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6日電 (魏薇)7月16日,今年首只上市的銀行股渤海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開盤之后出現下挫,并打破其發行價4.8港元/股,雖然一度摸高至4.81港元/股,但之后迅速下跌,繼續在發行價之下震蕩。截至午盤收盤,股價報4.79港元/股,跌幅0.21%。
對此,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上市時機,目前銀行股整體股價較低,紛紛破凈;二是認購不足,市場無追捧;三是受自身基本面本身的影響,比如不良率上升等問題。
渤海銀行股價 來源:Wind
上市首日破發
渤海銀行開盤后不久就跌破了招股價,一度跌至4.74港元/股。渤海銀行是全國12家股份制銀行中規模靠后的銀行,渤海銀行上市后,股份制銀行中僅剩下恒豐銀行和廣發銀行兩家還未上市。
渤海銀行此前的認購情況并不樂觀。7月15日晚間,渤海銀行發布的最終發售價及發售結果公告顯示,該行本次IPO在香港發售股份8471萬股,國際發售股份27.9529億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若超額配股權悉數行使,還將額外收取所得款項凈額20.31億港元。
其中,香港公開發售認購不足,合共接獲9668份有效申請,認購合共8471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1.44億股的約0.59倍。由于根據香港公開發售初步提呈發售的發售股份認購不足,故并無實施回補機制。香港公開發售項下認購不足的發售股份已獲重新分配至國際發售。
國際發售獲輕度超額認購,為國際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國際發售股份總數27.36億股的約1.20倍。由于上述重新分配,根據國際發售分配予123名承配人的發售股份最終數目為27.95億股發售股份,相當于全球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的約97.06%(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
該行6月23日向港交所提交了聆訊后資料集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渤海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較上年增長8%,但該指標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于恒豐銀行。2019年,渤海銀行營業收入為283.79億元,同比增長22.27%;凈利潤為81.93億元,同比增長15.7%。
資產質量方面,2017年-2019年,渤海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4%、1.84%和1.78%。
對于未來渤海銀行的股價表現,郭一鳴認為,銀行股整體估值較低,當前經濟逐步復蘇下,銀行股估值也有望逐步修復抬升,渤海銀行破發后股價也有望跟隨板塊水漲船高,但該行基本面的改善狀況或將影響其股價后續的表現。
下半年銀行上市步伐或將加快
2020年已經過半,銀行不論在A股還是港股市場上,IPO均“顆粒無收”,渤海銀行此番上市也令市場對銀行下半年IPO情況有所期待。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廈門銀行IPO申請也在今日(7月16日)上會,年內A股銀行IPO也有望“破冰”。截至目前,除了廈門銀行外,在A股IPO排隊的銀行還有18家,且全部為地方性中小銀行。
業內人士認為,中小銀行當前經營壓力增大,不良率也有所回升,現階段面臨著較大的資本充足率壓力。
“下半年大概率會有改善,步伐可能會加快,尤其是中小銀行目前處境困難,但政策上是有支持的。”郭一鳴表示。
7月11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將督促銀行切實補充資本,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此外,金融委等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要建立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近期,A股出現多個交易日連續上漲,其中銀行股股價雖有上漲,但整體估值水平仍然處于歷史地位,PB僅為0.71倍。
對此,中泰證券研究所戴志鋒團隊認為,當實體流動性較為寬裕,但實體投資回報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時,會有部分資金外溢到資本市場,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推動股價的上行。銀行作為權重板塊,可以承受較大的資金量,低估值高ROE屬性使其備受長期資金青睞。(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最新評論