼續生活。”
對此,譚德塞認為,首先要降低死亡率和抑制傳播,其次要在考慮彼此利益的情況下采取個人行為措施,再者需要強有力的政府進行領導,并具有清晰傳達綜合戰略的協調能力。
進入7月后,全球每天新增病例數仍未下降,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全球向WHO報告的每天新增病例數,從16萬例以上攀升到了20萬例以上。
根據WHO的數據,全世界新冠肺炎病例總數達到第一個40萬用了12周時間,但在7月4~5日這個周末,短短兩天全球新增病例數就高達40多萬例。
6月底,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曾在發布會上稱,疫苗研發一般需要8~10年,WHO希望盡可能縮短時間,在12~18個月內研發成功。全球已有超過200支候選疫苗,其中15支正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亦在最新報告中預測,可能要到2021年夏天,全球才能出現一個得到完全批準的有效疫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